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老年人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表达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探索心房颤动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的老年NVAF患者127例为NVAF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老年正常窦性心律患者85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TMAO浓度。比较2组患者TMAO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MAO与NVAF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MAO与NVAF疾病发生风险,基于TMAO及其他危险因素构建诺莫(Nomogram)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Nomogram模型及TMAO的预测效能。结果 NVAF组血浆TMA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27(1.73,5.06)μmol/L vs 2.05(1.50,2.62)μmol/L,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MAO水平与NVAF患者血肌酐、胱抑素C、肌钙蛋白I呈正相关(r=0.389,r=0.260,r=0.25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22.
[目的]运用中文版晚期癌症病人预感性悲伤量表对晚期癌症病人进行预感性悲伤反应状况调查,揭示影响晚期癌症病人悲伤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晚期癌症病人预感性悲伤量表对四川省不同地区的3所三级甲等医院388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晚期癌症病人悲伤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性格、获知疾病诊断时间、疾病诊断晚期癌症病人中文版预感性悲伤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感性悲伤量表得分与性格呈正相关,与年龄、获知疾病诊断的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晚期癌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预感性悲伤反应,与病人的年龄、性格及获知疾病诊断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24.
牛俊飞  郝悦  姚大卫 《重庆医学》2015,(36):5170-5173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现行或潜在的躯体或内脏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 ,以下简称神经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主要是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失调引起的。统计显示,约有3%~8%的世界人口受到神经痛困扰。神经痛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和社会功能等[1-2]。引起神经痛的因素很多,包括外周及中枢神经损伤(三叉神经痛,脊髓损伤后引起的疼痛)、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痛)、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疼痛)、癌症及化疗药物的使用等。患者主要表现为钝痛或搏动性疼痛、灼痛、发作性撕裂性疼痛,以及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刃针和干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脱落2例)和研究组(36例,脱落3例)。研究组应用刃针干预治疗,对照组运用干针干预治疗,治疗点均为双侧MTrP3、MTrP5共四个激痛点。结果 ⑴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刃针组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干针组(P<0.05)。即刻疗效上刃针组的颈椎活动度改善及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总疗程结束后刃针组左侧MTrP3疼痛值极差较干针组显著增大(P<0.05),其他激痛点疼痛值极差无明显差别(P>0.05)。刃针组颈椎活动度改善程度较干针组无显著差异(P>0.05)。⑵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颈椎活动度改善,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刃针组VAS评分、McG...  相似文献   
26.
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5个方面对"烧伤病人的护理"进行说课设计。本堂课直接把课堂搬到病房,通过临床典型病例,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7.
28.
郭娟  李彩丽  蒋艳 《护理学报》2021,28(22):64-69
目的 分析四川省21市(州)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相关部门或机构制定卫生政策和完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询《2020年四川统计年鉴》和《2019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提取年末常住人口总数、注册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和床位数数据,采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四川省21市(州)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优劣分档。结果 2019年四川省医护比最高的市(州)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为1∶1.44,最低的市(州)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1∶0.95;床护比、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最高的市(州)均为成都市,分别为1∶0.59、1∶0.48、1∶5.30;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及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最低的市(州)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分别为0.31、1.77;床护比最低的市(州)是资阳市,为1∶0.31;2019年四川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最高的市(州)是成都市,秩和比值为0.96,配置最低的市(州)是巴中市,秩和比值为0.11;2019年四川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可分为4档,1档(低)3个(巴中市、南充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2档(偏低)7个(遂宁市、资阳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达州市、广安市、广元市、德阳市);3档(中)7个(绵阳市、内江市、雅安市、眉山市、自贡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宜宾市);4档(高)4个(乐山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和成都市)。结论 四川省21市(州)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以中低档为主,占比81%,应加大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科学配置各市(州)护理人力资源,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29.
廖婷  霍少娟  周琳琳  苏艳  韩琳 《当代护士》2021,28(11):41-46
目的 分析近十年我国健康素养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今后健康素养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8年—2018年发表的健康素养相关文献,采用BICOMBS软件抽取并整理主要信息,采用Ucinet 6.0软件及Netdraw软件绘制社会网络图并进行分析,采用gCluto软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812篇,刊载于411种期刊,江苏省的发文量位居第一,郭海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学者是高产作者,严丽萍、田向阳等19人组成了国内最大的研究团队,居民、学生、老年人、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等是该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结论 我国健康素养的研究存在地域不平衡性,主要发表于医学期刊,高发文量的作者主要来自研究所与高等学校,健康素养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健康素养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老年慢性病健康素养研究、健康素养测评工具研究是近十年我国健康素养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贴扎对离心运动诱发的踝关节周围肌群疲劳后肌肉力量以及静态平衡能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4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各15例进行不同测试(正常组、肌肉疲劳组以及肌内效贴组)。其中,正常组直接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肌肉疲劳组在BIODEX等速训练仪的离心/离心的训练方式下进行连续的踝背伸及跖屈进而诱导肌肉疲劳,当疲劳出现时立即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肌内效贴组采用与肌肉疲劳组相同的训练方法,在疲劳后即刻接受肌内效贴贴扎随后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包括:向心模式60°/s和180°/s速度下的等速肌力和睁眼/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测试。结果:在等速肌力方面,肌肉疲劳组60°/s与180°/s跖屈、背伸各项肌力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肌内效贴组60°/s跖屈峰力矩与平均功率、60°/s背伸峰力矩、平均峰力矩、平均功率均较肌肉疲劳组增加(均P<0.05)。180°/s跖屈平均峰力矩、背伸平均峰力矩、平均功率均较肌肉疲劳组增加(均P<0.05),肌内效贴组背伸峰力矩较正常组降低(P<0.05)。在静态平衡方面,在睁眼状态下肌肉疲劳组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