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1篇
预防医学   11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校是典型的群居环境,如果存在传染源,极易引起校内传染病的流行甚至暴发.大学生学习生活接触密切,加之学业压力大等原因,高校学生已成为肺结核发病的高危人群,有报道显示,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1-3].目前高校肺结核防控的重要手段就是尽早发现、隔离并治疗肺结核病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陕西省2016—201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毒理学指标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2016—2018年在陕西省全部102个涉农县(区)辖区设置农村饮用水监测点。每个乡镇选择1~2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及分散式供水的末梢水作为监测点,共设置18 284个监测点。于每年4—6月枯水期和7—9月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5—2006、GB/T 5750. 6—2006、GB/T 5750. 8—2006)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水质监测信息。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按照不同年份、水期、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和地域对常规指标中的11项毒理学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6—2018年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整体达标率为81. 02%,超标较严重的前4位指标依次为氟化物(9. 74%)、硝酸盐氮(6. 09%)、六价铬(4. 50%)和砷(1. 44%),其余超标指标的超标范围为0. 01%~0. 32%;镉、硒、氰化物、氟化物和硝酸盐氮在不同年份的水质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达标率随着年份的递增呈上升趋势(P<0. 05);镉、硒在丰水期达标率高于枯水期,硝酸盐氮在枯水期达标率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砷、镉、六价铬、铅、硒、氟化物和硝酸盐氮在地表水中的达标率高于地下水(P<0. 05);集中式供水工程不同供水方式水质毒理学整体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常规处理水质达标率最高,其次为沉淀、过滤方式;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超标指标种类数分别为10种、10种和4种,砷、镉、六价铬、铅、硒、氟化物和硝酸盐氮等7项指标的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整体达标率较低,氟化物、硝酸盐氮、六价铬和砷超标严重且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今后应重点关注超标毒理学指标,从水源供给和处理技术等方面保障饮水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4.
5.
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难题,国外医院感染率在3%~20%之间,平均感染率为9%。国内医院感染率在0.21%~8.25%。为防止医院感染,搞好医院消毒工作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消毒剂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则是取得最佳消毒效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对陕西省近 10年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免疫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 ,在地理特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各异的 3个地区采集 0~ 39岁健康人群血标本 86 6份测定脊灰抗体。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 88%、98 0 4%、92 73%,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2 5 9 30、1∶10 3 6 9、1∶5 2 6 9。表明通过口服脊灰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 ,陕西省健康人群对脊灰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8.
陕西省2000~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状况 ,以加速控制麻疹 ,对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比 1997~ 1999年上升了 6 5 7%。病例分布广泛 ,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的麻疹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 ,0~ 2岁和 6~ 8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2 5 %的麻疹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 4 %的病例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MV的初种和复种需加强 ,同时要在全省范围开展一定年龄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调整现行MV的免疫程序 ,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掌握西安市婴儿麻疹疫苗 (以下简称MV)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成功率。方法 在西安市城区和郊区随机抽查 5 7名 0岁组健康婴儿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免疫前MV阳性率为 2 8 0 7% ,GMT 1∶4;免疫后MV阳性率为 98 2 5 % ,GMT 1∶1666;免疫前后阳性率、抗体平均滴度经统计分析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对MV免疫后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 ,平均滴度进行统计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婴儿在出生后 8个月 ,母体胎传抗体逐渐衰减 ,致MV阳性率极低 ,只需按现行的免疫程序及时有效地接种MV ,就能获得保护抗体 ,达到控制麻疹发病的目的。同时也说明MV的免疫成功与否不受性别和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安财经学院(北区东院)于2003年4月27日~5月24日,以学生为主发生了254例以发烧为主,同时伴有咽痛、咽红、关昏、头痛、乏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爆发流行,现就有关情况调查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