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血浆中FG020326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测定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逆转剂FG020326在KM小鼠血浆中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将KM小鼠(20·0~25·1)g随机分组,每组6只,♀♂各半,尾静脉注射,给药量为30mg·kg-1,分时取血、处理。采用反相色谱柱,应用外标法测定FG020326在KM小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结果在所建立的方法学下,FG020326的保留时间为7·9min;标准曲线为Y^=0·0144X-0·0285(r=0·9998),在162·5~41600μg·L-1血浆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40μg·L-1(S/N=3);在650、2600、20800μg·L-1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绝对回收率为68·66%~84·63%,相对回收率为92·58%~110·88%;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3·2%(n=5)。在室温及冷冻-解冻试验中,FG020326具有良好的稳定性,RSD分别小于1·3%和6·0%。尾静脉单次给药后,FG020326在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α为0·088h,T21β为5·33h,AUC0~∝为14183h·μg·L-1,Vd为0·37L。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能够满足FG020326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表达人细胞周期蛋白Dl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4融合蛋白的重组体。【方法】用RT-PCR从HL-60细胞中扩增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测序鉴定后切下相应的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 )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L3),使之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结果】 用PCR扩增得到了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成pET-cyclinD1和pET-CDK4两个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了转化的大肠杆菌能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融合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原核表达载体,后两在细胞内能正确表达细胞周期蛋白D1及CDK4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广东地区正常人群和鼻咽癌患者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2F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0例鼻咽癌患者全血标本中CYP2F1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的多态性变化。对于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368例鼻咽癌患者和344名正常对照人群中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40例鼻咽癌样本中,共检测到CYP2F1基因的3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10个单核甘酸引起编码的氨基酸改变,1个移码突变,15~16bp之间插入C引起移码突变(15-16ins C),该等位基因频率为25%。但病例-对照分析却未能显示该位点突变与鼻咽癌易感的相关性(P〉0.05)。结论中国广东人的CYP2F1基因遗传多态性位点较多,但暂未发现与鼻咽癌的易感性关联的单一多态位点,多个多态性位点或不同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协同互补作用可能才是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胃癌7号染色体长臂的杂合性缺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7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以初步确定7号染色体长臂上与胃癌相关基因连锁最密切的微卫星多态位点及LOH的临床意义.方法:在70例原发性胃癌中应用多重PCR技术扩增覆盖整个7号染色体长臂的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遗传距离为1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用GeneScan、Genotyp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个微卫星位点的LOH均可发生于原发性胃癌,总的LOH频率为34.3%(24/70),其中D7S486和D7S798位点的LOH频率较高,分别为24.0%(12/50)和19.2%(5/26);总的LOH频率随临床分期而显著增高(P=0.046),D7S486位点的LOH频率在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5).结论:在7号染色体长臂D7S486和D7S798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股骨头内及其支配血管磷酸二酯酶5(PDE5)基因及其表达水平,为研究磷酸二酯酶5抑制药可选择性增加股骨头血流量提供合理解释.[方法]采用RT-PCR法、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7只雄性狗股骨头、主要髋外周动脉的PDE5基因及其表达.[结果]狗股骨头和髋外周动脉组织提取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显示较清晰的总RNA条带,分别为28S,18S,5S;RT-PCR扩增PDE5 cDNA后可见大小为426 bp的PDE5特异条带;Western印迹法显示狗股骨头在相对分子质量Mr≈95 × 101处有PDE5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狗股骨头PDE5分布于骨髓粒细胞系胞浆内.[结论]股骨头和供血血管有PDE5的正常表达,提示PDE5特异性抑制药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而影响股骨头血流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檗碱体内外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小檗碱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测定小檗碱对CNE-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碱对CNE-2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CNE-2细胞经小檗碱处理后凋亡形态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小檗碱对CNE-2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B1、CDK1、cdc25c表达的影响;3H-胸腺嘧啶(3H-TdR)和3H-亮氨酸(3H-Leu)标记前体掺入法检测小檗碱对CNE-2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利用荷人鼻咽癌的裸鼠模型验证小檗碱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小檗碱能抑制CNE-2细胞生长,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9.5±5.8)μmol/L,72h的IC50为(13.3±2.0)μmol/L;小檗碱能抑制CNE-2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小檗碱能诱导CNE-2细胞凋亡,细胞经过25.0μmol/L小檗碱处理48h后的凋亡指数为(48.9±10.4)%;50.0μmol/L小檗碱能诱导CNE-2细胞G2/M期阻滞,并且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B1、CDK1、cdc25c表达;小檗碱能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30mg/kg剂量组的肿瘤体积中位数为317.9mm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檗碱体内外均能抑制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下调相关细胞周期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TSC)存在于多种肿瘤组织中,占肿瘤细胞总数的很少一部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表型不一致的肿瘤细胞,并且对放化疗不敏感。当多数的肿瘤细胞被消灭后,TSC仍能使肿瘤复发。研究人员已经在血液系统肿瘤以及部分实体肿瘤中分离鉴定到了TSC的存在。这些研究将为人们制定新的治疗方案,研制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等提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i-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评价Bmi-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2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对照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Bmi-1mRNA表达情况;另外收集我院2002~2004年146例有3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术后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手术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染色,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Bmi-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Bmi-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Bmi-1蛋白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7.8%(99/146)。Bmi-1的表达与胃癌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Bmi-1在胃癌组织表达状态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抗鼻咽癌单克隆抗体BAC5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为开展抗鼻咽癌单链抗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鼻咽癌单克隆抗体BAC5的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通过一段编码肽的序列进行连接,构建BAC5单链抗体表达载体pET22b-scFv,导人BL21(DE3)表达菌,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克隆基因序列符合小鼠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特征;pET22b-scFv表达质粒拼接正确;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为主.[结论]成功构建了能表达BAC5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
报告作者及其同事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所做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①EB病毒病理生物学;②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③检测组织中的EB病毒;④EB病毒血清学。重点是EB病毒相关性疾病的病理学以及评估各种检测EB病毒相关性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EB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