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1994年8月至1997年10月,我们共争取到住院晚期癌肿病员尸解26例,占死亡病例77例的34%。这26例中22例为消化系癌肿,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肺癌。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9~84岁,平均60岁,消化系癌肿中胃、贲门癌8例,结直肠癌4例,原发或转移性肝癌7例,胆管癌2例和胰腺癌1例所有病例均于24小时内施行尸体解剖。病员入院后均作详细病史、体检、B超、CT,内镜活检,部分兼作MRI、E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42.
胃肠道肿瘤腹腔内化疗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可高达到37%~50%,肿瘤一旦浸润至浆膜,腹膜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可达28.6%.当浆膜浸润面积超过15~20mm2时几乎所有的胃癌患者腹腔内均可检到肿瘤细胞。胃肠道肿瘤腹膜转移后,肠梗阻和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可相继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所以胃肠道肿瘤蝮膜转移的治疗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胃肠道肿瘤腹腔内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T)直接作用于腹膜,对防治胃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 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109/L后停药.结果共入组10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00例.PLT最低值(中位数)对照周期为49(5~76)×109/L,治疗周期为69(6~221)×109/L,P<0.001.PLT≤75×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7(0~26)天,治疗周期为3.5(0~28)天,P<0.001.PLT≤5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2(0~20)天,治疗周期为0(0~23)天,P<0.01.PLT≤2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0(0~9)天,治疗周期为0(0~5)天,P>0.05.从PLT最低点恢复到8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5(1~18)天,治疗周期为2(0~28)天,P<0.001.对照周期输注血小板人数为6例,治疗周期为6例,无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心悸、水肿、肌肉关节痛、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防治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确定标准剂量化疗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合理的用药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 ,分别以不同顺序进行 3个疗程化疗加rhG CSF治疗 ,A周期为化疗后预防性应用rhG CSF ,B周期为化疗后出现Ⅳ度白细胞下降 ,再予rhG CSF治疗 ,C周期为出现Ⅱ度白细胞下降后加用rhG CSF治疗 ,用药物经济学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 ,对其疗效及成本进行评价。结果 :化疗后预防性应用rhG CSF和Ⅱ度白细胞下降后予rhG CSF ,与Ⅳ度白细胞下降后应用rhG CSF相比 ,疗效均明显提高 ,分别为 76 %、80 %、4 6 % ,前二者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前者疗效每提高 1% ,成本增加 55 14元 ,后者疗效每提高 1% ,成本增加 1391元。结论 :标准剂量化疗 ,出现Ⅱ度白细胞下降后应用rhG CSF ,最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5.
本文用病例配对法对化疗(CT)同时应用甲地孕酮(MA)及单CT进行对照,各30例,在一般条件相仿情况下,经治疗后观察到MA或减轻CT所致恶心呕吐反应,食欲、体重增加,全身情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未见明显副作用,可作为肿瘤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6.
柘木糖浆治疗胃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验证柘木糖浆在治疗胃癌中对化疗药物减毒增效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胃癌化疗病人,应用MF方案化疗每四周为一个疗程,共二个疗程。同时口服柘木糖浆,观察临床症候、生存质量、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NK细胞)及肝肾功能、胃肠道反应、心功能变化、过敏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69.23%),临床征候有所改善(61.54%),对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保护,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柘木糖浆作为胃癌化疗的辅助用药,安全,有  相似文献   
47.
静脉化疗作为一种肿瘤治疗的有效给药途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持续静脉滴注化疗可明显提高血药浓度、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并能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我科自 1999年 4月起对 2 1例患者 (5 0例次 )采用 5 -氟脲嘧啶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 5 0例次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7例。年龄 37~75岁。主要为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肿瘤 (胃癌、肠癌 )1.2 治疗方法将医嘱量 5 -氟脲嘧啶 (5 FU )注射液 (国产 )置入持续输注泵 (百特Infusor输注装置 ) ,持续给药 12 0h(2 4h× 5天 )。…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转化生长因子 α 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 (TGFα PE40 ,简称TP40 )对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生长的导向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人低分化胃癌MKN 45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 ,用结晶柴染色法和3 H 亮氨酸掺入法检测TP40对MNK 45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 ,用过量EGF竞争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MKN 45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出大量棕黄色的EGFR阳性染色。TP40浓度为 1~ 10 0ng/ml时 ,对MKN 45细胞长生及蛋白质合成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过量EGF能完全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人低分化胃癌MKN 45细胞能高水平地表达EGFR ,重组TP40对MKN 45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用部位为细胞的EGFR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中央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白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经皮胸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联合治疗组(A组)25例,胸腔内注200万单位白介素-2和40 mg顺铂;单用顺铂组(B组)23例,胸腔内注入40 mg顺铂。A、B组均接受3次化疗,每次间隔1周。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引流效果;A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活动不受限以及引流效果满意等特点。白介素-2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免疫增强药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