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是引起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的微炎症在营养不良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58例,口服维生素E400mg/d,服药6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中维生素E及血浆丙二醛(MDA)、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指标以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的变化。选择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给予维生素E治疗后,患者MDA、AOP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维生素E、SOD活性、GSH-PX活性较治疗前升高(P<0.01),炎症指标CRP和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6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口服大剂量维生素E(400mg/d)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并具有抗炎效应,短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未见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肾内科见习是内科见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见习教学工作中,我们结合肾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具体情况,从教学的角度,探讨见习的临床教学设计模式、师资的培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等相关问题,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Wegener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全身坏死性血管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变,常累及多个脏器,以上呼吸道、肺、肾脏受累最多见,若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将延误诊断与治疗,预后极差。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以急进性肾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WG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崔梦笔  钟玲 《四川精神卫生》2014,27(1):附2-附4
<正>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及医疗保险的贯彻实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越来越多,生存时间越来越长,ESRD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骨骼疾病等躯体并发症与体征异常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ESRD患者可能出现的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恐惧感等精神或神经症候群则容易被忽视。据统计,在普通人群中大约有1.1%~15%的男性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FPR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肺腺癌细胞迁移、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PR1的表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人肺腺癌细胞A549为分析对象,检测FPR1激动剂甲酰甲硫氨酰(N-formyl methionyl leucyl phenylalanine,f MLP)以及拮抗剂Boc2对细胞迁移的影响;构建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2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比较各组裸鼠肿瘤平均质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裸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FPR1、ERK蛋白活性以及各组裸鼠肿瘤中FPR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50例肺腺癌癌组织中FPR1阳性率为68%(34/50),与肺腺癌TNM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无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f MLP能显著促进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促进FPR1和p-ERK1/2蛋白表达(P均0. 01),而Boc2则抑制了该作用(P均0. 01)。与模型组相比,f MLP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肿瘤中FPR1、血清中VEGF-C的水平(P均0. 01),而Boc2则对该效果起抑制作用(P均0. 05)。结论 f MLP能通过上调FPR1表达促进人肺腺癌细胞的迁移和成瘤能力,可能与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及VEGF-C的分泌调控相关;且FPR1的阳性与肺腺癌TNM分期呈显著相关性,提示FPR1表达可能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巴洛沙星治疗泌尿道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用215例病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105例,予巴洛沙星)或对照组(110例,予左氧氟沙星).给药方案均为0.1 g,po,bid,疗程为5~14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77.1%、81.8%与96.2%、97.3%,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8%与77.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1%与94.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与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巴洛沙星是治疗下泌尿道细菌感染的非常有效和安全的药物,与左氧氟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8.
NEPH1是一种新发现的在足细胞裂孔隔膜上表达的跨膜蛋白,具有组成滤过屏障和信号转导等功能。它与裂孔隔膜上的其他的组成蛋白有着密切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在裂孔隔膜的结构组织、功能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NEPH1与蛋白尿形成的关系,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遗传性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外科开腹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腹透中心诊断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自愿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3例采用彩超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A组),149例采用外科开腹手术置管术(B组).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导管临床成功率、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的早期腹膜炎发生率、晚期出口及隧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的导管临床成功率和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均高于B组.但2组患者在术中并发症、导管移位、管周渗漏、腹壁疝、腹透管堵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更安全、更有效,可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开腹置管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初次与再次动静脉内瘘术患者血管TGF β1/Smad3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2017 年 6 月~ 2019年 6 月期间肾内科行初次(A组)与再次(B组)动静脉内瘘术患者拟废弃的静脉血管标本及相关临床参数,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结局(成熟或未成熟),据此分为瘘成熟组及瘘未成熟组。血管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TGF β1、Smad3染色。比较AB两组血管TGF β1/Smad3表达水平及相关临床参数,并进一步分析瘘成熟组与未成熟组相关参数,探讨影响内瘘成熟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A组48例,B组46例,与A组相比,B组女性及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见显著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腔明显狭窄;B组增生的内膜见TGF β1及Smad3表达显著增强。与瘘成熟组相比,瘘未成熟组女性及糖尿病比例更高,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更细,内膜TGF β1及Smad3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经多因素校正后,血管内膜TGF β1及Smad3表达增加与瘘未成熟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再次内瘘组及术后瘘未成熟组静脉内膜TGF β1及Smad3表达明显增强,且经多因素校正后,血管内膜TGF β1及Smad3表达增加与瘘未成熟显著正相关,提示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TGF β1/Smad3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不利于内瘘成熟;女性、糖尿病、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细是影响血透患者瘘成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