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加直流电场刺激(EFS)可抑制脊髓损伤(SCI)后损伤组织局部Ca2+内流,有效抑制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但电场刺激结束后,损伤局部Ca2+会重新开始内流并激发后续病理生理学连锁反应,影响了EFS治疗SCI的效果。聚乙二醇(PEG)是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促进细胞膜融合及受损细胞膜修复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EFS联合PEG治疗Sprague-Dawley(SD)大鼠SCI的效果。脊髓损伤后的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治疗,n=10)、电场组(EFS治疗30 min,n=10)、PEG组(浸润50%PEG的明胶海绵覆盖损伤处5 min,n=10)和联合组(电场刺激和PEG联合治疗,n=10)。术后不同时间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测量、运动行为学评分以及脊髓切片染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术后8周联合组大鼠MEP潜伏期差和波幅差以及脊髓空洞面积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电场组和PEG组,而运动功能评分和脊髓神经组织残余面积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电场组和PEG组。以上结果提示,联合治疗方法能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病理损伤程度,促进大鼠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EFS和PEG单独使用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建立片剂中达沙替尼原料药的晶型分析方法。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PD)和固态核磁共振光谱(ssNMR),分别对达沙替尼市售片剂施达赛®和依尼舒®中达沙替尼原料药的晶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施达赛®片剂中达沙替尼原料药为一水合物,而依尼舒®片剂中达沙替尼原料药为无水晶型。在施达赛®片剂中没有观察到无水晶型,而依尼舒®片剂中没有观察到一水合物。XRPD与ssNMR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均可用于固体片剂中达沙替尼原料药的晶型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sp2碳原子组成的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独特优良的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应用前景,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目前有关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物理学研究领域,石墨烯的化学和材料学研究也发展迅速,而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本文简述石墨烯尤其是氧化石墨烯,在生物和医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根碱对人脑胶质瘤A172细胞的生长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血根碱处理后A17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细胞流式技术测定细胞周期改变以及活性氧(ROS)的变化;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法观察血根碱和辐射的联合作用.结果 血根碱明显抑制脑胶质瘤A172细胞的生长,12、24和48 h血根碱处理导致细胞生长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83、3.91和3.25 μmol/L.血根碱可以诱导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周期S期阻滞.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5 μmol/L血根碱处理A172细胞24 h后,早期凋亡细胞比例从(2.92±0.83)%增至(60.01±3.73)%,晚期凋亡细胞从(0.64±0.19)%增至(2.70±0.18)%,坏死细胞从(0.52±0.19)%增至(3.93±0.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8、8.32和9.51,P<0.05).另外,血根碱可以诱导ROS的产生,5μmol/L血根碱处理后ROS水平是对照组的4.1倍,而抗氧化剂氮乙酰半胱氨酸(NAC)能有效地抑制血根碱的细胞毒作用.采用多靶单击模型拟合曲线发现,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血根碱预处理+照射的联合处理组的放射增敏比(SERD0)达1.48.结论 血根碱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和ROS的产生抑制脑胶质瘤A172细胞的生长,而且在低剂量下,血根碱预处理可增加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适用于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体检中心和临床应用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正异常分类算法。方法首先,通过心率筛除异常数据。然后,对于心率判为正常的心电图,采用LCNN对心电图再次进行正异常分类,并对多个LCNN的分类结果进行融合。结果在15万多条记录的临床数据集上测试,取得了84.77%的准确率,85.19%的灵敏度和84.45%的特异性。结论该实验结果优于对照文献,同时对应用于远程医疗和体检中心的计算辅助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Hu HJ  Li SG  Liu J  Fu T  Ni B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7):484-486
近年来量子点(QDs)荧光免疫组织化学(QDs-IHC)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5].有学者利用QDs-IHC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HER2状态,发现其检测灵敏度高于免疫组织化学,尤其能准确判断2+的样本,这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意义[6-7].QDs是一种由Ⅱ~Ⅵ族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稳定的微小晶粒,其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能带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发射荧光[8].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持续分泌鼠抗人CXCR3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鼠抗人CXCR3 mAb作为工具,研究人CXCR3分子的表达特性及CXCR3信号转导对L929 -huCXCR3和结肠癌细胞株的迁移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以高表达人CXCR3膜型分子的L929-huCXCR3细胞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技术,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与同种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以L929-huCXCR3作为筛选细胞,转染空载体的L929 -mock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筛选能持续分泌抗人CXCR3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Ig亚类快速定性试纸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所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株和mAb进行鉴定;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CXCR3分子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Transwell隔离小室检测mAb对L929 -huCXCR3和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HCT116及HT29迁移的影响;MTT法分析mAb对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增殖的影响.结果:获得了1株能持续分泌鼠抗人CXCR3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9B5.经快速定性试纸分析显示,该mAb重链为IgG1亚类,轻链为链;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mAb 9B5可识别活化T淋巴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HCT116及HT29表面的CXCR3分子.通过阻断CXCR3信号转导,mAb 9B5可抑制L929-huCXCR3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HCT116和HT29的定向迁移及IP-10对Colo205的促增殖作用.结论:成功获得了1株能持续分泌鼠抗人CXCR3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为研究CXCR3的表达特性及深入探讨CXCR3信号转导在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且有望为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思路和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8.
核苷类药物在肿瘤和病毒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类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缺乏靶向性,入胞效率较低,极大地制约了临床应用。设计并利用纳米载体,通过提升载药效率与药物利用度、维持药效与系统稳定性、调整载体与药物分子的结合能力、修饰特异性分子实现主动靶向等方式,能够改善核苷类药物的生理学性质。本文从核苷类药物纳米递送系统设计策略出发,综述了针对核苷类药物的纳米递送系统载体设计及包载效果。  相似文献   
9.
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兵  朱毅敏 《癌症》2010,29(3):370-375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副作用和高效率的治疗效果正成为癌症治疗研究的热点。在生物体内有许多可以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分子,这些靶点分子位于癌细胞的不同位置: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细胞外基质。本文综述了癌症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药物研发现状,为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分析其对T细胞增殖和白介素10及IFNγ-分泌的影响,为移植排异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设计并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三对针对人CD86 mRNA的siRNA片段(siRNA-1、2、3),脂质体法转染人B淋巴瘤Raji细胞;转染24、48、72小时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Raji细胞表面CD86蛋白水平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D86mRNA水平的表达;分别采用siRNA抑制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抗人CD86单克隆抗体封闭CD86分子以及二者的联合来阻断CD86-CD28信号通路、MTT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CD86信号通路被抑制后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L-10及IFNγ-分泌的影响。结果:FCM结果显示,Raji细胞表面天然表达CD86的阳性率约为98.0%;转染siRNA后24小时时,仅siRNA-2组表现较为明显的抑制效应,此时细胞表面CD86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1.7%,抑制率为37.0%;转染后48小时,control和siRNA-1组Raji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仍没有变化,而siRNA-2组CD86的表达下降至39.6%,抑制率为59.6%,siRNA-3组CD86的表达下降至72.6%,抑制率为25.9%;siRNA转染后72小时,各组Raji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分别为:control组,90.4%;siRNA-1组,83.1%;siRNA-2组,15.2%和siRNA-3组,46.2%;各组的抑制率依次为7.6%,15.2%,84.5%及52.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后72小时,仅siRNA-2和siRNA-3组CD86 mRNA水平的表达与Raji细胞相比有显著差异,抑制率分别为78.7%和45.9%。CD86的表达被siRNA-2抑制后,可抑制Raji细胞对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IL-10及IFNγ-的分泌;抗人CD86单克隆抗体同样可以抑制Raji细胞对T细胞的激活;并且siRNA-2和抗人CD86单克隆抗体对T细胞的活化抑制具有协同效应。结论:通过siRNA沉默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从而阻断CD86/CD28共刺激信号通路,可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IL-10、IFNγ-的分泌,由此削弱了T细胞应答来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