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27篇
内科学   28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823篇
预防医学   364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266篇
  209篇
中国医学   232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主要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肿瘤患者miRNA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的异常表达可反映肿瘤的存在及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不仅在肿瘤组织中存在miRNA的异常表达,而且在外周血中也存在异常表达。外周血检测方法多样,具有无创伤、易于检测,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因而外周血miRNA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综述了外周血mi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移植术后再感染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但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率达70%~80%,严重地影响了肝移植术的远期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在对肝移植患者HBV再感染随访观察的基础上,采集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定性检测,对肝移植术后患者HBV再感染的状况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3.
蒲黄可以改善循环、降低血脂、阻止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防治动粥样硬化,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本研究就蒲黄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黄芪白花蛇舌草汤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6 mg/kg,建立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黄芪白花蛇舌草汤低剂量组3.6g/(kg·d),黄芪白花蛇舌草汤高剂量组70.2 g/(kg·d).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黄芪白花蛇舌草汤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的24h尿蛋白、血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总蛋白、白蛋白升高(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降低(P<0.05).结论 黄芪白花蛇舌草汤具有降低尿蛋白、降血脂、提高血清蛋白等作用,改善病理组织学变化,减轻肾脏损害,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5.
<正>患者,女,60岁。因反复咳嗽、间断发热4个月,活动后气促2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感染。行抗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2个月,患者症状反复,病灶无吸收,并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中叶支气管腔狭窄,考虑支气管内膜结核,行氩等离子体凝固(APC)治疗。因咳嗽加重并痰中带血,气短无缓解,肺部CT示感染加重,故转至我院。入院查体:颈部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右中  相似文献   
86.
支气管肺淀粉样变临床罕见,现报道本院成功救治确诊气管淀粉样病变1例患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介入方法综合应用的能力。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咳嗽1年,活动后气喘1个月,呼吸困难2d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为主,无胸闷、气喘,无发热、盗汗,在当地医院拍胸片及胸部CT 均未见明显异常,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行抗感染治疗无效,诊断考虑咳嗽变异型哮喘,加用阿斯美胶囊及强的松片口服,患者症状减轻,但停药后易反复。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气喘,当地医院诊断考虑支气管哮喘,抗感染、平喘治疗无效,症状仍逐渐加重。近2d突发呼吸困难,自诉以吸气困难为主,不能平卧,来本院进一步诊治。入院后体检: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24次/分,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喉部及双肺可闻及吸气相鼾音,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18次/分,节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后查胸部(气管)增强CT 扫描加三维重建提示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气管前壁占位,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狭窄段长约48.01 m m ,考虑气管癌可能性大(图1、2)。血常规示白细胞6.14×109/L ,中性粒细胞76%,血色素120 g/L ,红细胞沉降率28 mm/h ,肝、肾功能正常,心肌酶谱、凝血功能正常。肺癌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希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全部为阴性。输血前一套全部为阴性。静息状态下经皮血氧饱和度87%(未吸氧)。因患者病变位置较高、近声门,且淀粉样病变易复发,累及全程气道病变多见,不倾向外科手术切除,故选择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术中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急诊全身麻醉下置喉罩,呼吸机辅助通气,支气管镜经喉罩进镜检查:气管距声门约2.5 cm可见气管上段新生物向腔内生长,阻塞管腔约95%,外径5.6 mm气管镜可挤入,肿物基底宽,表面凹凸不平,狭窄段长约3.5 cm(图3)。  相似文献   
87.
杜义江 《重庆医学》2015,(24):3439-3441
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从黏附细胞形态向具有间质表型游离细胞形态转化,并获得侵入细胞外基质能力的一系列转化过程。这种后天获得运动能力的细胞在移行过程中可再次向上皮细胞或其他细胞类型转变,即间质细胞上皮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EMT 与 MET 的相互转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1-2]。目前,EMT 与肿瘤关系及其临床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8.
胡月琴  王燕燕 《重庆医学》2015,(16):2303-2306
去甲万古霉素是一种无定形糖肽类抗菌药物,有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糖肽聚合酶的作用,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于革兰阳性细菌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测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水肿的情况,指导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8例(91眼)进行临床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4周、12周及24周分别进行详细眼底检查,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旁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同时运用LogM AR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术后较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大3个标准偏差表示存在CME,在术后12周行FFA检查。相关资料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54.68±22.04)μm,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264.52±23.27)μm、(262.51±24.64)μm、(267.52±39.14)μm、(263.71±26.58)μm,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增加最明显的是术后12周时(P=0.028),术后12周时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的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为P<0.01)。术后1周、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与BCVA无明显相关性,但术后12周、24周时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变与BCVA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0)。术后12周通过FFA检测的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为3.3%,而通过SD-OCT检测的发生率为5.5%。结论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明显改变,SD-OCT能准确观察白内障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增加及黄斑囊样水肿的形态特点。SD-OCT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情况与FFA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0.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ntomy ,PELD )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1]。此类手术一般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患者多处于紧张恐惧状态,而且局部麻醉效果大多不够完善,多种不良因素刺激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存在潜在的心脑血管意外风险[2]。右美托咪定(Dex )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它具有镇静、镇痛、抑制交感活性、无呼吸抑制等药理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3],已在临床上逐步广泛应用。本文旨在评价Dex 辅助局麻下 PELD手术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