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央坏死性乳腺癌(CN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中央坏死性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12例中央坏死性乳腺癌均为女性,占同期乳腺癌1.2%(12/968)。年龄38~74岁,平均57岁。病程1个月~3年,66.7%(8/12)位于左侧乳腺外上象限,33.3%(4/12)位于右侧,均为单发性病灶。临床主要症状是无痛性包块,75%(9/12)有肿块进行性增大病史。组织学以肿瘤中央出现大片坏死或无细胞区为显著特点,肿瘤边缘部分残留少量的癌组织,残留的癌组织呈条索状或巢状排列。12例中央坏死性乳腺癌中,12例(100%)的癌细胞E-cad(+),9例(75%)例CK5/6(+),6例(50%)P63(+),12例Ki-67增殖指数≥75%。结论中央坏死性乳腺癌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特征的浸润性癌,比较少见,正确认识该肿瘤可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Puerperal ovarian vein thrombophlebitis is a rare pathology.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23-year-old female who presented with fever and cough that occurred after vaginal delivery and persisted after several courses of antibiotics between the 2nd and 20th day postpartum.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revealed right subsegmental pulmonary embolism. An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led to the diagnosis of ovarian vein thrombosis. She was treated with warfarin for 2 weeks with a good response. Our cas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ompt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ovarian vein thrombosis to preve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相似文献   
3.
中国甘肃地区汉族IL-10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区-59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甘肃地区胃癌之间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分别对来自甘肃地区人群137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44例对照个体IL-10-592A/C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技术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结果:①对照人群IL-10基因-592位点AA,AC,CC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9.9%,47.9%,22.2%;②胃癌组IL-10CC基因型携带频率为32.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2%(P<0.05),携带IL-10CC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2.19倍;③以IL-10AA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免疫印迹阴性的个体为对照,CC基因型并HP感染阳性及CC基因型并HpCagA阳性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3.75倍,4.51倍.结论:IL-10基因-592位点A/C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IL-10A/C基因多态性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存在加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人乳腺后间隙与其邻近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观察并测量5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的乳腺后间隙,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05例乳腺癌声像图特征,选取发生在乳腺后间隙附近的乳腺癌共46例。结果:国人乳腺后间隙的厚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且部分人群乳腺后间隙不完整,与皮下层相通;46例发生在乳腺后间隙邻近的乳腺癌,乳腺后间隙被浸润占58.7%(27/46),乳腺后间隙被侵润组高于健康志愿者乳腺后间隙的不连续组(X2=4.11,P<0.05)。结论:发生在乳腺后间隙邻近的乳腺癌与乳腺后间隙之间关系密切,乳腺后间隙的完整性与否可用作评价并诊断早期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基于不同体重制定个性化造影剂方案对CT冠脉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案,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采用个性化注射方案,两组均进行冠脉CT血管造影。观察并分析两组冠脉强化程度、CT冠脉成像质量、对比剂剂量及流速、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冠脉强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A冠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比剂用量、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LP(剂量长度乘积)、ED(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不同体重制定个性化造影剂方案有利于降低CT冠脉成像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提高冠脉强化程度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素,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腰椎间盘退变的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研究方面,而关于严重腰腿痛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需手术干预的研究少见,其椎间盘退变分布规律并不明确,而责任间隙(手术节段)退变分布情况鲜有报道。目的 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和腰椎矢状位MRI检查并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3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特点〔包括腰椎失稳、Modic改变、高信号区域(HIZ)、许莫结节(SN)〕;椎间盘退变分级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Ⅰ、Ⅱ级为正常椎间盘,Ⅲ、Ⅳ、Ⅴ级为退变椎间盘(其中Ⅳ级、Ⅴ级为严重退变);多间隙椎间盘退变采用自定义W分级标准,即两个及以上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503例患者共2 515个腰椎间盘,退变率为74.08%(1 863/2 515),严重退变率36.46%(917/2 515)。上腰椎椎间盘(L1~2、L2~3)退变率为56.96%(573/1 006),严重退变率为34.55%(198/573);下腰椎椎间盘(L3~4、L4~5、L5~S1)退变率为85.49%(1 290/1 509),严重退变率为55.74%(719/1 290)。下腰椎椎间盘退变率、严重退变率均高于上腰椎(P<0.05)。≥40岁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率高于男性(P<0.05)。<40岁男性腰椎失稳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女性腰椎失稳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男性Modic改变、HIZ与女性腰椎失稳、HIZ、SN与<40岁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失稳、Modic改变、SN和HIZ腰椎退变节段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节段单间隙381例,两间隙102例,三间隙14例,四间隙4例,五间隙2例;责任间隙椎间盘退变率为99.01%(498/503),严重退变率为62.82%(316/503)。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率较高,且女性较高,下腰椎椎间盘高于上腰椎椎间盘,女性腰椎失稳、Modic改变发生率均高于男性,SN发生率低于男性,40岁是男性Modic改变及HIZ发生的转折点,也是女性腰椎失稳、HIZ、SN发生的转折点。责任间隙椎间盘大部分发生退变,且严重退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纤维蛋白原(Fig)的浓度变化,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对LPA和Fig水平的影响,并作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和常规治疗组各90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3组间性别、年龄、合并症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测定入院时、治疗后3d、7d、14d的血浆LPA和Fig的浓度,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纤维蛋白原(Fig)的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血浆LPA水平治疗后3d和7d逐渐下降,14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但前者较后者下降更明显。3组患者血浆Fib浓度治疗后都逐渐下降,但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治疗后3d、7d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与巴曲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4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3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但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治疗3d、7d和14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LPA和Fig增...  相似文献   
8.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SAA)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关系。方法将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一定的纳入标准分成不伴血管病变34例和舍并大血管病变组31例,另抽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特种蛋白仪上采用比浊法测定血清SA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SA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SAA与不伴大血管病变患者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中明显升高,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EphB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索EphB3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胃癌蜡块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EphB3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转染过表达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EphB3,通过CCK-8实验检测EphB3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EphB3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EphB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4),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转入外源性的EphB3显著降低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结论:EphB3能够抑制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可能成为未来胃癌靶向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非特异性磷酸二酯酶(PDEs)抑制剂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对星形胶质细胞中环磷酸乌苷(cGMP)浓度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纯化培养的SD乳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经鉴定(GFAP阳性)后随机分成8组,经不同浓度的IBMX干预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胞内cGMP浓度,免疫荧光测定细胞的GFAP荧光强度值。结果:IBMX0.3和0.4mmol·L-1干预后,cGMP浓度及GFAP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水平随IBMX干预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O.95)。结论:IBMX可抑制PDEs的表达和cGMP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