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
2.
[目的]根据上海市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监测资料库中矽尘监测资料,尝试建立上海市1953年至2000年矽尘工种接触矩阵(JEM)。介绍JEM方法,以供探讨。[方法]运用EXCEL,ACCESS和STATA软件对矽尘监测资料作整理、分析、回归和推算。该资料库中有1953年至2000年矽尘的监测数据65561个。由工业卫生专家根据理论与其实践的认识评定行业及工种的强度级别;求取以不同年代(时段)、行业级别和工种级别三者分类交叉归并后的113个浓度均值;再求得对数实测浓度均值(应变量)与时段、行业级别和工种级别(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式,在时段上加用哑变量修饰使回归式更好地拟合各时段的波动变化,从回归式推算缺失值填补空格项。结合数据,讨论工种接触矩阵的意义、用途、方法和前景。[结果]建立了上海市1953年至2000年矽尘浓度9个时段、4个行业级别和4个工种级别的144个数据矩阵。工作场所的矽尘在48年内从高出工作标准数倍下降至接近或达到卫生标准,提示了职业卫生工作的重大成就,但曲线的波动也反映出相应的浓度问题。[结论]以上海市工作场所矽尘监测资料为基础,经统计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工种接触矩阵,为职业卫生监测、职业病诊断、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和劳动能力判断等方面的接触评定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市售保健食品的现况和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上海市区内销售的保健食品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保健食品中,外埠和进口产品占74.2%;4.2%的保健食品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其中50%为进口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资源、产品结构及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后,保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虽已收到成效,但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促进保健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50~80年代上海市工种苯暴露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53~1989年上海市苯的监测资料,确定每年苯的暴露强度等级。【方法】用SAS软件包对苯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并进行暴露强度分级。【结果】1953~1989年上海市苯的监测资料呈偏态分布,样品数和算术均数波动较大,离散程度高。总的算术均数为132.7mg/m^3;中位数为2.8mg/m^3。上海市苯的暴露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汇总分析表明,用相应时间苯监测数据的中位数作为上海市苯暴露强度分级指标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资料库,为设计上海市工种暴露模式(JEM)提供线索。[方法]按照上海JEM设计路径的有关步骤,按集1952-1989年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对行业、工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编码后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资料库。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对各个步骤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建成后的资料库共197965条记录,541种职业危害因素,样品总数为383486个;共涉及上海市20个区县的23192个工厂,408个行业,455个工种。记录数前3位的地区为杨浦、长宁和虹口;记录数前3位的行业和工种分别为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业、玻璃制造业以及喷漆工、油漆工和铸工。[结论]通过汇总分析表明,资料库较客观地记录了1952-1989年这一阶段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现状,为政府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保护、推动职业人群人人享有职业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31家工业企业、3306名外来务工人员和1434名本地劳动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同时了解本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外来务工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比例高于本地劳动者,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职业健康监护率低于本地劳动者,外来务工人员职业病检出率高于本市户籍劳动者。结论政府应加大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力度,加强职业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探索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新方法,推动职业人群人人享有职业健康保健。  相似文献   
8.
9.
10.
从工伤保险的预防、赔偿和康复三大功能角度,在理论、法律和实践三方面论述职业病防治与工伤保险的关系;针对职业病防治特殊性提出利用费率杠杆加强职业病防治,整合职业病诊断鉴定与劳动能力鉴定程序,维持对职业病患者长期的合理保障以及分享利用职业病防治信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