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62篇
  8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9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阿司匹林的作用广泛,可以治疗中风等许多疾病。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疗效不完全相同。小剂量阿司匹林(低于150 mg)能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COX-1)活性,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发挥延缓心肌肥厚的心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 Celecoxib) 对正常Wister 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无创测动脉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室功能的改变。左心室组织切片苏木精- 伊红( HE) 染
色观察大鼠心室结构的变化。ELISA 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 α) 、白细胞介素- 10
( IL - 10) 、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A2( TXA2) 的含量; TUNEL 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elecoxib
用药2wk 后射血分数( EF) 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 显著升高( P < 0. 05) ,血浆中TNF - α 显著降低
( P <0. 05) ,心肌组织中PGI2显著增加( P < 0. 05) ,TXA2显著减少( P < 0. 05) ; 用药4wk 后CO 显著升高( P < 0. 05) ;
PGI2减少,血浆中TXA2显著升高( P < 0. 05) ,IL - 10 显著降低( P < 0. 05) 。结论: Celecoxib 可使大鼠左心室收
缩功能有所提高,可以调节心脏局部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比例平衡,同时调节整体TNF - α、IL - 10 含量。  相似文献   
83.
microRNAs(miRNAs)通过对其靶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过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脏重塑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有效的诊疗标志物,并且心脏重塑的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发现miRNAs可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调节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以及能量代谢调节重塑。  相似文献   
84.
目的对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进行不同位置的修复固定,比较不同缝合方式时膝胫股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果,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最佳缝合术式。方法使用8例人体尸体膝关节,胫腓骨固定装置维持膝关节在0°位,在1 k N压缩载荷下,采用Tek-scan压力感测片收集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整、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断裂、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分别缝合至中心点、中心点偏后5 mm、中心点偏前5 mm、中心点偏外5 mm位置下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结果在外侧间室,与完整状态相比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断裂后会导致平均接触压力和峰值压力明显增加(P0. 01),接触面积减少(P0. 05)。4种缝合固定方法均可减少平均压力和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较根部断裂时均有增加。在半月板后根部中心点偏外5 mm缝合时,生物力学结果更接近完整膝关节(P0. 05)。比较缝合位点在根部中心点和中心点偏后5 mm时,平均接触压力影响差别微小,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在内侧间室,生物力学指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发生撕裂后会导致膝关节外侧间室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相比正常膝关节发生显著改变;半月板缝合位置在原根部中心点偏外5 mm时,其生物力学功能更接近完整膝关节。  相似文献   
85.
目的拯救表达免疫检查点CTLA4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全面鉴定并体内外实验评价其溶瘤效果。方法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RG)技术,以A/Puerto Rico/8/34(PR8)为载体,分别在PR8病毒PB1和PA基因片段插入免疫检查点CTLA4抗体的重链和轻链构建重组质粒pFlu-CTLA4-PB1、pFlu-CTLA4-PA,与PR8病毒的其余6个质粒pHW191-PB2、pHW194-HA、pHW195-NP、pHW196-NA、pHW197-M、pHW198-NS共转染COS-Ⅰ和MDCK细胞,经拯救、筛选、鉴定获得重组溶瘤流感病毒,命名为rFlu-muCTLA4。通过血凝试验、EID_(50)、PCR等方法全面鉴定;ELISA测定anti-CTLA4抗体含量;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phophenyl)-2H-tetrazolium 3-(4,5-二甲基噻唑-2-基)-5(MTS)细胞活力测定重组病毒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的杀伤效果;利用小鼠肝癌模型,评价重组病毒在体内对肿瘤的抑制效果。结果 rFlu-muCTLA4的血凝效价为2~9~2~(10),且能够在鸡胚中稳定传代;EID_(50)为10~(-8)EID_(50)/ml;重组病毒的PB1、PA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病毒接种鸡胚培养2 d可检测到anti-CTLA4抗体,4天达到高峰值。MTS结果显示,rFlu-muCTLA4能特异性杀伤H22细胞活力,呈现剂量依赖性。动物实验表明,重组病毒能显著减小小鼠肝癌肿瘤体积,提高动物存活率并延长存活时间。结论表达免疫检查点CTLA4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rFlu-muCTLA4在体内外能靶向杀伤肝癌细胞,有望为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肝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实训教学是中医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医临床技能中心实验室安全课程建设为例,立足当前中医实训教学安全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开设实训室安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查找中医专业实训安全课程体系建设的不足之处,构建中医临床实训教学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力图加强实训室安全教育的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实训室的安全规范建设,提高实训教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探讨影像学参数枕颈角(OC2A)和后枕颈角(POCA)在性别、年龄之间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为枕颈融合术中固定头颈位置的角度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473例(男性339例、女性134例)影像学资料,以性别分2组,每组又以年龄分为≤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各6组。将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存贮,并导入Mimics16.0软件中测量OC2A与POCA,对两者值随性别、年龄的变化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OC2A和POCA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OC2A男性组中30~39岁除与≤29岁男性组外,其余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而女性组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POCA男性30~39岁组中除与≤29岁以下组外,与其余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40~49岁组则与每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女性组中则≤29岁组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C2A与POCA即两者间不存在相关性 (r=0.038,P>0.05)。 结论 OC2A和POCA值在性别间无差异;男性OC2A和POCA值各年龄段间存在差异,提示临床注意考虑男性年龄差异;而女性OC2A值各年龄段间无差异,POCA却在各年龄段间有差异,OC2A和POCA值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枕颈融合术中固定头颈解剖复位角度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8):607-61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9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性别、年龄(±5岁)与病例匹配的19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及生活习惯,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条件logistics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EGF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人群发生膀胱癌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和憋尿是膀胱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吃水果和饮用纯净水是膀胱癌的保护因素。EGF rs2302135 AG基因型可能是膀胱癌的保护基因型。  相似文献   
90.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降解细胞中损伤或多余线粒体的特异性自噬现象,使细胞在应激损伤时能够维持线粒体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表型和功能。其分子机制途径较为复杂,主要涉及PINK1/Parkin途径、NIX和BNIP3、FUNDC1等。线粒体自噬的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而调节不同阶段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已被重视。现就近年线粒体自噬在多种器官纤维化病变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