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择合适的覆膜或裸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特制的可容纳放射粒子的鞘,根据患者病变的范围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将放射粒子装进上述鞘内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选择15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分级为Ⅱ~Ⅳ级,将放疗支架植入到患者病变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全身γ射线显像(ECT)复查未发现非靶器官显像;患者全身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象和免疫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13例术后1个月CT复查提示病灶的厚度较术前变簿,2例变大,3例随访近8个月,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胃镜检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缩小,活检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其临床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2.
笔者在建立T739近交系小鼠低分化移行细胞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125I粒子植入肿瘤的实验,观察肿瘤的生长、组织学变化,了解125I粒子照射治疗膀胱癌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膀胱癌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32 P 磷酸铬 (32 P 胶体 )术中间质给药行组织间照射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91例食管、贲门癌临床确诊病例 ,在剖胸手术中切除病变食管及胃体后 ,于病灶相应部位及其淋巴引流区域间质组织内多点浸润注射 ,未能切除病灶者注射于瘤体组织及其淋巴引流区域内 ,32 P胶体剂量为 2 96~ 370MBq 10ml。对照组 99例为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病例。观察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淋巴结转移时间、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 32 P胶体组及单纯手术组均无手术死亡 ,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纵隔淋巴转移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术中切除肿瘤的手术 32 P胶体组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5 %、5 6 4 %、4 2 6 % ,单纯手术组分别为 6 7 7%、38 1%、2 5 0 %。术后 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3及 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32 P胶体间质给药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手术中 ,方法简单 ,使用安全 ,在控制术后淋巴结转移及提高中远期生存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碘(131I)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McAb)1H12的实验条件,观察标记产物131I-1H12与人肺癌细胞A549的免疫结合及生物学效应。方法:131I以Iodogen法标记1H12,经体外细胞结合试验分析检测标记抗体的免疫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131I-1H12(148、74、37kBq)、游离131I(148kBq)及1H12(80nmol&#183;ml-1)对A549细胞的作用。结果:131I-1H12标记率为50.14%,比活度为4.63MBq&#183;μg-1,放射性浓度为77.31MBq&#183;ml-1,放射性化学纯度为96.92%。131I-1H12与A549细胞结合率为61.12%;131I-1H12诱导A549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呈剂量-效应关系,以148kBq131I-1H12作用效应最大,凋亡率达到(44.35&#177;3.31)%,G2/M期细胞阻滞率达(51.17&#177;2.98)%。结论:131I-1H12能够与A549细胞发生免疫结合,并调控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均为阳性的69例临床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管腔狭窄/〉50%)和阴性(管腔狭窄〈50%)2组,对比其心肌缺血的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特点,并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19例,其中9例表现为可逆性心肌缺血,10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8例射血分数(EF)升高,为(69.1±2.8)%,11例下降,为(42.8±2.1)%。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50例,其中37例表现为可逆性心肌缺血,13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38例EF值升高,为(70.8±4.0)%,12例下降,为(48.9±2.7)%。2组缺血范围[(29.7±17.8)%与(24.1±16.0)%]、缺血严重程度和EF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8,16.51和2.65,P〈0.001,〈0.001和〈0.01)。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要严重于无合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对于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自然病程和预后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性激素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TS)的发病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5例TS男童及 2 0例对照组儿童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及孕酮 (P)水平。结果  1.TS组血清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E2 在TS组略降低 ,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S患儿血清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2 .TS组血清T/E2 和T/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性激素比例失衡与TS发病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将7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确诊后立即手术,共30例;5 d服药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d-1,连服5 d后手术,共20例;90 d服药组(B组):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1,连服90 d后手术,共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水平,同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激素(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1)服药后肌瘤体积A组平均缩小22.51%,B组平均缩小61.77%,两组服药前后肌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服药组间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服药组服药前后FSH、LH、E、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SH呈下降趋势,E维持在卵泡期水平。两服药组间比较,服药后EG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EGF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PR仍呈高表达,ER、EGF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组织中PR呈高表达,ER表达下降,EGFR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短期大剂量及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效果更明显。(2)米非司酮可能系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血清中EGF水平,从而影响子宫肌瘤生长。(3)直接降低肌瘤组织中EGFR表达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另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氚水(HTO)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迁移相关因子表达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24 h内新生鼠脑海马细胞培养,培养第7天以0、3.7×102、3.7×103、3.7×104、3.7×105、3.7×106 Bq/ml终浓度氚水培养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RT-PCR法分别检测各浓度氚水处理后的神经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α-微管蛋白、tau蛋白及MAP2蛋白)、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及Reelin mRNA的表达情况。取妊娠14 d孕鼠16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8只,实验组单次注射3.7×106 Bq/g (体重)氚水,对照组注射等量体积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出生后两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结果 3.7×102、3.7×103、3.7×104、3.7×105、3.7×106 Bq/ml终浓度氚水处理后的神经细胞中,F-肌动蛋白(t=8.898~25.749,P<0.05)、α-微管蛋白(t=3.261~7.900,P<0.05)、tau (t=2.274~5.003,P<0.05)、MAP2(t=2.274~5.003,P<0.05)、BDNF mRNA (t=3.580~19.792,P<0.05)、Reelin mRNA (t=3.240~39.692,P<0.05)表达水平均低于0 Bq/ml浓度并随氚水浓度的升高表达量呈递减趋势。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t=-2.563,P<0.05),目标象限穿行次数减少、停留时间缩短(t=3.214、3.874,P<0.05)。结论 HTO辐射对大鼠神经元迁移相关因子表达和空间学习有影响,这可能有助于了解放射性脑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组(20min)与对照组(30min)以及观察组(20min)与正常组(30min)唾液腺动态显像功能参数指标的差异,探讨20min唾液腺动态显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对59例观察组和33例对照组干燥综合征患者以及29例正常组非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唾液腺显像,获取唾液腺动态显像功能参数指标:摄取指数(uptake radio, UR)、相对摄取率(relative uptake radio, S/T)、排泄率(excretion fracti, EF)以及残留率(residual ratio, RR),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正常组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轻度和重度唾液腺受损患者中的UR、S/T、EF及R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度受损患者中仅R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与正常组唾液腺显像功能参数指标UR、S/T、EF及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唾液腺动态显像在评估唾液腺轻度及重度受损患者中的价值相当,中度受损患者中RR亦无明显差异;此外观察组唾液腺动态显像为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腺功能提供有效的量化依据,可反映唾液腺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