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102.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是脂类合成的重要调节转录因子,基本参与了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全部合成过程,调控多种脂质合成关键酶的基因表达。SREBP抑制剂通过抑制SREBP的合成、剪切、转运等过程来抑制其活性,从而降低脂质合成水平来阻止肿瘤生长。主要介绍的SREBP抑制剂包括合成小分子结构(PF-429242、法图他汀等)和天然小分子结构(白桦脂醇、灵芝酸、大黄素等),通过作用于不同靶点而对SREBP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脂质合成。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旨在探讨右旋蛋氨酸(D-methionine,D-met)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影响。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照射组、D-met300mg/kg组+照射组和D-met1000mg/kg+照射组。对照组小鼠接受假照射,其余3组小鼠接受7.5Gy,1、4、8q和lGy1线的全身照射,分别用于小鼠存活率、骨髓细胞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数及其分类数以及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检测。D-met于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结果表明,300和1000mg/kgD-met均未显著提高7.5Gy照射小鼠的存活率;10-2、10-3和10-4mol/LD-met能明显提高1、4、8Gy照射小鼠骨髓细胞的存活率;300和1000mg/kgD-met虽能使受1Gy全身照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有所增加,但与照射小鼠相比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D-met可有效缓解辐射对骨髓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受照小鼠骨髓细胞的存活率,促进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辐射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探讨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受到辐射后的功能变化。方法将MC3T3-E1细胞体外培养,诱导成骨前体细胞和成骨细胞,经137Csγ射线照射后,用MTT法分析细胞的存活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ALP、Run X2和M-CSF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MTT实验表明,随照射剂量增加,正常MC3T3-E1细胞生长率明显下降,而经过诱导分化的MC3T3-E1细胞生长率变化越来越不明显。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37Csγ射线照射后,MC3T3-E1细胞的ALP,Run X2和M-CSF基因的mRNA表达出现明显的降低;经过诱导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的,ALP,Run X2和M-CSF基因的mRNA表达与相应的正常组相比没有明显的规律变化;经过诱导进一步分化成为成骨细胞的,ALP和Run X2表达下降,M-CSF表达呈现升高趋势。结论辐射抑制早期成骨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分化。随着成骨细胞的分化,辐射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发育影响减小,但是对成骨细胞发挥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并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为柚皮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大鼠ig给予柚皮素,收集不同时间段胆汁、尿液、粪便和血浆,应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LC-QTRAP-MS)寻找和解析柚皮素在大鼠体内各生物基质中的可能代谢产物。通过对柚皮素裂解规律的研究,解析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可能代谢途径。结果在ig给予柚皮素后大鼠的胆汁、尿、粪和血浆中共检测出14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包括氧化、甲基化以及葡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结论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经历了广泛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代谢产物以Ⅱ相的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型代谢产物为主,通过尿排泄的代谢产物与原型相当,胆汁中以结合型代谢产物为主,在粪便中转化为原型排泄。  相似文献   
106.
韩晓丹  张俊伶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2):1017-1020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维持着宿主肠道微生态的稳态,肠道微生态失调促进肿瘤的发生,但特异的肠道共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肠道菌群对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成熟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其可增强烷化剂、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 )激动剂、免疫检验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的抗肿瘤作用。肠道菌群主要通过调节肿瘤浸润髓源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重新编程肿瘤浸润髓源细胞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肿瘤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但其临床应用还面临着较多问题。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肿瘤的发生和肿瘤治疗的有益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了解甘肃省20-80岁汉族女性以及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探讨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16年7-8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兰州市、张掖市、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选取20-80岁汉族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法国Medilink公司生产的Pegasus超声骨密度仪检测跟骨骨强度,采用?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甘肃省20-80岁汉族女性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10%,40-80岁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5.88%。体重指数越大(OR=0.392,95%CI: 0.229-0.672)、从事的职业劳动强度重(OR=0.461,95%CI: 0.295-0.721)和体育锻炼频次多(OR=0.565,95%CI: 0.407-0.786)有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有既往骨折史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风险高(OR=1.544, 95%CI: 1.080-2.205)。绝经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未绝经组=8.33% vs P绝经组=22.76%,P?0.0001;OR=2.633,95%CI: 1.655-4.190),其中绝经年限越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越高(OR=2.910,95%CI: 1.426-5.939),女性绝经年龄越晚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越低(OR=0.354,95%CI: 0.172-0.628)。 结论 针对体重指数低、有既往骨折史、运动少、绝经年龄早和绝经年限长的女性应该格外关注。在膳食上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生活上经常锻炼运动。了解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及研究其影响因素对成年妇女的健康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109.
摘要: 目的 设计合成一类新型的具有pH响应性的阿霉素-纳米银 (DOX-Ag NPs) 联合抗肿瘤药物, 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 并研究其体外响应性释药行为和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硫辛酰肼 (LA-NHNH2 ) 连接纳米银 (Ag NPs) 和阿霉素 (DOX), 得到DOX-Ag NPs。利用核磁氢谱 (1 H NMR) 和高分辨质谱 (HRMS) 对硫辛酰肼-阿霉素 (LA- NHN=DOX) 进行结构确证; 通过动态光散射 (DLS) 和透射电镜 (TEM) 分析纳米粒的粒径和形貌;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纳米粒的光学性质; 通过透析法结合荧光光谱检测DOX-Ag NPs在不同pH下的DOX释放行为;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研究DOX-Ag NPs对HepG2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 LA-NHN=DOX的1 H NMR数据及HRMS检测到746.275 6处的分子离子峰均证明LA-NHN=DOX成功合成。DOX-Ag NPs为粒径 (40.4±3.8) nm的球形纳米粒; 在弱酸性条件下DOX-Ag NPs能够快速响应性释放DOX; DOX-Ag NPs对HepG2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呈现浓度依赖性, 当DOX浓度为0.5~20 mg/L (Ag浓度为0.45~18 mg/L) 时, DOX-Ag NPs组细胞生存率均明显低于DOX 组和Ag NPs组 (均P<0.05)。结论 DOX-Ag NPs是一种具有pH响应性的联合抗肿瘤纳米制剂, 能在肿瘤组织快速释放DOX, 并通过与Ag NPs的协同治疗, 发挥良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结合蛋白,参与核小体结构的维持和基因转录调控。它可因受到多种因素刺激而释放到细胞外环境。胞外的HMGB1参与多种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的发展。目前已知HMGB1与细胞表面的糖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的相互作用是这些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通路,因此,抑制HMGB1与RAGE的相互作用及其调节通路可能是炎症调节以及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综述了在抑制HMGB1及其与之相关的炎症过程(尤其是HMGB1-RAGE信号通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通过调节HMGB1治疗相关疾病的药物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