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术期给予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费用,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治疗各项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异常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均主要以单一用药为主,研究组单一用药多于对照组,二联用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等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效果显著,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钙稳态与前列腺素类异常在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AEP)向坏死性胰腺炎 (ANP)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管结扎、外分泌刺激诱发大鼠AEP ,在AEP模型基础上静脉注射大剂量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 110 (5 0 0mg/kg)诱发ANP ,应用荧光探针Fura2 /AM直接测定胰腺泡细胞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 ,并观察血浆前列腺素类 :血栓素A2 (TXA2 )、前列环素 (PGI2 )的变化。结果 ANP模型后腺泡细胞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呈持续增高 (P <0 .0 5 ) ,同时血浆TXA2 水平也明显增高 (P <0 .0 5 ) ,而血浆 6 keto PGF1α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局部缺血时钙稳态失衡在AEP向ANP发展过程中可能是引起前列腺素类异常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强化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强化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强化内固定治疗22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60~71岁,平均6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d,平均2.7d。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T112例,T125例,L111例,L24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性骨折6例,爆裂性骨折16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度评分系统评分(TLICS)4~9分,平均5.2分;Load-sharing评分为4~6分,平均5.4分。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7例,E级10例。通过侧位X线片对手术前后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椎体中央压缩百分比进行比较;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ASIA标准对手术前后疼痛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手术时间50~95min,平均60.8min;术中出血量50~130ml,平均84ml;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6个月。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9.5±9.5)°矫正至术后的(4.3±4.1)°,末次随访时的(6.2±4.7)°;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由术前的(52.3±10.3)%恢复至术后的(6.1±4.2)%,末次随访时的(6.8±5.4)%;椎体中央压缩百分比由术前的(38.9±11.2)%恢复至术后的(8.3±4.7)%,末次随访时的(9.4±4.5)%。VAS评分由术前的(8.56±0.88)分恢复至术后的(3.48±0.91)分,末次随访时的(3.20±0.92)分。脊髓神经功能除10例E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症状。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强化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明显减低了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的退变和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维持矫正效果,大大降低内固定失效率。  相似文献   
6.
用MODEM连接医院和医药公司的购药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兵 《中国药房》1998,9(5):220-220
随着计算机互连网络的快速发展,利用医院和医药公司现有设备加入到网络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现阶段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系统构成、数据处理、数据流图、程序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用modem(调制解调器)直接通过电话线路连接医院药库和医药公司间的药品购销渠道的实现方法。通过联机购销可减少购药差错,缩短通讯时间,消除因手工输入数据的误差,使库存管理更趋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腕掌侧严重切割伤的修复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修复腕掌侧严重切割伤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分析1991年9月~1996年10月收治的腕掌侧严重切割伤46例的处理方法及其远期疗效。结果共随访到28例,随访时间为术后9个月至5年。肌腱效果按TAM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5.7%;神经功能按李贵存等[2]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1.0%。结论腕外侧严重切割伤应重视早期同时修复神经、血管和肌腱;腱旁膜的修复是促进肌腱愈合的有效措施,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早期功能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6~56岁,平均36.6岁。其中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4例(邻近骨折3例,跳跃骨折1例),骨折脱位5例。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2例,C级9例,D级7例,E级20例。分别于术后3~5d、12个月、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及CT,对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椎管占位、内固定物状况进行随访;通过Frankel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现象。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24.5±9.5)°矫正至术后(5.3±5.1)°,末次随访时(6.2±4.7)°;椎体压缩百分比由术前(42.3±11.1)%恢复至术后(5.1±5.2)%,末次随访时(6.5±5.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由术前的(34.9±11.2)%恢复至术后(5.3±4.7)%、术后12个月时(5.4±4.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除3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可纠正后凸畸形、椎体压缩及椎管占位,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重型脑外伤患者术中使用乌司他丁后对血清s-100β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对照组常规麻醉手术方法,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给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抽取两组静脉血,利用血清s-100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测定血清S100蛋白的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s-100β含量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术中使用乌司他丁后能起到较好的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先诊疗后结算"付费模式在减少病人的排队时间的同时,也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瑞安市人民医院为例,针对收入确认方式的转变、门诊预存款账户的开设、跨院区预存账户的结算等新会计业务的出现,建立起新的内部会计控制模式.并从信息化建设、收费窗口管理、财务对账、服务创新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先诊疗后结算"付费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