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处后的基因表达变化,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组,BDNF-NSCs移植组,各组分4个时相点(7d、1个月、2个月、3个月),利用细胞移植、X-gal组化、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了移植处细胞的标记基因(LacZ)表达和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200(NF-200)的表达。结果:大鼠脊髓损伤移植处细胞中,有标记基因阳性细胞,BDNF强烈表达,尤其是BDNF-NSCs移植组的移植后1周和1个月时。各组各时相点均有GFAP和NF-20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纤维。结论: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能在脊髓损伤移植处存活,强烈表达BDNF,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脊髓损伤修复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2.
RC-1型大鼠旋转自动计数仪的研制杨辉,蔡文琴,张可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脑外科)630037林鹏,李永喜(重庆大学光机系)630040用6-OHDA损毁大鼠一侧黑质──纹状体通路,造成同侧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递质严重匮乏,在诱发剂的作用下,可以诱导...  相似文献   
3.
CO作用后大鼠肺血管细胞增殖和凋亡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CO和低氧作用后大鼠肺血管细胞增殖和凋亡状况,探讨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末端标记及Western杂交等方法检测常压低氧大鼠肺血管壁细胞增殖,凋亡及c-myc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正常组,低氧和锡原卟啉组,低浓度CO和血晶素组大鼠肺动脉均存在增殖和凋亡的阳性细胞,两类细胞在肺内呈不均匀散在分布,低氧和锡原卟啉组大鼠肺血管增殖细胞数显著升高而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细胞增殖凋亡比值分别为对照组的5倍或4倍,而低浓度CO和血晶素组肺血管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系数均显著增加,细胞增殖凋亡比值均为1.2,c-myc在低氧和锡原卟啉组大鼠肺内表达显著增加,在低浓度CO和血晶素组大鼠肺内表达减少。结论:增殖和凋亡现象共存在于正常和处理大鼠的肺血管细胞中,也许c-myc等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了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衡,进而调节了慢性低氧肺血管结构的改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鲢、鸡、牛、犬和大鼠脑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比较发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低等脊椎动物鲢脑仅有少量NOV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延髓的一些核团、丘脑前核、丘脑后核、下丘脑背侧核、下丘脑外侧核。鸡脑NOV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除广泛分布于脑干外,小脑、间脑和大脑纹状体的多数脑区阳性神经元亦较多。哺乳动物牛、犬和大鼠脑NOV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脑干、小脑、间脑和大脑都检测到强烈阳性信号。结论:nov基因在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提示它在脑神经元生长、分化及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NT-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去背根后备用背根节 (L6 )各类细胞NT 3及其mRNA的含量变化。 方法 对成年雄性猫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 (切除一侧L1 ~L5,L7~S2 DRG ,保留L6 为备用根 )。取正常组一侧和术后 3d及 7d组手术侧的L6 DRG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 ,分别用NT 3抗体及NT 3cRNA探针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T 3及其mRNA在DRG各类细胞的分布 ,测定NT 3及其mRNA在神经元和卫星细胞的光密度值 ,所得数据用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部分去背根后 ,各时相备用背根节大神经元内NT 3的光密度值较正常者进行性减少 ,(P <0 0 5 ) ,而NT 3mRNA的光密度值术后 3d减少 ,7d回升至近正常者水平。比较之 ,小神经元和卫星细胞NT 3及其mRNA的光密度值进行性增多 (P <0 0 5 )。 结论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各类细胞NT 3表达的影响不同 ,其功能意义可能与NT 3参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脐带血培养研究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将为防治人类遗传性疾病、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和优生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1969年,sergovich 等首先报告了英国新生儿群体的染色体调查结果,以后美、英苏、丹麦、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学者先后对本国新生儿群体进行了调查,共调查新生儿52261人,发现染色体异常者311人(0.6%)  相似文献   
7.
重组Rab8截短体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获得Rab8纯化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Rab8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从HepG2细胞中克隆Rab基因,然后从Rab8质粒中亚克隆Rab8 C端编码122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构建Rab8与6His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后,免疫动物,制备Rab8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其效价.Western检验抗体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验证其免疫组化特性.结果 克隆了人Rab8编码基因,构建了表达Rab8 C端编码122个氨基酸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1-Rab8-122,经过大肠杆菌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相对分子量约15 000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收获抗血清.ELISA显示抗体效价达1/20 000.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此多克隆抗体能够与原核表达的Rab8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并能够识别HepG2细胞中内源性Rab8蛋白.结论 本研究获得原核表达的Rab8纯化蛋白,成功的制备了Rab8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ab8参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合酶在小鼠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1)在小鼠脑内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小鼠脑内的表达。结果 :NOS1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 ,包括大脑皮质、海马、齿状回、间脑和脑干。结论 :表明NO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β受体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研究雌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机制,研究了近年发现的雌激素β受体免疫阳性物质在雌性大鼠脑内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并结合硫酸镍铵增强显色技术。结果 ①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部分细胞的核周质和突起内也有浅谈的着色;也有部分神经元仅仅胞浆呈阳性;②最强阳性信号见于前嗅核、大脑皮质、斜角带垂直部、小脑浦肯野细胞、上丘各部、动眼神经核、红核、蓝斑、三叉神经运动核以及斜方体内、外侧核;中等强度的染色见于斜角带水平部、终纹床核、视前内侧核、乳头体内侧核以及黑质;较弱的阳性细胞见于下丘脑核团、未定带、杏仁复合体的部分核团以及脑桥网状核后部;微弱的阳性信号见于隔外侧核、苍白球、嗅结节岛、海马。结论 雌激素β受体在成年大鼠脑组织内有广泛的分布,在脑组织内雌激素可能通过β受体这一新的信号途径发挥多种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昆明种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提高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建株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小鼠3.5d的囊胚培养,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形成的ES细胞样集落,经两次亚克隆分离培养ES细胞;进行相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和体内外分化能力鉴定。结果 获得两个稳定ES细胞集落,传至第11代。ES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体外分化的细胞沿拟胚体外向性生长,形态多样,在体分化可形成来源于3个胚层的组织。结论 两次亚克地获得的细胞具有ES细胞主要的生物学性状,有助于提高昆明小鼠ES细胞建株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