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和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年龄将85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三组.20~29岁组(n=31),30~ 35岁组(n=28),36 ~ 50组(n=26),采用染色质扩散(SCD)实验检测精子DNA碎片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检测精液常规各参数.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精子DNA碎片率和精子参数在各组的差异及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和精液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关系(r=-2.31,P<0.05),但与精子密度,精子形态和精子DNA碎片无相关性.精子密度与精子形态存在正相关关系(r=0.528,P<0.01),与精子活力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P<0.01).精子DNA碎片率与精液常规各参数无相关性.结论: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精子的活力可能降低,并影响男性的生育力,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各参数无相关性.故精子DNA碎片检测可作为精液常规分析的补充,进一步反映男性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32.
正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导管内的异常细胞的堆积,WHO 2003版病理分类不再认为DCIS是真正的乳腺癌,而是一种浸润性乳腺癌(infiltrated breastcarcinoma,IBC)的前驱病变,部分病人可能会进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1]。DCIS往往在乳腺筛查时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 细胞惰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4 月至2013年4 月,全国8 个研究中心入组100 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 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120 mg/m2,d1、2,每21天1 个周期,最多8 个周期)。 主要终点指标为总反应率(ORR ),次要终点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DCR )、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全组100 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6(28~74)岁,共计化疗447 个周期,中位4(1~8)个周期。93例患者完成至少2 个周期治疗,可评价疗效。15例(16.1%)获得完全缓解(CR),52例(55.9%)获得部分缓解(PR),22例(23.7%)稳定(SD),4 例(4.3%)进展(PD),ORR 为72% ,DCR 为95.7% 。中位随访时间26.6(2~48.4)个月,59例(63.4%)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 为8.53个月(95%CI:6.518~10.542),1 年PFS 率(40.6 ± 5.3)% 。48例(48%)出现3/ 4 级不良事件,3/ 4 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 、24% 和11% 。结论: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 细胞惰性淋巴瘤客观缓解率较高,骨髓抑制为最常见不良反应,系二线治疗惰性B 细胞淋巴瘤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3D打印共面模板(3D-printed coplanar template,3D-PCT)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radioactive 125I seedimplantation,RISI)治疗胸壁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并分析剂量学参数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55例胸壁转移瘤临床资料。术前经TPS制定治疗计划,术中在3D-PCT辅助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第3天复查CT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计算局部控制率、总生存(OS)率,并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相关并发症。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局部控制时间(local control time,LC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剂量学参数预测LCT的临界值。结果 55例行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胸壁转移瘤患者术后1、2、3年OS率为72.7%(40/55)、21.8%(12/55)、16.4%(9/55);术后3、6、12、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6.4%(53/55)、86.5%(45/52)、85.0%(34/40)、91.7%(11/12)。术后GTV、粒子数目、D90D100V100V150V200、CI、EI、H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90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病理分级、D90D100V90V200对LCT有显著影响(P<0.05);将之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病理分级、D90为LCT独立影响因素,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D90 ≥ 127 Gy的患者比D90<127 Gy局部控制时间显著延长(χ2=16.61,P=0.000)。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率为80.8%(21/26)。1~2级度放射性皮炎5例,Ⅲ度放射性皮炎1例。结论 对于胸壁转移瘤,应用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剂量精准可控,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当D90 ≥ 127 Gy时LCT显著延长,D90为LCT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
梁莉  刘叙仪  王洁  蒋薇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92-1393
顺铂 (CDDP)耐药阻碍临床疗效的发挥 ,迄今尚无可完全逆转顺铂耐药的药物。马蔺子素[1] (ANKA)是国内外唯一开发成功的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 ,我们以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 9DDP为靶细胞 ,研究马蔺子素对顺铂耐药的逆转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材料 :DMEM培养基 (美国GIBCO公司产品 ) ,噻唑兰 (MTT) (美国Sigma产品 ) ,顺铂 (昆明三戌贵金属药业有限公司产品 )。马蔺子素由三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谷胱甘肽 (GSH)检测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MRP单抗本室自制 ,谷胱苷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多叶准直器透射及其对调强放疗剂量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电离室分别测量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平均透射和叶片剂量学间距(DLG),并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测量MLC叶片内透射和叶片间透射。通过 10例肿瘤调强放疗患者资料评价计划系统使用实际测量结果模拟MLC透射计算剂量准确性。结果 6、10 MV X射线MLC叶片平均透射值分别为1.6%、1.8%,透射值随射野增大而增加、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离轴位置稍低于中心轴;叶片内透射值分别为 0.8%~1.2%、1.1%~1.6%;叶片间透射值分别为 1.3%~1.9%、1.6%~2.5%。计划系统使用实际测量结果模拟MLC的透射值具有很好一致性。3%3 mmγ通过率 2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为93.6%和94.5%,其余 8例患者均>95%。结论 调强放疗中MLC透射直接影响靶区剂量准确性,MLC叶片透射与测量深度、射野大小和离轴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3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radiosensitizing effects of endostatin on H-520 human lung squamous cancer cells.Methods H-520 cells was treated with endostatin and/or radiation.Colony-forming assays were used to indicate the radiosensitising effects.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phosphor-p38-MAPK were assayed by FCM,and cyclin D1,cdk2,cdk4 and survivin mRNA leveh were assayed by RT-PCR.Phosphor-Akt was evaluated by Western-blotting.Results Combination of endostatin and irradiation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520 cells.According to the colony-forming assays,the D0,Dq,D10 and SF2 values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irradiation groups.The sensitization enhancement ratio(SER)was 1.51.G2/M arrest occurred after 4 Gy irradiation.The gen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cdk2,ckd4 and survivin and phosphor-Akt protein were down-regulated after treatment.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r-p38-MAPK protein was also down-regulated after treatment with 200 μg/ml endostar.Conclusions Endostatin inhibits the growth of H-520 cells and radiosensitizes the cells by induction of G0/G1 arrest,cell apoptosis and down-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of cyelin D1,cdk2,cdk4 and reduces the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p38-MAPK.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3D打印共面穿刺模板(3D-PCPT)辅助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肺原发小微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肺原发微小结节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及诊断,评价3D-PCPT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穿刺成功率、恶性肿瘤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与上述指标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操作.穿刺病灶直径为0.45~2.00 cm,中位直径为1.50 cm.35例患者采用1~2根定位针,8例患者未应用定位针;36例患者进行了1~2次活检,7例患者因取材不满意进行了3~4次活检.病理学诊断有1例患者无阳性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7.7%(42/43),恶性肿瘤诊断率为69.8%.并发症:针道出血发生率为62.8%(27/43),气胸发生率为30.2%(13/43),1例(2.3%)患者需胸腔闭式引流,2例(4.7%)患者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康复.病灶直径与1次活检成功率、恶性肿瘤诊断率、针道出血发生率相关(P﹤0.05),病灶越小,1次活检成功率及恶性肿瘤诊断率越低,针道出血发生率越高.定位针与1次活检成功率相关,应用定位针者的1次活检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应用定位针者(P=0.006).结论 3D-PCPT辅助CT引导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有助于使穿刺技术流程标准化,值得进一步推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国产Ⅳ类新药双氢可待因片的临床镇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 ,以磷酸可待因片为对照药 ;用单次给药治疗术后疼痛 ;多次给药治疗癌痛。以疼痛强度差、总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率、有效率等为镇痛效果判定指标。结果 :用于术后疼痛时 ,试验组各时点的疼痛强度差均高于对照组 ,用药后 1h两组疼痛强度差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用药后 6h两组中度以上缓解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用于癌痛时 ,在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体重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平均用药剂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即表明试验药的镇痛效果略强于对照药。两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便秘、恶心和胃不适。结论 :双氢可待因片是安全有效的二阶梯镇痛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 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 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为7.6个月(95%CI: 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 4.1~11.7个月), 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 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 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