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8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70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721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97篇
肿瘤学   12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117篇
  1982年   81篇
  1981年   88篇
  1980年   70篇
  1979年   94篇
  1965年   49篇
  1964年   34篇
  1963年   40篇
  1962年   27篇
  1959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的复杂性疾病,其机制非常复杂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针对此类复杂疾病,中医药以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做出诊治,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林改错,主治气虚血瘀相关症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有广泛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靶点,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明显疗效。本文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些相关疾病,并就补阳还五汤对此类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强大神经保护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CD44分子是众多肿瘤细胞的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该研究探讨CD44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采用TagMan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在497例宫颈癌患者和500例健康对照个体以及483例NSCLC患者和471例健康对照个体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CD44基因中的多态性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SCLC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和P=0.004);这两个位点基因型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P=0.020);其中rs13347位点等位基因C在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风险因素(OR=1.250,95% CI:1.035~1.509),rs8193位点等位基因C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SCLC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68,95%CI:0.641~0.92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3347C-rs8193T和rs13347T-rs8193C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22);该结果说明单倍型rs13347C-rs8193T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NSCLC发生的风险性因素(OR=1.316,95%CI:1.096~1.579)。结论: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无关,而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NSCLC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抑制剂筛选体系。方法应用理化法,测定体外XOD活性、血尿酸、血清XOD活性、组织XOD活性及肝肾功能有关血液指标;病理分析肝脏肾脏的损伤情况。结果选择牛奶来源XOD 3 U·L~(-1),黄嘌呤(Xanthine, XA) 50μmol·L~(-1),37℃,pH 7.4, 20 min为XOD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的最适条件。单次灌胃次黄嘌呤联合皮下注射氧嗪酸钾诱导ICR小鼠,血尿酸水平一过性升高;以血尿酸变化曲线和血尿酸-时间曲线下面积评价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ICR小鼠连续皮下注射氧嗪酸钾血尿酸平稳升高,成模率约70%;以血尿酸水平评价慢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上述2种模型动物的血清和组织XOD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肝脏肾脏均未见明显损伤。结论 XOD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与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慢性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等体内实验方法相互验证,形成基于分子靶点XOD的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研发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4-156
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苦木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分析苦木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苦木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现象的曝光屡见不鲜,这种现象频发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根源.本文从抄袭剽窃的形式和典型案例谈起,对学术抄袭剽窃现象的原因、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7.
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药物研究综合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本单位实际就我国加入WTO的逐步深入,医药领域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讨论如何坚持改革创新、强调制度化管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科研基础设施与技术平台建设,增加对重点、关键研究阶段的科研投入,提高药物研究所综合实力的管理工作,实现药物研究所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既往研究表明,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而复杂的效应,但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高级功能活动——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较少,且现有的报道结果也不一致:有损害、促进和无明显损害或促进作用等。造成矛盾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动物种属、性别、行为测试方法、给药程序及给药剂量等因素有关。本文同时采用被动回避  相似文献   
9.
前列环素(PGI_2)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最强的内源性物质,并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国外报道,PGI_2用于心、肺旁路手术及肾病患者的过炭输血过程中防止血小板聚集,对难产胎儿的血循环受阻,外周血管病、心肌梗塞前的心绞痛和中风等均有治疗作用。 PGI_2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极不稳定,易自动转化为无效的6-酮-PGF_(1α),因此药用其钠盐。PGI_2生物半衰期3~4分钟,在体内可经多种途径失活。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1,2-环己二胺异柠檬酸铂(Ⅱ)及1,2-环己二胺柠檬酸铂(Ⅱ)的合成及鉴定方法。抗癌试验表明前者在40及80mg/kg 剂量下对小鼠 L1210、P388及S180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且有部分动物可治愈;后者对 L1210也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较前者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