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32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271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22篇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背景 左心房功能是心脏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心房容积能够独立影响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量化评价左心房功能,评价左心房收缩期应变(Sa)和应变率(SRa)对CRT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月因心力衰竭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CRT的患者共121例。CRT有反应定义为CRT术后6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缩小≥15%,反之为无反应。根据CRT疗效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CRT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心房Sa和SRa,评价基线左心房Sa和SRa对CRT疗效的影响。结果 CRT术后共有70例(57.9%)患者纳入有反应组,51例(42.1%)患者纳入无反应组。有反应组术后6个月Sa和SR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a与SRa呈负相关(rs=-0.77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Ra(OR=5.039,P=0.020)和Sa(OR=1.094,P=0.010)是CRT疗效的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OR=4.913,P=0.002)、QRS时限(OR=1.041,P=0.005)、E/A(OR=0.309,P=0.008)和肺动脉收缩压(OR=0.950,P=0.013)。结论 基线Sa和SRa是CRT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CRT术后有反应者左心房收缩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of nervous system,PNSN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例PNSN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并作文献复习。 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82.4%)在肿瘤之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3例(17.6%)在肿瘤之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Amphiphysin抗体、抗recoverin抗体、抗Titin抗体、抗Ma2抗体、抗SOX-1抗体、抗Zic4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4(23.5%)、3(17.6%)、2(11.8%)、2(11.8%)、2(11.8%)、2(11.8%)、2(11.8%)、1(5.9%)例。抗Hu抗体、抗Zic4抗体同时阳性者1例(5.9%)。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亚急性小脑变性6例(35.2%);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3例(17.6%);边缘性脑炎2例(11.8%);Lambert-Eaton综合征2例(11.8%);运动神经元病1例(5.9%);多发性肌炎(5.9%)1例;脑干脑炎1例(5.9%);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1例(5.9%)。 结论 多数诊断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早于原发肿瘤临床表现,需要对患者进行肿瘤筛查以及长期随访。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目前左心耳封堵术对于非瓣膜性房颤高卒中风险的美国和欧洲患者作为替代华法林预防卒中治疗是合理的选择,但在中国还缺乏大型的临床数据支持,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亚专科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在全麻或经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随访观察术后7 d和6个月的器械或手术相关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及45 d和6个月的左心耳封堵程度。 结果 共入选70例患者,术后7 d内所有患者均无器械或手术相关严重事件、卒中、全身性栓塞及全因死亡发生,6个月随访中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4%(1/70),45 d经食道心脏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提示48.5%(34/70)左心耳完全封堵,6个月TEE有55.7%(39/70)完全封堵,在45 d和6个月的随访中所有封堵器均达到有效封堵标准。 结论 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该研究结果为中国长期需要口服抗凝药物的NVAF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
宇霏  陈康玉  苏浩  王齐  杨冬妹  徐健  严激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625-1628
目的 评估CorVue系统报警对识别患者心功能变化和心力衰竭(心衰)事件的有效性及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植入带有经胸阻抗监测功能CRT-D的慢性心衰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心衰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血液生化指标、治疗药物等基线资料。术后1、3、6、12个月于起搏器门诊进行常规随访,发生装置报警或心功能恶化时于心衰门诊或急诊进行非预期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装置报警30 d内有无心衰事件发生定义有效报警与无效报警,计算CorVue系统报警对心衰事件的预测价值,观察报警后的NT-proBNP水平变化。 结果 研究共纳入51例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3±8)岁,女性占35.29%。12个月随访期间共发生73次CorVue系统报警,23次心衰事件,CorVue系统报警对心衰事件预测的敏感性为35%,特异性为30%,阳性预测值为11%,阴性预测值为65%。71%的装置报警伴有NT-ProBNP水平升高,报警后NT-ProBNP水平较基线[1 623(1 160,1 902)]增加32%(P=0.001),其中有效报警组较基线[1 734(1 276,1 844)]增加109%(P=0.012),无效报警组较基线[1 623(1 049,1 902)]增加22%(P=0.029)。 结论 本研究发现CorVue系统报警的价值在于反映患者潜在的心功能变化,而不是单纯预警心衰发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使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评估其诊断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5年3月—2020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患者108例,选取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及心尖三腔心切面等,二维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二尖瓣形态、回声、瓣裂位置、长度及宽度,彩色多普勒观察反流束的起源及反流程度;常规测量左房、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推荐,使用Carpentier等提出的二尖瓣命名法对二尖瓣前叶裂进行分区定位。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前叶回声中断,呈“裂隙”状,彩色多普勒显示反流束起源于裂口处,是二尖瓣前叶裂的特征性表现;108例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其中A3区87例,A2区6例,A1区9例,两区以上共同瓣裂6例;合并二尖瓣重度反流12例,中-重度反流9例,中度反流12例,轻-中度反流60例,轻度反流15例;合并二尖瓣脱垂27例。以往曾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75例患者中,仅有极少数被怀疑为二尖瓣前叶裂。2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2例行瓣膜修补术或成形术,2例因术中监测仍存在较重的反流改为瓣膜置换术。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7例为完全性瓣裂,7例为部分性瓣裂。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超声均作出了准确的诊断。 结论 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发生率较高,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单纯性二尖瓣前叶裂及其并发症,对选择治疗方案或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面对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的应用以及临床医学工程师的传统培养模式不适应于医学发展的情况,为适应医学发展,提出KAQ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方法根据分析医工人员的现状及在医院中的作用地位,提出KAQ人才创新模式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培训体系的构建和绩效考核评审等多方面考虑,具体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提出创新性建议。结果临床医学工程师在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方面齐头并进,有利于发挥自身作用和能力,解决医疗器械设备的实际问题,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效率和效益,打造服务于医院医学装备的优秀医工人员。结论新形势下,将KAQ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的应用于临床工程师的培养,并加以创新运用,从而使临床工程师能全面提高自身价值,支持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鼻型结外NK/T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47例病理学证实的鼻型结外NK/T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Ann-Arbor分期系统为参考,早期(Ⅰ~Ⅱ期)32例,进展期(Ⅲ~Ⅳ)期15例,测量两组患者鼻腔病灶最大平均标准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代谢参数,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组间关系。结果早期与进展期病灶SUVmax(χ^2=0.027)、SUVmean(χ^2=0.140)、SUVpeak(χ^2=2.108)、MTV(χ^2=1.099)上无统计学差异。而TLG(χ^2=5.240,P=0.022)是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回归分析,与分期呈正相关性,回归系数1.482。结论鼻型结外NK/T淋巴瘤呈18 F-FDG高摄取,代谢参数TLG对淋巴瘤分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0.
叶秋怡  戴雨濛  刘茜  董林  张薇薇 《安徽医学》2022,43(12):1373-1377
目的 探究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含随访时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1例血糖控制不佳,且既往未使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不含达格列净治疗作为对照组(n=51),含达格列净治疗作为观察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及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的差异。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平均血糖(MBG)、血糖变异度(CV)、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高血糖(动态血糖值>10mmol/L)和低血糖(动态血糖值<3.1mmol/L)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UACR也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CR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P<0.05)。结论 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在控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方面更为稳定,且较少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UA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