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69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84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14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癫痫药在治疗焦虑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障碍的药物疗法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虽然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被认为是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许多患者不能达到完全应答或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需要进行选择性的药物治疗。最近,许多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显示成功应用抗癫痫药的证据,有效的药物包括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和丙戊酸等。  相似文献   
12.
几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芯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同时多样本检测和鉴别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 3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制备了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方法 :针对 3种病原体和荧光素酶基因设计特异的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硫代和氨基双功能探针修饰技术制备寡核苷酸芯片 ,以荧光标记多重不对称PCR技术为基础 ,通过将单链PCR产物与芯片杂交实现对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结果 :对 10种与待检病原体无关的菌及定量有限稀释的荧光素酶和 3种病原体基因质粒模板进行芯片检测 ,结果表明芯片对待检病原体特异 ,其检测 4种基因的灵敏度均为 5×10 3 拷贝质粒。对 2 4份性传播疾病患者标本进行芯片检测 ,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 10 0 % ,与淋病奈瑟球菌混合感染率为 83.3% (2 0 / 2 4 ) ,与传统PCR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在 2 4份标本中 ,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三重感染病例芯片诊断为 3例 ,混合感染率为 12 .5 % (3/ 2 4 ) ;而传统PCR诊断为 4例 ,混合感染率为 16 .7% (4/2 4 )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 75 %。结论 :该芯片是一种可靠检测 3种病原体的方法 ,它可快速提供有关患者混合感染的情况 ,因而为指导个性化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提取物治疗辐射致血虚证小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物质基础。[方法]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制成血虚证模型,观察四物汤对其外周血和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影响,基因芯片检测有效单体芍药苷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四物汤、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提取物对血虚证小鼠外周的白细胞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四物汤和芍药苷增强血虚证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芍药苷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G-CSF,GM-CSF,PDGF-α)等,抑制造血抑制因子(M-CIP)的分泌。[结论]四物汤补血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芍药苷,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CSF,GM-CSF,PDGF-α等造血因子可能是四物汤补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放射防护剂有细胞因子、氨巯基化合物、蛋白酶抑制剂、雌激素、天然药物等…。目前随着肿瘤放疗的进展及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放射防护剂的研究热情高涨,陆续发现了一些新型的放射防护剂。苯并杂环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有应用前途的一种放射防护剂,与其他种类的放射防护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内源性物质,具有新的作用机制;②毒性较小;③多功能:具有抗辐射、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④可以军民两用。笔者主要介绍近10几年出现的苯并杂环放射防护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海藻硫酸多糖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建立一套从褐藻中提取海藻硫酸多糖(SP)简单可行的工艺流程。方法 采用乙醇分级提取和Sevage去除蛋白的方法分离、纯化SP,并用Molish反应、Fehling反应、茚三酮法和硫酸基法等鉴定SP产品,用苯酚硫酸法测定SP产品中的糖含量,硫酸基法测定SP产品中的硫酸基含量。结果 从褐藻中得到了SP产品,其得率为3%,SP产品的总糖含量高达85.4%,硫酸基含量为5.3%。结论 我们建立的SP制备工艺流程简单可行,所得产品确系硫酸酯化的海藻多糖。  相似文献   
16.
血管扩张药桂哌齐特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娟  王林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8):625-626
目的:合成桂哌齐特。方法:以3,4,5-三甲氧基肉桂酸为起始原料,于室温下制成酰氯后与[(1-四氢吡咯羰基)甲基]哌嗪进行取代反应,再与顺丁烯二酸成盐即制得桂哌齐特。结果:经氯代、胺化和成盐3步反应合成桂哌齐特,总收率为36.1%。结论:该反应途径简单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苯并杂环化合物的放射增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增敏指的是通过一些化学物质(化学合成药物、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生物制品等)的作用,能提高射线对肿瘤细胞,尤其是肿瘤组织中乏氧细胞的杀伤力,但对受照射的正常细胞影响不大。随着世界各国对放射增敏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增敏剂。它们都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分别起到了增敏的效果。其中最新和最有代表性的是苯并六元杂环的增敏剂。笔者主要介绍以苯并杂环为母体的衍生物的放射增敏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对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实验结果,必须通过电泳图像加以检验,并通过照相把图像完整地记录下来,制成照片或幻灯片,作为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电泳图像拍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研究的成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摸索出一套电泳图像的拍摄与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表皮细胞分离培养最佳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定表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培养表皮细胞;分别以胰蛋白酶和分散酶分离表皮细胞,有血清培养法和无血清培养法进行表皮细胞的培养,并以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结果 (1)表皮细胞以分散分离可量在多数基底细胞,且成纤维细胞污染少,而胰蛋白酶得到的表皮细胞少,且混杂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2)组织块法可观察到表皮细胞生长,但成纤维细胞污染严重,且不易得到成片生长的表皮。(3)有血清培养法表皮细胞需在3T3细胞的滋养层上生长,存在3T3细胞污染的可能。(4)无血清培养方法简便易行,更有利于表皮细胞的生长。结论 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表皮细胞条件的最终确定,为进行相关的研究,尤其是皮肤组织工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磁脉冲辐射对猕猴凝血机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对猕猴凝血机制影响。方法:经高场强电磁脉冲源以6×104V/m全身辐照5只猕猴,于照前及照后1、3、7、14、28及90d下肢前静脉采血,采用AYW-8001型血凝仪检测电磁脉冲对动物血浆中TT、PT、APTT及FIB的影响。结果:动物血浆中TT于伤后1d及14~28d延长,APTT于伤后1d延长,FIB含量于伤后14d减少,PT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可对实验猕猴凝血机制产生影响,可通过TT、APTT延长和FIB含量减少而使机体凝血机制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