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62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了解2010—2013年《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刊出论文作者的基本特征,为制定相应编辑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以《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2010—2013年间刊出的全部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论文的基本情况、作者情况、作者单位及基金论文比。[结果]14年间,《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共载文902篇,发表时滞8~9个月。2篇均作者数为4.40~5.01人,合著率为96.01%;第一作者以女性(51.85%~60.00%),20世纪70、80年代出生(34.16%~40.44%、25.33%~45.27%),硕士学位(53.22%),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者(47.48%)占优势。3作者单位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的上海、浙江及江苏,分别占44.35%、9.98%及7.76%。44年间,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为49.78%~56.42%。[结论]《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该刊作者分布范围广,合作率高,在华东地区的长三角影响力远大于其他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地区论文产出率高,地区分布尚不均衡。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上海市女性居民对宫颈癌筛查的知识和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早期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8—9月,对上海市7 909例15岁及以上女性居民的宫颈癌筛查知识和相关检查参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宫颈癌异常体征(7 908例)和宫颈细胞定期涂片筛查知识(7 907例)的知晓率:15岁及以上女性居民分别为54.29%和34.88%;居住于中心城区者知晓率较高(分别为59.49%和39.41%);18~44岁年龄组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62.04%和40.30%);大专及以上者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0.29%和49.33%)。18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6 973例)接受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的比例为32.37%,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8~44岁和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女性受检比例较低(分别为26.96%和20.69%)。在曾经做过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的2 223例女性居民中,最近一次检查距调查时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00年。[结论]上海市女性居民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度较高,但参加相关筛查的比例相对较低。应加强该人群宫颈癌筛查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以提高其宫颈癌筛查的参与率及主动防癌健康检查的比例。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5—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3年上海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5起,其中传染病事件182起(84.7%),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事件18起(9.1%),食物中毒事件15起(7.0%)。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在5月份、11和12月份,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事件只发生在9—10月份。不同事件在月份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最多,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是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结论]2005—2013年上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小学。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中国5个县(区)儿童接种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First Dose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1)后的免疫成功率及受免疫前抗体的影响,评价MV1的接种质量。方法2010年,在黑龙江省富锦县、河北省武安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苏省响水县和上海市松江区,对290名适龄儿童在接种MV1前和接种后1个月,各采集1次血标本,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5个县(区)儿童MV。免疫前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平均阳性率为13.28%,免疫后麻疹IgG阳性率为98.34%。8~17月龄儿童麻疹Ig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P〉0.05),仅7月龄组低于其他组;不同月龄组麻疹IgG几何平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P〈0.05)。MV1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85.89%,MV1免疫前麻疹IgG阴性者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7.60%,MV1免疫前麻疹IgG阳性者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38%。MV1免疫前麻疹IgG不同水平的儿童,MV1免疫后麻疹IgG阳性率、阳性者麻疹IgG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6,F=1.82;P均〉0.05),但MV。免疫后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29,P〈0.05)。结论儿童接种MV1后可使麻疹IgG阳性率达到较高水平;MV1免疫成功率水平较高;5个县(区)儿童的MV1及时接种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健身活动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10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上海15岁及以上居民15 659人的健身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上海15岁及以上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为26.8%,中心城区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29.9%)明显高于非中心城区居民(24.4%)(χ^2=59.188,P=0.013),无论中心城区还是非中心城区男性健身活动参与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城区,男性33.0%、女性26.9%,χ^2=33.354,P〈0.01;非中心城区,男性26.3%、女性22.6%,χ^2=14.994,P=0.034),各年龄组的健身活动参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97,P〈0.01),15~17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75岁组为各年龄组中健身活动参与率最低的,其次是45~59岁组。居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占19.7%,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分别为23.0%和17.2%(χ^2=80.626,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文化程度、在职与否、现在是否吸烟是影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显著性因素。结论上海市居民健身活动的参与率较低,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更低,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健身活动指南,以提高上海市居民健身活动参与率,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2010年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10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部分资料,研究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26.1%,男性为43.9%,女性为8.0%.饮酒者中酒精摄入量为34.3 g/d,男性为37.7 g/d,女性为14.9 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 ~ 59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摄入量最高(53.9%和42.6 g/d),女性18~44岁年龄组饮酒率最高为9.6%,45 ~ 59岁年龄组酒精摄入量最高为16.5 g/d;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饮酒率分别为22.9%和28.5%,酒精摄入量分别为28.5g/d和37.8 g/d.男性饮酒者中,饮酒频率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5.5%),3~6d/周的比例最低(13.0%);饮酒类型中,以饮黄酒、啤酒为主,比例为62.0%和42.8%,饮低度白酒的比例最低为9.8%;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0.0%、9.2%和20.6%,单次大量饮酒比例为24.6%.结论 2010年上海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7.
上海市花木社区幼儿家长居家安全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幼儿家长居家安全知识、信念、行为(简称KAP)水平,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儿童保健门诊对满1周岁幼儿的父母或经常看护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问卷219份。家长对于溺水、药物中毒、睡眠窒息的危险因素正确应答率较低,分别是32.42%、56.62%、79.00%,对于居家伤害中常见的烫伤、宠物伤和坠落伤的危险因素正确应答率分别是62.56%、83.56%、90.41%,在烫伤、睡眠窒息和坠落伤上,父母的正确应答率均高于(外)祖父母(χ2值分别为9.392、11.463和5.088,均P<0.05)。72.6%的家长没有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49.77%的家长愿意接受医务人员对其家庭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和指导。父母中90.56%觉得在预防儿童伤害中“我能做很多事,作用会很大”,高于(外)祖父母的48.72%(χ2=39.962,P<0.001)。家长对于各类居家安全防护用品的知晓率可达79.00%~92.24%,但使用率仅为1.83%~6.39%。结论幼儿家长居家安全KAP水平不容乐观。预防幼儿居家伤害应当加强对监护人(尤其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教育和培训,建议推广使用居家安全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2—2013年唾液腺恶性肿瘤的人群发病状况,阐明疾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唾液腺恶性肿瘤病例资料,通过数据重新核实,采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性别比、年龄分布状况、解剖部位占比以及病理分布情况;采用年均变化百分比、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年度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2002—2013年,上海市共诊断唾液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 308例,发病粗率为13.93/100万,标率为8.54/100万,性别比为1.08∶1;中位首诊年龄为58岁。12年间,发病率变化平稳。唾液腺恶性肿瘤中,1/3来自小唾液腺,其中1/3来自腭腺;大唾液腺的发病比为12∶3∶1。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非特异性腺癌是最常见的3大病理类型。结论:目前上海市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好发人群差异较大,提示发病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9.
90.
汉坦病毒致病性及其结构蛋白抗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在临床上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自1976年李镐汪等从疫区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汉坦病毒76—118株以来,各国学者相继分离到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目前汉坦病毒已鉴定出多种型别:姬鼠型(Hantaan,HTN)、家鼠型(Seoul,SEO)、Puumala(PUU)、Sin Nombre(SNN)、Dobrave(DOB)等,在我国主要流行型别为HTN和SE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