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宫颈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是盆腔内浸润性扩散,并通过淋巴管向远处逐站转移。血行播散是最后也是较少见的转移途径,多发生于肿瘤晚期病变或分化差的肿瘤,较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如肺,肝和骨骼~([1])。已报道不太常见的转移性疾病部位,包括脚趾~([2])、眼内~([3])、头皮~([4])、颅骨~([5])等远端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带有小鼠分泌型内皮抑素(ssEndostatin)的原核表达载体pNZ44-ssEndostatin并在双歧杆菌中表达Endostatin蛋白方法:利用引物设计软件oligo6.0设计引物,从pcDNA3.1-Egr1-ssEndostatin质粒上PCR扩增得到ssEndostatin基因。经测序证实获得的ssEndostatin基因序列正确后,进行粘端连接,将ssEndostatin基因链接到pNZ44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成pNZ44-ssEndostatin重组载体,PCR、酶切鉴定正确后电转化到双歧杆菌中然后利用ELISA法检测Endostatin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证实ssEndostatin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所公布的一致,说明ssEndostatin基因扩增正确而且构建的质粒pNZ44-ssEndostatin的PCR、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测的一致,说明重组质粒pNZ44-ssEndostatin构建成功转化后挑取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证实重组质粒pNZ44-ssEndostatin已戍功转入双歧杆菌中ELISA法检测到转化有重组质粒pNZ44-ssEndostatin的双歧杆菌的菌体内有较高水平的Endostatin表达,且培养48h的表达量较20h的高,有氧条件下表达较缺氧条件下高,但上清中未捡测到。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带有分泌信号的小鼠内皮抑素表达载体pNZ44-ssEndostalin,成功转入双歧杆菌中并在菌体中表达,为后续利用双歧杆菌作为工具进行Endostatin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阴茎癌患者进行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放射治疗的靶区、射线质、剂量及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阴茎癌患者48例,行手术治疗后,接受放射治疗。结果:早期(Ⅰ期~Ⅱ期)患者,在手术后不超过6周,接受不少于50Gy的外照射,治疗效果好(CR PR)。病理类型、术后放射治疗前的腹股沟区淋巴结情况、放射治疗的靶区、射线质则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Ⅰ期和Ⅱ期阴茎癌患者是术后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超过6周,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不小于50Gy。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多甙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抗风湿中药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Glycosides,TG)诱导滑膜细胞凋亡(Apo)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用光镜、电镜、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FCM)及DNA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TG诱导RA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G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骨性关节炎(OA)组(P<0.01)和正常人组(P<0.01),TG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为(55±11.2)%。结论:TG可以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并且这可能是其治疗R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基因的扩增和(或)过度表达可见于多种肿瘤,如淋巴瘤,乳腺癌和睾丸精子细胞肿瘤,MDM2在肺癌中的表达是一个常见现象。因此,MDM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易感性及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是值得肿瘤学家们探讨的问题,笔者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80例NSCLC及82例正常人MDM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旨在探讨MDM2基因多态性与NSCLC易感性及辐射敏感性是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53基因在电离辐射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1299(p53-/-),H1299-P53,H1299-175H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OLT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H1299(P53-/-)细胞中,4GY、8GY照射后细胞凋亡率分别是假照组的68.4%、50%。在H1299-P53细胞中,4GY、8GY照射后细胞凋亡率分别是假照组的1.7倍、8.1倍。在H1299-175H细胞中,4GY8、GY照射后细胞凋亡率分别是假照组的1.5倍、2倍。LC3蛋白表达在H1299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在H1299-175H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在H1299-P53中,OGY表达最高,4 GY表达最低,8 GY表达低于假照组但比4 GY高。AKT表达在H1299细胞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1299-P53在4GY表达量升高而在8GY又降低但仍高于假照组,在H1299-175H细胞中AKT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MDM2在H1299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在H1299-P53细胞中呈现与AKT相同的变化趋势,在H1299-175H细胞中4GY时表达量最高8GY最低。Caspase-3在H1299细胞中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在H1299-P53细胞中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在H1299-175H细胞中,0 GY表达最高,4 GY表达最低,8 GY低于假照组但高于4 GY组。结论 X射线促进P53(-/-)的H1299细胞时发生自噬,而促进H1299-P53及H1299-175H中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3岁,42岁自然绝经,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出现外阴肿物,伴排尿困难、尿频、尿痛,伴间断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0 d,于2012年03月12日就诊于我院妇外科。入院查体:外阴发育正常,阴蒂可见一肿物,大小约2.5 cm ×1.5 cm ×1.0 cm,质韧,活动度不良,触痛(+),表面皮肤轻度破溃,阴道前壁下1/2,侧壁及后壁质硬,可见少量血性分泌物,无异味,宫颈肥大,子宫前位,宫体较大,活动度不佳,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双侧腹股沟均可触及大小约2.5 cm ×1.5 cm淋巴结,各1枚。入院后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报告:多数细胞为退变坏死细胞,并见少量细胞团,未见明显异型细胞。胸部CT(图1)见: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较大者约13 mm ×8 mm,纵隔内气管前腔静脉后、主动脉弓旁、支气管隆突下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影,较大者短径16 mm,心包内可见条状液体密度影。阴道壁活检病理学(图2a)回报: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符合小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CK(AE1/AE3)(+)、Vimentin(部分+)、LCA (-)、Ki67(阳性率50%)、TTF-1(-)、Syn(+)、CgA(-)、CD56(-)、CK5/6(少量+)、CK20(-)、p63(-)、CD99(+)。行支气管镜检查,后病理(图2b)回报:(右肺上叶)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63(-)、CK5/6(个别细胞+)、CK14(-)、CD56(-)、CgA(散在+)、Syn(散在+)、CK7(-)、CK8/18(+)、TTF-1(-)、Ki67(阳性率40%)。结合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肺部CT表现,患者明确诊断为阴道癌ⅣB期、肺转移。因患者不适宜手术,转入放疗科进一步治疗,CT模拟定位(图3)见:外阴部肿物,阴道壁增厚,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影,较大者短径约18 mm。  相似文献   
8.
目的:靶向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相关蛋白(ATRX),检测电离辐射对ATRX、γH2AX和Rad51蛋白表达及γH2AX和Rad51焦点数的影响,探讨ATRX参与辐射后HeLa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3条ATRX-shRNA和阴性对照(Control-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收集慢病毒并感染HeLa细胞,利用puromycin筛选获得稳定沉默ATRX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shA1-HeLa、shA2-HeLa、shA3-HeLa和shCon-HeL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ATRX效率以及电离辐射后ATRX、γH2AX和Rad5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hCon-HeLa和shA1-HeLa组中γH2AX和Rad51焦点并计数其数量。结果: shCon-HeLa细胞中可见ATRX蛋白表达,而shA1-HeLa、shA2-HeLa和shA3-HeLa细胞中均无ATRX蛋白表达,表明沉默效率较高。在2和8 Gy剂量照射后1、6和24 h,shCon-HeLa组ATRX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24 h时表达量最高,且8 Gy照射后1、6和24 h表达量均较高。4 Gy照射后0~6 h,与shCon-HeLa组比较,shA1-HeLa组γH2AX焦点数在1 h明显升高(P<0.05),而后逐渐降低,但在6 h焦点数仍明显高于shCon-HeLa组(P<0.01);Rad51焦点数与γH2AX焦点数变化相一致,与shCon-HeLa组比较,shA1-HeLa组Rad51焦点数在1 h明显升高(P<0.05),在6 h时shA1-HeLa焦点数仍明显高于shCon-HeLa组(P<0.01)。4 Gy照射后0~16 h,shA1-HeLa组细胞中γH2AX和Rad51蛋白表达量均较shCon-HeLa组增加。结论:成功获得稳定沉默ATRX的HeLa细胞模型,电离辐射可诱导ATRX蛋白表达量增加,且沉默ATRX的HeLa细胞中γH2AX和Rad51焦点数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ATRX参与了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共纳入52例经体外放疗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剩余肿瘤仍>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宫腔管和自由金属针组成的“混合”施源器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勾画高危CTV (HR-CTV)、中危CTV (IR-CTV)及OAR。将体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的EQD2相加。评价HR-CTV和IR-CTV的D90、D100及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 cc值。结果 HR-CTV的D90平均值为(88.4±3.5)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 cc分别为(81.1±5.6)、(65.7±5.1)、(63.1±5.4) Gy。100%患者膀胱、乙状结肠的D2 cc≤90、≤70 Gy,89%患者直肠的D2 cc≤70 Gy。结论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明显剂量学优势,临床或许可行,但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对SMMC 7721肝癌细胞,应用国产X射线深部治疗机进行照射,肝癌细胞共分为7组,分别给予0Gy(假照组)、0.5Gy、1Gy、2Gy、4Gy、6Gy、8Gy进行照射。通过进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分数。采用AnnexinⅤ和PI双染,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对肝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剂量0、0.5、1、2、4、6和8Gy的照射组中,细胞存活分数分别为89.12±1.43、84.17±1.58、80.45±2.35、73.21±2.56、70.23±3.05、67.48±2.72、61.38±1.79%。与假照组(0Gy照射组)比较,其他照射组的细胞存活分数均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与0.5Gy和1Gy组相比,2、4、6、8Gy照射组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减低(P<0.05)。而0.5Gy和1Gy照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4、6Gy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8Gy照射组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任何其他组(P<0.05)。在不同剂量0、0.5、1、4、6和8Gy照射组中,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13±0.24、6.34±0.43、8.16±0.41、10.47±0.53、14.38±0.26、18.57±0.44和22.39±0.36%。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照射组中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增加,细胞存活分数减少。因此照射剂量是影响细胞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