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患者血浆正五聚素-3(pentraxin-3,PTX-3)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对HFR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纳入105例2012年10月—2014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HFRS患者,依据HFRS临床分型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4组。采集患者急性期静脉血标本96份,恢复期65份,同时采集27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作为对照,分离血浆,应用ELISA法检测PTX-3水平。分析PTX-3水平在不同分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评估其在重症HFRS早期预警中的价值;分析急性期PTX-3与常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急性期PTX-3水平对HFRS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05例患者中,轻型17例、中型27例、重型26例、危重型35例。各型患者及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各型患者急性期血浆PTX-3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型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危重型患者急性期PTX-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分型(P均0.05)。患者急性期PTX-3水平与WBC、AST、APTT呈正相关,与PLT、ALB、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负相关(|r_s| 0.500,P 0.05)。ROC曲线分析急性期PTX-3水平对HFRS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AUC为0.753(95%CI:0.593~0.914,P=0.003)。结论 PTX-3可作为重症HFRS的早期预警指标,其有助于评估HFRS疾病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评价课程在护理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烈性传染病护理的相关知识要求,以埃博拉病毒病的护理为教学案例,经文献查阅、专家讨论,制定针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案。设计出以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练习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为特点的"五位一体"多元化烈性传染病对培训方式加以论证。比较受训者受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并对课程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受训护士经理论和操作考核,培训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后课程评价反馈总体满意度达98.97%;结论以埃博拉病毒病为例的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设计及应用,有助于提高受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且护理人员满意度高,值得在烈性传染病护理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转换艾考恩丙替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7月—2021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就诊的已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获得HIV持续抑制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患者10例,将原ART方案转换为艾考恩丙替抗HIV治疗共32周,于转换后第4周开始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12周,监测10例患者转换艾考恩丙替抗HIV治疗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前后体质量、BMI、HCV基因型、AFP、肝脏硬度值、CD4+ 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量、CD4+T/CD8+T(简称CD4/CD8)比值、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脂相关指标、HIV RNA、HCV RNA、SVR12、SVR24及不良反应发生。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 相较于抗HIV治疗基线(原ART方案),10例患者(HCV基因2a...  相似文献   
4.
薛萍  范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6):1383-1386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体各个组织和细胞中,是真核生物mRNA普遍的内部修饰。m6A修饰是动态可逆的,多种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及m6A结合蛋白参与此过程的调控。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m6A修饰可影响病毒基因的表达,尤其在HBV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概括了m6A修饰的研究现状及机制,并重点关注其与HBV感染的关系。阐述了HBV转录物的m6A修饰作用,回顾了m6A参与HBV感染免疫应答的相关研究结果,归纳了HBV感染对宿主细胞m6A修饰及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影响,以期探讨其在HBV感染研究中的发展方向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s,VHFs)是一类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沙粒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目、黄病毒科和披膜病毒科的部分包膜RNA病毒引起。这类疾病具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重症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低血压休克、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多种病毒性出血热属人兽共患病,但在动物宿主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可形成自然疫源地对人类活动构成威胁。固有免疫在机体识别和抵御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其中模式识别受体又是固有免疫反应的起始环节。因此,深入研究模式识别受体在病毒性出血热感染发病中的作用,对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及研发药物、疫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模式识别受体在病毒性出血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发展趋势,可供后续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主要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是HFRS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国内外学者尽管在汉坦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如病毒诱导的免疫病理反应、宿主遗传与细胞凋亡、血小板减少与功能障碍、血管内皮损伤等,但HFRS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效治疗药物,深入探讨汉坦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有效治疗药物仍是汉坦病毒/HFR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HFR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DAA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V感染者26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片治疗。并纳入治愈者22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上SIRT1、CD57、PD-1、Tim-3等相关分子表达,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1、p53表达水平,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样本外周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IRT1、PD-1、Tim-3在3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 712、4. 202、4. 575,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CD8+T细胞上SIRT1、PD-1、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 05),HCV治愈组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0. 05),HCV治愈组SIRT1、PD-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p53、p21在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 144、6. 594,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治愈组和HCV组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01),p2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5),HCV组和HCV治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IL-6、TNFα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920、6. 337,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外周血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 05),HCV治愈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与HCV组相比,HCV治愈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07)。结论 HC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衰老,经DAA治疗后衰老缓解,CD8+T淋巴细胞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6—2021年西安市某医院收治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详细采集2006年1月—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3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流行病学、临床分型、合并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纳入患者中有3例外籍人员,134例中国籍人员,患者发病前多有非洲或东南亚国家旅居史。恶性疟 111例(其中重型疟疾26例)、间日疟4例、卵型疟2例、三日疟2例、未分型18例。13例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考虑脑型疟),25例合并急性肾损伤,17例合并肺炎,4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65例(47.45%)患者病程中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下限,97例(70.80%)患者血小板低于正常下限,尿蛋白阳性者57例(41.61%)。71例(51.82%)患者使用抗疟药1 d后体温降至正常,35例(25.55%)患者2 d后体温降至正常,其余31例(22.63%)患者3~5 d后体温降至正常。126例患者治愈出院,复查血涂片疟原虫阴性;5例患者再燃;2例患者复发;4例患者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 d,平均住院费用9 261元,其中28例患者住院天数大于10 d,其住院治疗费用平均在2.04万元。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目前西安市定点医院收治的主要人群。掌握输入性疟疾的不同分型及重症疟疾发病特点,对指导临床医师早诊早治,提高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主要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是HFRS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国内外学者尽管在汉坦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如病毒诱导的免疫病理反应、宿主遗传与细胞凋亡、血小板减少与功能障碍、血管内皮损伤等,但HFRS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效治疗药物,深入探讨汉坦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有效治疗药物仍是汉坦病毒/HFR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HFR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患者血浆正五聚素-3(pentraxin-3, PTX-3)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对HFR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纳入105例2012年10月—2014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HFRS患者,依据HFRS临床分型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4组。采集患者急性期静脉血标本96份,恢复期65份,同时采集27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作为对照,分离血浆,应用ELISA法检测PTX-3水平。分析PTX-3水平在不同分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评估其在重症HFRS早期预警中的价值;分析急性期PTX-3与常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急性期PTX-3水平对HFRS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05例患者中,轻型17例、中型27例、重型26例、危重型35例。各型患者及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型患者急性期血浆PTX-3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型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危重型患者急性期PTX-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分型(P均<0.05)。患者急性期PTX-3水平与WBC、AST、APTT呈正相关,与PLT、ALB、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负相关(|rs|>0.500,P<0.05)。ROC曲线分析急性期PTX-3水平对HFRS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AUC为0.753(95%CI:0.593~0.914,P=0.003)。结论 PTX-3可作为重症HFRS的早期预警指标,其有助于评估HFRS疾病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