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49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68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例DNT的MRI、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6例,女6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大多数病例以癫痫小发作为主,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检查病变均位于幕上结构,累及皮层,额叶(4例)及颞叶(3例)为主;最大径2-5cm不等,形态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状;2例累及白质,7例伴囊性变。病变在MRI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囊性病变在T1WI信号均匀,等于或略高于脑脊液。6例CT扫描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其中2例呈囊性分叶状,1例呈局灶性钙化;4例增强后病变无强化,1例病变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组织学DNT分为3型:单纯型(4例)、复杂型(6例)及非特异型(2例)。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MRI较CT更具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的变化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变化的关系,观察MODS发生、发展中HMGB1释放的规律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小鼠MODS模型,用Westernblot法检测病程不同阶段血清HMGB1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HC-Ⅱ类分子,IAb)的表达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CD4+/CD8+).结果 在酵母多糖所致小鼠MODS模型中,当血清HMGB1含量升高时,外周血单核细胞IAb表达量及CD4+/CD8+比值下降;当血清HMGB1含量回复接近正常时,单核细胞IAb表达量及CIM4+/CD8+比值也趋于恢复正常.结论 在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MGB1可能通过影响血中单个核细胞MHC-Ⅱ类分子(IAb)表达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导致免疫失衡或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腔造影技术(Transvaginal sonohysterography,SHG)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9例有异常阴道出血者行SHG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34例,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SHG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2例,均可清晰地显示宫腔轮廓和病灶的形态,30例与内膜界限清楚,可见病灶附着部位,23例于结节内部或蒂部显示血流信号;TV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6例,均可见子宫内膜稍强回声结节,其中19例边界清楚,6例可见病灶附着部位;8例结节内部或蒂部显示血流。使用TVS34例均未显示宫腔的轮廓。本组子宫内膜病例在宫腔轮廓及病灶附着部位方面SHG和TVS的显示率分别为94.1%、88.2%和0%、17.6%。SHG明显优于TVS(P<0.001)。SHG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回声与基底部的子宫肌层相似,略低于子宫内膜,病灶基底部与子宫肌层无界限,表面可见内膜与造影剂构成的亮线,1例可见蒂部,CDFI显示2例内部血流丰富,1例见肌层血管穿入病灶。TVS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2例,表现为为子宫内膜低回声结节,1例子宫内膜呈非均质改变,CDFI可见内部丰富的血流信号(SHG显示宫腔内为2枚粘膜下子宫肌瘤,已得到HSC证实)。结论:SHG能明显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恶性横纹肌样瘤—目前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RT)首先以“预后不良的横纹肌肉瘤样威尔姆病”于1978年报道,其特点是大多角形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核空,中央有核仁。虽然形态上酷似横纹肌母细胞,但电镜及免疫组化未发现横纹肌分化的证据。目前认为是与肾母细胞瘤无关的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MRT最初只见于肾脏,故认为是威尔姆  相似文献   
6.
报告8例Wegener肉芽肿病。本组疾病的病理特点均表现为坏死性血管炎及肉芽形成。临床特点为:发热(38-40℃)、鼻塞、鼻衄、咳嗽、口腔及鼻咽部溃疡,皮下结节:X线表现为肺部多发性结节及空洞阴影,副鼻窦炎症。尿常规检查异常,诊断主要依靠病变组织活检。环磷酰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9年间我科共对223例肝癌病人完成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其中肿瘤直径≤5cm者103例.包括≤3cm者28例.3.1~5cm者75例。其年龄范围为26~76岁,平均为51.3±10.4岁.男93例,女10例。HBsAg( )75例.肝硬变88例。行联合肝段切除15例.肝段切除20例.局部肝切除68例。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100例,胆管细胞癌3例。结果:103例小肝癌TNM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37例、Ⅲ期53例、ⅣA期5例和ⅣB期2例。其中肝细胞癌99例,高分化21例、中分化65例和低分化13例。手术死亡率为0.97%,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2.7%、72.5%、54.3%。高、中、低分化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9.9%和41,1%。术后1、3、5年复发(转移)率为12,8%,40,7%、71.5%。结论刊、肝癌具有与太肝癌一样的肝病背景.综合多种因素选择肝癌手术方式.合理掌握肝切除量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途径。小肝癌并不等于早期肝癌,尽管行肝癌根治性切除,远期复发和转移率与大肝癌一样高.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AA)为心血管急症之一,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上因其发生部位、器官受压和组织穿破程度不同,表现也不一样,常被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78年以来经尸检(8例)和主动脉造影(2例)证实为DAA的10例分析报告如下,并重点提及本病在老年人中的某些特点。临床资料分析本文10例,年龄28~90岁,男女各5例,60岁以上者6例,女性占5例。10例中8例死亡,均做尸检;2例存活,其诊断由主动脉造影证实,DeBakeyⅡ、Ⅲ型各1例。一、致病因素有高血压或高血压史者9例(90%),马凡氏综合征2例。严重主动脉粥样硬化(Ⅲ~Ⅳ级)6例。二、临床表现特点 1.疼痛:除2例猝死者外,3例呈胸骨后撕裂样疼痛,向背、腹部放射,其中2例于发病后第3、6天出现腹部剧痛。其他3例分别为一般性胸痛、胸闷或剑下疼痛。疼痛呈持续性,用硝酸甘油和止痛剂不能缓解。2例无疼痛者为老年人,伴休克和全身衰竭。2。血压:疼痛发作时3例血压异常升高。3例发病初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24小时内异常升高,最高达40/13.3 kPa,其中2例后期血压再度下降,需用升压药维持。此6例中2例尸  相似文献   
9.
顾峥  黄靖香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4):281-281,I073
细胞冻存与复苏在医疗、生物、优生学等多个领域已广泛应用,但对于一些难得的组织,因实验工作的原因还需要重复实验,反复培养,或直接用组织块接种到动物体内。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反复取材的麻烦及浪费,我们以人胚肌肉小组织块为材料,用组织块方法保存,观察其活细胞率和培养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 (survivin)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 ,对 6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存活素的表达进行检测。男 4 8例 ,女 12例。平均年龄 5 9岁。病理分级Ⅰ级 16例 ,Ⅱ级 2 4例 ,Ⅲ级 2 0例。临床分期T113例 ,T2 15例 ,T3 2 1例 ,T411例。复发性膀胱癌 2 1例。 10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作对照。 结果  6 0例膀胱癌组织中存活素阳性表达 36例 (6 0 .0 % ) ,10例非肿瘤膀胱组织存活素表达均为阴性。Ⅰ、Ⅱ、Ⅲ级膀胱癌组织存活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7.5 % (6 / 16 )、6 6 .7% (16 / 2 4 )、70 .0 % (14 / 2 0 ) ,Ⅰ级与Ⅱ、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T1、T2 、T3 、T4期膀胱癌组织存活素阳性率分别为 5 3.8% (7/ 13)、6 0 .0 % (9/ 15 )、6 1.9% (13/ 2 1)、6 3.6 % (7/ 11) ,呈逐渐增高趋势 ,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复发性膀胱癌存活素阳性率为 80 .9% (17/ 2 1)。 结论 存活素与膀胱癌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膀胱癌组织中存活素表达可能对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