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时间到放疗开始时间(SR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国11家肿瘤中心的108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用Maxstat方法寻找手术到放疗间隔时间对预后影响的最佳界值。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分析手术距放疗间隔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72.9个月,5年无瘤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8.1%和81.8%。全组患者分为SRI≤18周(917例)和 SRI>18周(170例)两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状态、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和SRI是DFS影响因素(P<0.001、<0.001、<0.001、0.023)。激素受体状态、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内分泌治疗和SRI是OS影响因素(P=0.013、0.006、<0.001、0.013、0.001)。采用PSM均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后SRI≤18周患者DFS和OS仍然优于SRI>18周者。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手术到放疗间隔时间影响预后,患者应尽量在手术后18周内开始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对胰腺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表达水平。以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PDCD4过表达载体(pIRES2-PDCD4组)、空载体(pIRES2组),同时以只加入转染试剂的细胞为未转染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CD4表达水平。细胞经放射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连环蛋白、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4.869、9.208,P<0.05)。pIRES2-PDCD4组细胞中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t=9.074、18.927,P<0.05)。照射处理后,pIRES2-PDCD4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t=3.670、4.086,P<0.05),而细胞中β-连环蛋白、c-myc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t=9.242、17.644,P<0.05)。pIRES2-PDCD4组放射敏感性高于未转染组,增敏比为1.843。结论 PDCD4能够增加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为肿瘤相关死亡之首。放疗是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文献报道约61%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需要接受至少一程放疗[1]。放疗在肺癌中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学关系,随着照射剂量升高,局部区域复发风险相应降低[2-3]。然而,肺癌放疗剂量的提高受到正常组织毒性限制,其中RILI是最重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 目前认为RILI是由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动态反应过程。有学者提出了RILI的细胞—分子调控假设:多种细胞受到照射后本身发生损伤,且细胞间相互作用并受到各种水平细胞因子的调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局部肺组织内的病理生理反应。分次放疗则能反复刺激这些细胞,导致肺实质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细胞因子释放并诱发包括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血细胞乃至骨髓干细胞的系统性反应,从而造成进一步肺组织损伤及损伤修复[4]。在细胞水平,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造成肺泡上皮细胞,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塌陷和不张,同时伴有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渗出增加→间质水肿→肺内充血。在分子水平,多种细胞因子如TGF-β1、TNF-α、IL-1、IL-6、PDGF-β等参与了RILI发生及发展过程,并将急性反应放大[5-8]。在组织水平,RILI可表现为RP或RF,相应影像学表现为局部肺内斑片影、通气支气管征、实变影、条索影或蜂窝样改变。  相似文献   
4.
希罗达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 评价希罗达 一线治疗中国人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 0例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均给予希罗达 口服 ,每日 2次 ,餐后服用 ,12 5 0mg·(m2 )·-1次 -1,连续服用 14d后停药 7d。治疗周期为 2 1d ,至少治疗 2个周期。结果 本组部分缓解 (PR) 14例 ,病情稳定 (SD) 2 4例 ,疾病进展 (PD) 15例 ,总有效率 2 3.3% ,中位生存期为 14 .7个月 ,1年生存率为 6 3.9% ,2年生存率为 33.4 %。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 4例 ,贫血 2例 ,手足综合征 1例。Ⅰ、Ⅱ级不良反应为皮肤色素沉着 2 0例 ,手足综合征 18例 ,腹泻 10例。结论 希罗达 治疗中国人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疗效肯定 ,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行梯度剂量(0、2、4、6 Gy)X射线照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将siRNA阴性对照和FOXD1 siRNA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中,分别记为si-NC组和si-FOXD1组,经4 Gy的X射线照射处理后记为si-NC+4 Gy组和si-FOXD1+4 Gy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OXD1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TECT DNA-PK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DNA-PK活性,将转染的结直肠癌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进行射线照射后,检测各组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FOX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t=5.579、4.816,P<0.05),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相比,结直肠癌细胞株中FOXD1 mRNA(t=5.85~17.62,P<0.05)和蛋白(t=9.04~11.42,P<0.05)表达均显著升高。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FOXD1的表达量随着放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4.15,P<0.05)。转染si-FOXD1能够有效地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中FOXD1的表达(t=10.51,P<0.05),FOXD1敲低后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活性(t=10.41,P<0.05),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797,降低放射诱导的DNA-PK的活性(t=6.20,P<0.05)。抑制FOXD1的表达经射线照射后,裸鼠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t=11.29、3.69,P<0.05)。结论 抑制FOXD1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为改善放射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潜在的靶向基因。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和第5位。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降低保乳手术和高危乳房切除手术患者复发并延长生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姑息治疗手段。当前,我国乳腺癌放疗领域暂没有统一的标准放疗指南。在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的推动下,基于乳腺癌领域最新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制定了《中国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该指南旨在指导乳腺癌放疗的实施,促进规范和标准化国内乳腺癌放疗实践,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乳腺癌放疗水平,改善广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形态学上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结节性硬化霍奇金淋巴瘤相似。多数 PMBCL 患者接受化疗后加巩固性累及野放疗治疗方式,认为巩固放疗能提高PMBCL的有效率和PFS,化放疗结合取得了较好疗效。最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和蒽环类化疗方案提高了PMBCL治疗效果,能降低早期治疗失败,提高PFS和OS,改善预后。利妥昔单抗结合部分高强度化疗后不放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多数文献仍在支持免疫化疗后巩固性纵隔放疗。基于病例数较少的研究结果,结合PET进展高强度免疫化疗后PET评价达到完全代谢缓解(CMR)的患者,或许可以不行巩固纵隔放疗。然而,这些结果需要一系列更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患者伴预后不良因素或PET评价分值高于3分时建议纵隔巩固性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明胶酶的表达与鼻咽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Real-time PCR和明胶酶谱法检测CNE1、CNE1-LMP1、CNE2、SUNE1-5-8F和SUNE1-6-10B 5株鼻咽癌细胞株中明胶酶mRNA的表达及分泌,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明胶酶mRNA在5株鼻咽癌细胞中都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SUNE1-5-8F>CNE1-LMP1>SUNE1-6-10B>CNE2>CNE1,其中,明胶酶mRNA在SUNE1-5-8F细胞和SUNE1-6-10B之间以及CNE1-LMP1细胞和CNE1细胞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CNE2细胞和CNE1细胞之间,MMP-9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MMP-2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明胶酶谱结果显示,明胶酶的活性在CNE1-LMP1细胞上清液中明显高于CNE1细胞(P≤0.001),在SUNE1-5-8F细胞上清液中明显高于SUNE1-6-10B细胞(P<0.001),而CEN2细胞分泌明胶酶的量为5株细胞中最低1株。结论:明胶酶的表达和分泌与鼻咽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HERG1也被称为KCNH2或KvlLl,是快速延迟整流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家族成员之一[1],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ERG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2-6],对肿瘤细胞增殖、调亡、分化及侵袭密切相关,而在相应正常细胞中不表达[4-7]。miR-96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靶基因HERG1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有关研究表明过表达miR-96的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都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8]。本研究以PANC-1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miR-96对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以期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喂养不耐受定义及诊断、相关因素、评估方法以及预防策略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减少临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