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pEgr-IFNγ重组质粒在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的辐射诱导表达及其抑瘤效应。方法 小鼠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Egr-IFNγ后36h,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照射后第3天用RT-PCR法检测瘤内IFNγ转录水平,照射后第l,3和5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结果 照射后第3天重组质粒 20Gy组瘤内IFNγ转录水平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照射后第l,3天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和对照组;照射后第9-15天,4次(质粒 5Gy)组小鼠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重组质粒 20Gy组,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多次基因-较小剂量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优于单次基因.较大剂量放射治疗;基因-放射治疗组可能通过诱导瘤内IFNγ表达增强,使血液中IFNγ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2.
Liu Y  Zhang H  Ju G  Zhang X  Xu Q  Liu S  Yu Y  Shi J  Boyle S  Wang Z  Shen Y  Wei J 《Neuroscience letters》2007,424(3):203-206
The phospholipid hypothesis of schizophrenia is becoming popular because of the findings from the niacin flush test, the treatment with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biochemical studies for the phospholipid metabolism pathway and genetic studies of phospholipase A2.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 coding for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 (PEMT), which is an important enzyme for the synthesis of membrane phospholipids. We recruited 271 Chinese parent-offspring trios of Han descent and detected 3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at the PEMT locus. The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 showed allelic association for rs464396 (X2=9.4, P=0.002), but not for the other two. The 2-SNP haplotype analysis showed haplotypic association for both the rs936108-rs464396 haplotypes (X2=25.7, d.f.=3, P=0.00001) and the rs464396-rs4244593 haplotypes (X2=17.3, d.f.=3, P=0.0006). The 3-SNP haplotype analysis also showed a haplotypic association (X2=24.4, d.f.=7, P=0.0006).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EMT gene may contribute to the etiology of schizophrenia.  相似文献   
3.
三维适形放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9例,放疗、化疗同期治疗21例,化疗采用CMV或FP方案。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参数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同期化疗、射野内食管长度、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食管的最大剂量点剂量。针对RTOG分级≥2级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分析上述指标。结果26例(43.3%)患者出现了≥2级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其中2级18例(69.2%);3级7例(26.9%);4级1例(3.9%)。发现同期放疗、化疗和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三维适形放疗中,同期放疗、化疗和整个食管的平均剂量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常规HE染色法分别结合光镜定量地观察75mGyX射线照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在生精周期中凋亡的适应性反应。结果:当1.0、2.0或3.0Gy(攻击剂量,D2)X射线照射前6h给予75mGy(诱导剂量,D1)预照射时明显减轻D2对睾丸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凋亡损伤作用,而对精子细胞影响不明显,当1.0、1.5、2.0、2.5、3.0Gy(D2)X射线照射前3、6、12、24h给予75mGy(D1)预照射时,发现当D2剂量较小(1.0、1.5、2.0Gy)时,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减少出现较早,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反之,当D2剂量较大(2.5和3.0Gy)时,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减少只有照后6h)出现,而且不显著。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以诱导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并与D1和D2间隔时间及D2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对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检测p16mRNA水平的变化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1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研究证实 ,2 0Gy照射后 2~ 2 4h ,胸腺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增高 ,8~ 4 8h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 ;照射后 2~ 8h脾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增高 ,2 4h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 )。研究还证实 ,0 5~ 6 0Gy照射后 ,胸腺细胞p16mRNA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p16蛋白表达在 1 0~ 4 0Gy组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 ;脾细胞p16mRNA水平亦增高 ,但增幅远低于胸腺细胞 ,p16蛋白表达在 1 0~ 4 0Gy组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增高 ,其增高幅度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p53、wafl、gadd45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以探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骨髓细胞G1阻滞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p53、wafl、gadd45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2Gy射线全身照射后2-72hp53基因转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wafl基因在照射后2h开始升高,4h达峰值,一直持续到照后48h开始恢复,gadd45转录水平除在照射后2h一过性升高外,从8h即开始不同程度下降,照射后72h开始恢复。分别以0.5-6.0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12h取小鼠骨髓细胞作量效研究表明,p53的改变在照射后各组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wafl基因转录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升高,6.0Gy X射线照射后达对照组的3.41倍,gadd45未见升高趋势。结论:在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周期G1阻滞后p53-wafl通路起重要作用,而gadd45可能不参与该过程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转录因子NF—κ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探讨NF—κB结合活性信号传导通路的机理。方法 采用凝胶电泳移动变化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X射线照射后FL-4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的时程变化及p65核转位、IκBα水平的变化,同时用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法将空质粒和NF-κB-荧光素酶表达质粒转染到NIH3T3细胞内,并用PKC信号通路阻断剂Calphostin C处理,检测受照后其荧光素酶的表达变化。结果 0.075Gy X射线照射可诱导NF—κB、p50/p65和p50/p50活性增强,而前者活性增强更明显。这种转录激活能力的增强,涉及到辐射诱导的p65核转位和IκBα水平的变化,表现为受照后p65亚基核阳性率明显升高,而IκBα水平的变化正相反,在照后4h分别达到峰值和低谷。而且PCK信号通路阻断剂Calphostinc可降低0.075Gy照射对NF—κB的活化效应。结论 低水平照射诱导NF-κB的迅速活化,而且可能通过PKC通路,进而调节细胞因子等特异基因的表达,促使免疫功能增强,这可能是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周期解偶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能否诱导细胞周期解偶联。方法 采用PI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细胞周期并分析细胞倍体的变化。结果  1 0、2 0、4 0和 6 0GyX射线照射后 2 4h ,SKOV 3的二倍体细胞数明显减少 (分别为P <0 0 1) ,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而四倍体细胞数明显增加 (分别为P <0 0 1) ,亦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与此同时 ,八倍体细胞数显著增高 (分别为P <0 0 1)。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人卵巢癌SKOV 3细胞周期解偶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克隆大鼠促凋亡基因Smac,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Smac,并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大鼠肾组织中扩增到大鼠Smac基因的CDs片段,构建含Sma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Smac并将此重组质粒、空载体pcDNA3.1+、pcDNA3.1+-EGFP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间接检测转染效率,RT-PCR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经测序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NM_001008292)公布的结果一致,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rSmac经PCR和酶切鉴定所释放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有效,转染效率达38.36%。转染重组载体pcDNA3.1+-rSmac 48 h后,H9C2细胞Smac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其中,对照组Smac/β-actin为1.19,空载体组Smac/β-actin为1.31,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染pcDNA3.1+-rSmac组Smac/β-actin为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克隆大鼠Smac基因成功,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Smac,并在转染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为研究Smac基因在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