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对5.0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PF4对造血的辐射防护机制.方法3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放射组,②PF4保护组,③对照组.小鼠照射前分别于26和20 h腹腔内注射PF4,每次剂量50 μg/kg.于照射后3 d取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分别计数培养后3、7和14 d的骨髓基质细胞集落(CFU-F);在培养后10 d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3组中,照射组3 d的CFU-F数量与PF4保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和14 d的CFU-F数量PF4保护组较照射组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3组中照射组G0+G1期细胞明显高于其余两组,S,G2+M期细胞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结论PF4对照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有保护作用,促进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本实验室合成的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药物(1-二甲基磷酰基-2,2,2-三氯)-乙基-1-醇烟酸酯(NMF),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海人藻酸(KA)所致的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方法,解剖分离15d胚胎小鼠皮层神经细胞,接种于96孔板,48h后加药并培养72h,以MTT法观察NMF对小鼠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将接种于24孔板的细胞预先给予NMF,d3时加或不加KA处理后,以台盼蓝染色鉴别并计数死、活细胞,可得出细胞的存活率。结果:NMF明显促进胎鼠皮层神经元活性,其中NMF 1、0.1、10 nmol·L~(-1)促进神经元活性增殖率分别高达34.7%、37.4%、36.7%。NMF明显促进正常胎鼠皮层神经元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10、1nmol·L~(-1)NMF对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提高39.3%、73.5%。NMF能显著对抗KA所致的神经元损伤,与KA损伤组相比,NMF0.1、10、1nmol·L~(-1)对损伤皮层神经元的保护率分别为77.30%、80.10%、84.15%。结论:NMF明显促进胎鼠皮层神经元的活性、提高正常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并能有效地保护KA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提示NMF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AD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新型TaqMan-MGB探针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MGB探针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TaqMan-MGB探针技术为基础,用已克隆的mecA基因作参比品,实时检测临床标本和阴性参考品。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1个基因拷贝/反应,在100~109范围内,CT值(C代表Cycle,T代表阈值)同DNA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用该方法检测20例MRSA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结果均为阳性;用该方法检测20个非MRSA细菌株,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临床MRSA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人pET-22b原核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并挑取表达蛋白较高的克隆菌,划线接种传代50次;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蛋白诱导表达的Western blot分析鉴定e23sFv-Fdt-tBid免疫促凋亡蛋白表达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 成功构建pET-22b-e23sFv-Fdt-tBid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良好,可以稳定表达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结论 成功构建了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鉴定了表达该免疫促凋亡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人参皂苷Rg1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应用723分光光度计确定荔枝核皂苷含量测定的实验条件。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荔枝核皂药,线性范围为10~240μg,A=28.83472C-0.01147(r=0.9965)。结论此方法测定荔枝核皂苷含量较为可靠,且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冠心Ⅱ号煎剂口服后化学成分在人血清中的存在状况。方法用3种预处理方法和2种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健康人服用冠心Ⅱ号煎剂后含药血清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与煎剂进行比较。结果煎剂、含药血清中的差异色谱峰数目分别不超过30个、10个,后者未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和芍药苷。结论复方制剂中吸收入血的可测化学成分数目有限,其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可能“数目相对有限”;口服复方制剂后,原有的部分化学成分可能不以原形存在于血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风痛定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1 g·L-1磷酸(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02 g)(43∶5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质量浓度0.020 4~0.10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0.4%。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风痛定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烧伤膏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Ultimate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5mL.L-1磷酸溶液(10∶90);检测波长:270nm;流速:1.0mL.min-1。结果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183~3.656μg之间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RSD为2.5%(n=5)。结论该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质量,可用于对复方烧伤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妇健颗粒的科学提取工艺。方法:以原儿茶醛含量和浸膏率作为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妇健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提取工艺为即用1∶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0 h。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评价妇健颗粒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吉非替尼(Gefitinib)疗效和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情况的关联。方法:121名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是经过一线化疗方案失败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日予以口服吉非替尼250mg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为止。在开始治疗之前检测EGFR18、19、21位点,于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检查和规范的随访。分析疗效、突变以及中位生存期之间的关联。结果:在115名有效随访的患者中,13例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38例稳定,39例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66.3%。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9.7%和26.9%。中位生存期16个月。115人中有38例病人存在EGFR突变。EGFR突变的病人表现出对吉非替尼较敏感。不吸烟的女性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长的生存期。而患者年龄、一线化疗周期、肿瘤分期的组间差异对于生存期的影响都无显著差异。结论:吉非替尼在女性不吸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疗效是确定的。西部女性肺腺癌患者拥有较高的突变率和较长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