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24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642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目的 建立灯盏花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建立实验方法.用所建立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同时对148批样品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灯盏花素注射液的浓度在0.625 mg/mL以上对鲎试验的凝胶形成有抑制作用,0.3 mg/mL以下无抑制作用;家兔热原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家兔法的阳性率为2.0%,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阳性率为14.2%,其中有10批样品细菌内毒素为阳性,家兔法全部为阴性,没有出现家兔法阳性而内毒素检查法为阴性的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的致热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法检查热原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术前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的高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麻醉平面出现后,0.75%布比卡因5~10mL注入硬膜外隙前,吗啡1.5mg注入硬膜外隙。B组在术毕将吗啡1.5mg注入硬膜外隙。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镇痛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后4、8、12、20、24、30、36和48h进行镇痛及舒适度评分。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由本院同一心理医师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A组综合镇痛质量明显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P<0.05);与术前1d比较,B组于术后1d及术后3d时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于术后1d及3d时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A、B两组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6.1%和14.2%,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可降低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PCR)指纹图谱的分型方法,为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源性追踪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对参考文献提供的PCR引物,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优化,以期得到最佳的指纹图谱。[结果]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指纹图谱的构建,引物rep为最佳引物,PCR反应体系引物浓度为1.0 pmol/μL,退火温度为45℃时,指纹图谱条带最清晰,明亮。[结论]优化了金黄色葡萄球菌rep-PCR分子分型技术。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7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 III的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对照,升级6例,占6.06%。38例患者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比较,升级17例,占44.74%。[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行宫颈锥切术进一步明确诊断是必要的;术中冰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不建议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中。  相似文献   
96.
CDK2、CDK4基因与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DK2、CDK4在大鼠移植血管的表达及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1、2、3、7及14 d取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血管移植后不同时期CDK2、CDK4的表达情况,取正常静脉为对照组。[结果]移植后7 d,内膜厚度与管壁厚度接近高峰,与对照组及移植后1、2、3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移植静脉CDK2、CDK4阳性细胞在移植后2 d明显增加,7 d达到高峰,与移植后1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CDK2、CDK4基因mRNA表达产量7~14 d达到高峰,与移植后1、2、3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DK2、CDK4蛋白和mRNA表达在移植静脉早期开始增加,在7~14 d达到高峰。在移植静脉内膜增生过程中CDK2、CDK4表达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穴对环磷酰胺诱导膀胱过度活动症大鼠尿动力学影响及传入神经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组(OAB组),辣椒辣素组和对照组。测量电针次髎穴前后排尿间期、基础膀胱压、膀胱最大充盈压和最大排尿压。[结果]电针前,与对照组相比,OAB组大鼠排尿间期明显缩短(P<0.01);与OAB组相比,辣椒辣素组排尿间期明显延长(P<0.05)。电针后,OAB组大鼠排尿间期比电针前明显延长(P<0.01),而辣椒辣素组及对照组与电针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均>0.05)。电针前,与对照组相比,OAB组大鼠基础膀胱压明显增加(P<0.01)。电针后,对照组基础膀胱压较电针前明显升高(P<0.01),而OAB组较电针前降低(P<0.05)。辣椒辣素组灌注后膀胱基础压下降(P<0.05),但电针后变化不明显(P>0.05)。电针前三组间的最大膀胱充盈压及最大排尿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每组电针前后二者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能抑制环磷酰胺诱导大鼠膀胱过度活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辣椒辣素敏感C纤维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后3、6、12、24、72 h和7 d处死。其中亚低温组大鼠于缺血后30 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 h。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常温缺血组梗死灶明显,大量神经元坏死消失;亚低温缺血组未见明显梗死灶,但可见神经元固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或偶见HSP70阳性细胞;常温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较多;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在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常温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 h达高峰;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有保护作用,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甲亢及其治疗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甲亢并分娩新生儿者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控组16例,早控组(孕28周前甲亢已控制满意直至分娩者)23例,晚控组(孕早中期甲功未控制至正常,孕28周后达正常直至分娩者)16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妊娠55例为对照,分析比较甲亢控制情况与新生儿低体重及新生儿黄疸的关系。[结果]甲亢组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甲亢未控组,其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母亲甲亢早控、晚控组,为(2823.5±119.4)g vs(3691.3±93.8)g、(3409.4±80.0)g,P<0.05;母亲甲亢晚控组,其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与早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母亲甲亢未控组及晚控组,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于早控组(53.8%,25.0%vs 13.0%,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亢及早发现,早期系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反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转染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TIMP-1和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T1组(正义TIMP-1转染组)、T2组(反义TIMP-1转染组)、T3组(空载体转染组)以及C组(正常对照组)、C1组(肺纤维化组)。C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T1、T2、T3组在给予BLM后第1、3、7、14、28、60、90天分别将含正、反义人TIMP-1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空载体导入大鼠肺内,转染后28 d处死大鼠;C1组仅给予BLM,时间与转染组相同。HE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IMP-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给予BLM后第1、3天T2组与同一时间点的C1组及T3组比较纤维化程度减轻,TIMP-1和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而T1组纤维化程度加重,TIMP-1和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高。给予BLM后第7、14、28、60、90天T1和T2组与同一时间点的C1组及T3组比较均无明显不同。[结论]给予BLM后第1、3天进行反义TIMP-1基因转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