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核工业地质勘查计量站的 8个圆柱型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两个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值。方法 采用蒙特卡罗软件MCNP ,对上述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模拟计算 ,采用 1台高气压电离室剂量率仪对各环境电离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实测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以及其他工作者过去所作的剂量率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MC模拟计算值与其他工作者得到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理论值吻合较好 ,最大偏差小于 10 % ,一般偏差小于±5 %。结论 只要各种输入参数准确 ,采用MC模拟计算 ,可以得到辐射体源和本底模型上方不同高度处较准确 (3%不确定度 )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模拟计算值。  相似文献   
2.
国产4环/7层PET仪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96年研制成功的4环/7层PET仪(轴向视野8cm)进行试用。先进行模型试验和动物实验,然后对1例正常志愿者和7例患者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静脉注射18FFDG370MBq后约15小时显像,成人全身显像行11个床位采集,约15小时,心脑局部显像行2~3个床位采集,约半小时。直径1~3cm的阴模和阳模皆可显示。8例全身冠状和矢状断层影像清晰,正常志愿者(正常进食)可见脑和心肌显影,膀胱内放射性较多。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6处病变浓聚18FFDG。2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和化疗后无复发征,显像阴性。2例良性病变处未见18FFDG浓集。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18FFDG心肌断层显像与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匹配良好。正常心肌显影与否受葡萄糖负荷的影响。8例脑皮质横断影像良好,基底节和丘脑影像有时尚欠清晰。初试结果表明,该PET仪相当于至今尚在国外广泛使用的80年代中期4环/7层PET仪水平,但具有90年代PET仪全身整体冠状和矢状断层显像的功能,可用于全身肿瘤显像、心肌活性判断和功能性癫痫灶术前定位,但仪器操作性能和软件功能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效应。方法采用^60Co 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检测克隆形成率和微核发生率,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照射2、4、6、8和10Gy后传代培养,在40代后各剂量组再次统一照射2Gy,进行辐射损伤的检测。结果首次照射后,克隆形成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存活细胞经二次照射后,SCGE结果和微核发生率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γ射线不仅在肝细胞中产生直接的生物效应,而且还可以诱发产生可遗传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使子代细胞中的突变频率增加,表现出滞后的遗传改变。二次事件的放大作用是研究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保证γ放射性核素实验室活动和结果的有效性,提高实验室γ放射性核素检测的能力。方法 对影响全国γ放射性核素考核结果的相对偏差、准确度、精确度、相对合成不确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实验室2018—2020年全国γ放射性核素考核上报结果均满足合格要求,其中2019年被评为优秀,2018—2020年11个测量结果相对偏差最大为18.01%,2018年|Z检验|≤1、U检验≤2.58,2019年|Z检验|≤1、U检验≤1,2020年U检验≤1、Urel≤20%。结论 本实验室采用的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方法正确,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我国吸烟人群因吸烟所致内照射剂量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并分析国内外香烟中210Po/210Pb辐射水平,推荐主流烟雾中210Po/210Pb份额,进行我国吸烟者因吸烟所致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 2015年中国15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者为3.2亿,日平均吸烟量为15.2支;按文献中香烟品牌数量加权的210Po /210Pb活度均值分别为28.2 mBq/支和39.3 mBq/支;在剂量估算中,210Po主流烟雾份额采用模拟装置和志愿者实验结果均值20%,210Pb主流烟雾份额采用模拟装置实验结果10%。根据我国日平均吸烟量和现在吸烟者人数估算的我国现在吸烟者年有效剂量为126 μSv·a-1,集体有效剂量为40746人·Sv。结论 我国香烟中210Po/210Pb含量约为其它国家香烟的2~3倍,但由于本文采用的主流烟雾份额和210Po/210Pb剂量转换系数不同于其它文献,所以本文估算的我国吸烟人员吸20支烟所受剂量低于部分国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拟利用241Am-Be中子源设计并建立一套中子辐射照射实验装置。方法 采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装置内外中子能谱和γ能谱空间分布数据,研究中子注量等随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初步建立镅铍中子装置的数学模型,采用影锥法、平方反比律验证等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子输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 模拟获得测量点处归一化快中子注量有效剂量约为72.9 pSv/n,光子约为3.04 pSv/γ,光子注量有效剂量与中子注量有效剂量的比值约为4.17%。结论 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镅铍中子源标准装置模型,优化了影锥设计,初步讨论了将影锥转换法用于建立中子源辐射照射装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源项调查判断101堆废水贮存罐的运行状态。方法 对废水贮存罐周围的地下水和土壤及转运泵房进行调查,通过现场测量和取样实验室分析,找出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和辐射剂量水平较高的区域。结果 对废水贮存罐周围土壤及地下水分析结果表明,废水贮存罐在已往运行期间没有对周围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对转运泵房调查结果表明转,运泵房区域土壤及转运泵房内部地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结论 总体上讲,101堆废水贮存罐运行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研制的应急监测系统,能够提供特种环境条件下事故现场环境辐射水平监测的能力,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用无人机携带探测器并将其抛投布置到事故现场,监测结果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将设备获取的剂量率信息和地理坐标发送到数据管理服务器,通过结构、空气动力学设计等使探测器具有耐受高温、高湿、强震、强辐射等特种条件的能力。结果 探测器通过无人机载带至高度30 m~100 m的空中抛投降落无损坏,探测器防护等级达到IP68,不更换电池持续工作时间大于1个月,在-20℃~80℃的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结论 探测器系统能够在发生重大核事故后,通过无人机快速投掷到现场,并在特种条件下持续工作提供现场的环境辐射水平数据,弥补了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NCRP伤口生物动力学模型和ICRP 78号报告推荐的注入模式下伤口摄入超铀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的差异,了解器官剂量的分布特性。方法 以241Am(M类,颗粒态)为例计算了上述两种不同模型模式下工作人员伤口摄入单位活度后所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及其在部分器官(肝、骨等)和部分生物样品(尿、粪等)中的滞留/排泄分数曲线。结果 工作人员经由伤口摄入单位活度241Am所致待积有效剂量的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相差约为18.5%;器官当量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骨表面,肝和红骨髓;伤口摄入单位活度241Am后全身滞留分数较高,不易排出,在骨和肝中的滞留分数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升高,而在尿、粪中的排泄分数则较低且变化较小。结论 利用现有的两种模型估算超铀核素伤口污染所致的内照射剂量尚有较大的差异,值得继续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CA125是细胞表面的一种高分子糖蛋白。对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浓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80%的上皮癌患者血清中的CA125含量有所升高,而健康女性中CA125升高比例只有不到1%,所以利用CA125浓度值来判断卵巢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继承了酶联免疫分析的特点,又普遍具有高灵敏度、快速检测等优点,已被医院大量使用。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CA125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