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明胶微冰胶材料体外联合培养时,材料是否能维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ADSCs种植于明胶微冰胶材料后进行Calcein-AM和PI活细胞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滴度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定量PCR检测干性基因OCT4、Nanog、SOX2表达情况,以及在成脂成骨诱导过程比较ADSCs在二维环境和种植于明胶微冰胶材料后的分化潜能。结果 ADSCs在三维明胶微冰胶支架材料中能保持较高活性,增殖能力不受影响,干性基因表达上调,成脂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比二维诱导环境低。结论明胶微冰胶可以为ADSCs提供一个较二维培养更好的微环境,有利于ADSCs体外干性维持,从而在干细胞移植法治疗相关疾病时以非侵入性的细胞传递方式发挥更长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脑机接口结合功能性电刺激(BCI-FES)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1例40岁男性脑卒中后左侧上肢重度瘫痪患者进行4周的基于运动想象的BCI-FES训练,训练前后各进行一次系统上肢功能评价及包含“运动”及“想象”组块的fMRI检测,进行功能激活图的绘制.结果:经过为期1个月的训练后左手最快抓握速度提高24.7%,左手抓握运动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激活表现为出现病灶同侧主要运动区(M1)及辅助运动区(SMA)的激活,病灶对侧M1区及运动前区(PMC)激活较训练前减弱.左手运动想象任务时出现了双侧SMA及病灶同侧右后顶叶的激活.结论:脑机交互技术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重塑.BCI-FES应用于存在脑损伤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多样性、课程设计差异性、师资短缺等问题,在此,讨论了整合国际经验,构建全面、规范化的医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策略,体系涵盖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放射防护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及放射工程物理等方向,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探讨了医学物理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包括师资和教学环境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还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反馈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本共识提倡全面提升医学物理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健康中国2030”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体辐射剂量的评估是核医学及辐射防护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场地、探测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经常无法或者不方便进行直接测量。从1966年以来,人们开始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来虚拟计算各个器官所受的辐射剂量,并为此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虚拟人体计算模型。笔者对于目前国外人体模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和比较,并结合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项目的启动,提出开发中国解剖学人体模型的可能性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可穿戴式无线心电监测仪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可穿戴式无线心电监测仪是一种新型的心电监护设备,其中蕴涵了大量新颖的设计理念。它的出现体现了家庭社区医疗的快速发展。文章重点介绍了可穿戴式无线心电监测仪的构造及其几项关键技术,如可穿戴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第一步:蓝牙传输;第二步:GPRS传输)、GPS定位技术,总结了当前的主要研究结果和产品应用,以及可穿戴式医疗仪器在军事和家庭社区保健两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系统在游离皮瓣微循环血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NIRS)无创血氧饱和度检测系统在游离组织移植后血管危象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只恒河猴共10个前臂皮瓣被用于该研究,其中4个皮瓣阻断桡动脉模拟动脉栓塞,6个皮瓣阻断静脉模拟静脉栓塞,并对其中4个皮瓣同时阻断动静脉模拟动静脉栓塞、6个皮瓣给予吸氧后分别测定其组织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变化。结果:静脉阻断时氧合血红蛋白升高,还原血红蛋白下降,血容量升高;动脉阻断时氧合血红蛋白下降,还原血红蛋白升高,血容量下降;动、静脉全阻断的氧合血红蛋白下降,还原血红蛋白升高,血容量无明显变化;吸氧时氧合血红蛋白升高,还原血红蛋白下降,血容量无显著变化。结论:近红外光谱无创血氧饱和度检测系统用于皮瓣监测是灵敏和有效的,吸氧实验有可能是将来临床用该系统对游离皮瓣血液循环进行检测最有效、最敏感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