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8篇
  免费   1037篇
  国内免费   662篇
耳鼻咽喉   190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819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2997篇
内科学   2718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483篇
特种医学   5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925篇
综合类   3934篇
预防医学   1143篇
眼科学   441篇
药学   1292篇
  110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128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1344篇
  2011年   1413篇
  2010年   1182篇
  2009年   1170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1181篇
  2006年   1053篇
  2005年   984篇
  2004年   841篇
  2003年   722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105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71.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喉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中的表达及其与之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84例原发性喉鳞癌 (primary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 ,PLSCC)、2 7例喉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 (laryngealprecancerouslesion ,LPL)、10例声带息肉(vocalcordpolyp ,VCP)和 10例正常喉黏膜 (normallaryngealtissues ,NLT)石蜡标本组织细胞中KAI1mRNA的表达。结果 NLT、VCP、LPL和PLSCC 4种组织中KAI1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 ( x±s)分别为 (136 2 0 6 8± 36 6 75 5 )、(1336 74 5± 4 2 85 8 5 )、(90 36 8 8± 2 5 70 1 9)和 (6 7880 6± 2 8189 5 ) ,其中NLT组和VC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t=0 14 2 ,P >0 0 5 ) ,NLT组和LPL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 =4 2 81,P <0 0 1) ;PLSCC组中KAI1表达普遍下调 ,且病理分化G1 2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G3组 ;T1 2病变组高于T3 4组 ;颈淋巴结NO组高于N1及N1以上组 ;临床Ⅰ Ⅱ期组高于临床Ⅲ Ⅳ期组 (P值均 <0 0 1)。KAI1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 (P >0 0 5 )。结论 KAI1低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可望作为喉鳞癌早期诊断、评估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潜能及患者病程发展阶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胰岛素水平正常的原因,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82年6月至2005年10月诊断为胰岛素瘤,且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的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出现空腹或发作性低血糖症状,连续检测血糖,至少1次血糖值〈2.8mmol/L。同期检测外周静脉血中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水平均〈25mU/L。周围静脉血中免疫反应性胰岛素/血糖比值(IGR):〈0.3者5例,〉0.3者7例。12例中8例进行了血清C-肽检测,6例高于正常。结论少数胰岛素瘤患者的血胰岛素可在正常范围内,血胰岛素水平正常不能排除胰岛素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3.
时京  孔垂泽  孙志熙  王侠  罗阳  刘奔  张莹  刘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0):1162-1164,i0001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与C2-神经酰胺(C2-cer)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膀胱癌BIU-87细胞后,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合用指数(CI),流式细胞仪(FCM)检测BIU-87细胞凋亡率,吖啶橙(AO)荧光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在细胞内分布变化,并检测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 单独应用时MMC与C2-cer的中效浓度分别是159和28μmol/L,联合用药时下降为55和11μmol/L,CI=0.74。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导致BIU-87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的凋亡率高于各自单用(P<0.05)。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在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均较对照组减少,联合用药时减少最为明显,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含量在联合用药时增加也最为明显(P<0.05)。Caspase-3活性在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均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用药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 MMC与C2-cer联合应用可以通过共同诱导细胞凋亡,协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活性变化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ANP大鼠制模方法采用胰腺被膜下注射牛磺胆酸钠。假手术组、对照组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同法给予等量参附注射液。取标本(下腔静脉血、腹水、肠系膜淋巴结及大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培养,计数菌落数及鉴定细菌种类。结果:标本中生长的细菌与大肠内容物培养细菌种类相同,实验组标本的菌落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验性ANP大鼠合并感染的细菌来源于肠道,参附注射液可以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75.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7月~2003年8月,收治以腰痛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3~61岁,平均36.6岁.患者先有胸、腰背部疼痛,11例出现剧烈疼痛,伴有体温升高(超过39℃),局部无红肿,有深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活动受限,但无脊髓及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二便正常.对患者行白细胞计数、血沉和MR等检查.12例患者中,10例血沉超过60 mm/1 h,1例血沉为28mm/1 h,1例血沉为50mm/1 h.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4例患者经椎弓根穿刺活检,阳性率为75%.入院后即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至少6周,继而口服抗生素治疗6周,11例患者血沉于治疗后1个月下降50%以上,约91.7%的患者保守治疗有效.结果12例患者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2个月.获得随访的9例患者中,7例无临床症状,1例有轻微背痛,1例有慢性严重背痛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7例行MR检查,2例显示局部椎体及椎间盘仍有破坏,T1加权像示低信号范围缩小,T2加权像示仍为高信号,但无腰背痛等临床症状.结论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血沉较白细胞计数敏感;MR及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口服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1个月后血沉下降是保守治疗成功的标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β-catcnin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早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39例早期胃癌中有20例存在β-catenin的异常表达,表现为细胞膜的表达缺失及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表达增强。早期胃癌中β-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51.28%。结论:在早期胃癌中存在β-catenin的异常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7.
通过观察0.75%左旋布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时临床麻醉效果及心肌酶学改变的不同,比较两种局麻药临床麻醉效能和心脏毒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8.
王欣 《辽宁医学杂志》2004,18(3):125-127
抗菌药物的开发与应用使临床成功防治感染性疾病成为可能 ,使严重感染的预后大为改观。但抗菌药物的应用同时也可引起很多不良反应 ,甚至致残或致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1 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功能异常和 (或 )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79.
高果糖诱导IR大鼠模型血清脂质代谢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高果糖膳食对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高果糖膳食(果糖占总热量34.5%)诱导并经钳夹技术证实建立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生化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结果:高果糖膳食喂养4周后,实验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由(11.5±0.6)mg/kg·min-1下降至(6.6±0.4)mg/kg·min-1(P<0.01);血清FFA由(0.45±0.09)mmol/L增至(0.78±0.19)mmol/L(P<0.01);TG由(0.54±0.10)mmol/L增至(0.96±0.22)mmol/L(P<0.01);TC由(1.96±0.32)mmol/L增至(2.42±0.21)mmol/L(P<0.01).结论:高果糖膳食可导致机体严重IR,是建立IR大鼠模型的有效手段;该模型同时伴有血清脂代谢各相关指标的明显异常,血脂的变化既是IR的结果,也是IR向纵深发展的原因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0.
异丙酚抑制脑肿瘤病人全麻拔管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异丙酚抑制颅内肿瘤患者全麻拔管时的应激反应.选择开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停止吸入异氟醚后,两组患者分别静注异丙酚1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改良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监测.结果:异丙酚组患者拔管前后镇静程度良好,而对照组镇静程度下降,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异丙酚组循环平稳,拔管时生命体征平稳,异丙酚有效地抑制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拔管期间的应激反应,同时不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