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或传统抗精神病药对其QTc间期的影响。方法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和传统组,每组51例。利培酮组患者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传统组患者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总病程、治疗时间、QTc间期、心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血钙(C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治疗时间(28.61±6.58)个月、QTc间期(397.25±15.54)ms均短于传统组的(55.96±7.18)个月、(425.62±19.5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38±1.23)mmol/L低于传统组的(5.78±0.10)mmol/L、血钙(2.42±0.13)mmol/L高于传统组的(2.35±0.1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病程、心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QTc间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入医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暴力风险评估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实施干预20天后,观察两组危险行为(BRPS)评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暴力危险行为、自杀自伤危险行为、外走危险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社交技能(SSC)、社会适应能力(SAFE)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危险行为,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改善精神状况,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20,(1):247-251
目的探讨应用FOCUS-PDCA循环管理程序对精神科开放病房安全管理的改善作用。方法将于2018年4~7月入住开放病房的74例患者及其陪护应用常规安全管理的作为对照组,将于2018年8~11月入住开放病房的76例患者及其陪护应用FOCUS-PDCA循环管理程序的作为观察组。综合分析两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并经统计、计算后作出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日检出危险物品件数(2.12±1.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日检出危险物品件数(4.49±1.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及其陪护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精神科开放病房运用FOCUS-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危险物品检出情况,提高患者及其陪护住院期间病房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使用不当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网络使用不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48名符合Young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初中生网络使用不当者和50名健康初中生对照进行测试。结果:1.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初中生网络使用不当组父亲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而父亲因子Ⅱ(惩罚严厉)、因子Ⅵ(过度保护)两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母亲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同样低于对照,而母亲因子Ⅱ(过干涉过保护)、因子Ⅲ(拒绝否认)以及因子Ⅴ(偏爱被试)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2.父母亲养育方式中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对网络使用不当倾向的预测力居首位(β=0.360),其次是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β=-0.308、-0.289,0.267)。结论:初中生网络使用不当者存在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其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向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661-2663
目的:了解目前精神科护理用药差错发生的现状及原因,探索相应的整改措施,防范医疗差错事故。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68名曾发生过用药差错的精神科护士,主要内容为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的背景、类型、原因、发现的人员与方式。结果:精神科用药差错多发生于白班(42.6%)及上夜(47.1%),显示工作年限<3年与护士职称发生用药差错的比率分别为51.5%与55.9%;精神科护理用药差错类型以患者辨识差错(22.6%)及用药剂量差错(33.9%)多见;个人疏忽(10.5%)、对药物不熟悉(7.4%)、对环境不熟悉(20.9%)和繁重的工作负担(18.8%)、精神科专科原因(28.3%)是精神科用药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精神护理用药差错与多种因素相关,精神病人不能正常交流、一些精神科用药剂量大(片数多)、护士对非精神科用药不熟悉是精神科护理用药差错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疗效及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45例.研究组接受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和第12周末评定Y-BOCS,在治疗前后评定防御方式问卷.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73.8%,对照组有效率为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2,P<0.05);自治疗第8周末开始,研究组在Y-BOCS强迫思维因子分[(8.25±4.29)分]及总分[(16.42±5.78)分]均低于对照组[(11.44±5.54)分,(21.74±4.88)分],在第12周末时Y-BOCS强迫行为因子分[(5.55±3.81)分]也低于对照组[(8.24±3.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4.65,3.54,P<0.05);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的评分在治疗后[(4.24±1.27)分]较治疗前[(5.74±1.28)分]降低,而成熟防御机制的评分在治疗后[(5.56±1.74)分]较治疗前[(4.01±1.45)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4.44,P<0.05).结论 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患者有较好疗效且能改善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外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量表对病人及监护人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家庭背景、病情特点、治疗情况4项。单因素分析筛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6例病人失访,104例完成随访病人中服药依从性良好者(依从性良好组)62例,服药依从性不良者(依从性不良组)共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复诊情况、服药种类、药物副作用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支持、复诊情况、服药种类和药物副作用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外服药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改善病人的家庭支持,完善定期随访机制,合理选择抗精神病药物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帮助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对非器质性失眠的短期疗效及患者依从性。方法:经过微信平台招募失眠患者,经过CBT-I专业培训的治疗师电话访谈,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严重抑郁患者,最后纳入65例患者,予以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失眠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及睡眠日记参数变化。结果:共有32例患者完成4周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的入睡潜伏期(Sleep Latency,SL)、在床时间(Time In Bed,TIB)缩短,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延长,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提高,觉醒次数减少,ISI总分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依从性不高,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构成中,以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所占比例最多;抗精神病药使用最多的是利培酮;合并用药的治疗方式在住院患者中非常普遍;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范围之内。结论:该院抗精神病药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为主;各种抗精神病药临床用药多样化,用药安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和评价电休克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脑内谷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BIOSIS Previews、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Wan Fang、CNKI、VIP和CBM数据库查找关于电休克抗抑郁治疗检测谷氨酸水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206例抑郁症患者和152名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休克治疗后,抑郁组脑内谷氨酸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低于健康人水平(SMD=-0.419,95%CI:-0.745~-0.094,P=0.012);电休克治疗后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改善,较治疗前平均下降25分。结论本meta分析提示,电休克治疗通过提高脑内谷氨酸水平起到改善临床抑郁症状的作用。由于目前临床证据尚不充分,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