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0年3月至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分析其症状、体征、CT和MRI表现、手术入路、术后病理及并发症等。结果 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4.3±15.4)岁。21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因发现颈部肿块就诊。神经鞘瘤、多形性腺瘤、副神经节瘤和其他类型肿瘤的CT/MRI表现检查可以有效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30例患者肿瘤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6例经颈入路。病理结果显示良性29例,其中神经鞘瘤13例,多形性腺瘤 10例。术后出现声带麻痹4例、Horner综合征3例、面瘫2例、伸舌偏斜1例、抬肩困难1例。随访患者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CT/MRI有助于其诊断及手术径路的选择,神经鞘瘤和多形性腺瘤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的胃重复畸形的病例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内镜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胃重复畸形的患者9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内镜下病灶表现、术后病理、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9例胃重复畸形患者,女性3例,男性 6例;2例患者病灶位于胃上1/3,2例位于胃中1/3,5例位于胃下1/3。8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肿瘤,仅1例表现为息肉样隆起。住院天数为2(1.5, 4)d,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随访时间46(26, 51)个月。术后随访病灶无残留、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切除对于符合指征的胃重复畸形的治疗安全可行,临床可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8例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ISMAD一期接受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14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再发,临床影像学表现较前均明显加重。5例患者腔内治疗成功,共植入11枚支架;3例患者导丝无法选入远端真腔,腔内治疗失败,其中2例转为保守治疗,1例转为开腹手术。围手术期间5例患者成功接收腔内修复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腔内治疗失败者2例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其中1例因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另1例接收开放手术治疗恢复远端血供后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存在持续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腔内修复5例中,2例SMA夹层重构差(假腔部分血栓化,远端真腔有狭窄,分支显影稀疏),1例部分重构,2例完全重构;开放手术治疗者恢复良好,慢性SMA缺血症状消失;保守治疗者仍残留慢性SMA缺血症状,但较入院时改善。结论:症状性ISMAD保守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复发后病变较初发时明显加重,腔内手术难度和失败率增加,并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4.
差值校验是一种基于患者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案,用于识别分析各阶段误差或患者病情显著变化。与传统室内质控方案相比,差值校验拥有实时监控、无额外检测成本等特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检验报告自动审核系统中,差值校验作为一类重要的审核规则用于拦截变化异常的检验报告并提交人工审核。该文阐述差值校验的发展历史、参数选择、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5.
《General pharmacology》1996,27(6):1061-1065
  • 1.1. The contractile activity, binding activity and localization of endothelin (ET)-1 were evaluated in human nonhyperplastic (control) and hyperplastic prostates.
  • 2.2. ET-1 caused contraction of both prostate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However, this contraction was markedly decreased in hyperplastic prostates.
  • 3.3. Bmax and Kd values of hyperplastic prostate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 4.4. The muscle and proliferative epithelium of hyperplastic prostates showed strong staining for the anti-ET-1 antibody. However, the glandular epithelium of control prostates was weakly stained.
  • 5.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sponsiveness to ET-1 is decreased, though the ET-1 and ET-1 receptors increase in the hyperplastic prostate. Namely, the increase in ET-1 receptors is not effective in regulating the contractile response of the prostate, because its expression is rather dominant in proliferated gland.
  • 6.6. These suggest that ET-1 may not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lease of the obstructive symptom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
  相似文献   
46.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溃疡性疾病。迄今为止,该疾病的具体发病因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及免疫、细菌、饮食习惯、微量元素的缺乏、精神、机械创伤、系统疾病及激素紊乱、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本文针对RAS主要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比不同场强下子宫正常结构及常见良恶性肿瘤的T2值,观察T2 mapping技术量化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效能。方法对比73例子宫肿瘤患者(82个病灶)及34名健康妇女的1.5T及3.0T常规MRI和T2 mapping图像,测量不同TE值下正常子宫组织及良恶性肿瘤信号强度,采用Matlab平台拟合信号,计算并比较T2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2值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1.5T MRI子宫正常结构及良恶性肿瘤的T2值均显著高于3.0T(P均<0.05)。1.5T及3.0T MRI子宫良性肿瘤T2值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P均<0.05)。1.5T及3.0T MRI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7和0.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断值为93.24 ms和79.28 ms时,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6.36%和98.18%。结论T2 mapping技术可定量鉴别正常子宫组织及子宫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心膈角或膈上淋巴结转移(LNM)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56例心膈角或膈上LNM的HCC患者病例资料。按1月是否接受外照射分为外照射组和非外照射组,每组28例。外照射组放射野包括或不包括原发灶,非外照射组未给予任何针对心膈角或膈上LNM的局部治疗。比较两组的缓解率、生存率、局部控制率、预后因素。结果 外照射后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的患者分别为9例(32.1%)和9例(32.1%)。中位生存外照射组为16.1个月(95%CI 9.00~23.21,RR=3.63),非外照射组为6.9个月(95%CI 4.63~8.77,RR=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心膈角或膈上LNM 1年局部控制率,外照射组为37.0%,非外照射组为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确诊心膈角或膈上LNM后,3个月内甲胎蛋白(AFP)较外照射前升高,外照射组4例(14.3%),非外照射组13例(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同时伴有肝内肿瘤多发、肝内肿瘤>5 cm、AFP≥400 μg/L、未行外照射者预后差。结论 心膈角或膈上LNM的HCC患者行外照射能延长总生存、提高LNM局部控制率。伴有肝内肿瘤多发、肝内肿瘤>5 cm、AFP≥400 μg/L、未行外照射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9.
<正>抗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 MAG)抗体阳性IgM相关性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 neuropathy,PN)在临床并不常见,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PN或M蛋白相关性疾病。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抗MAG抗体阳性PN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左心室重构与血脂比值的独立相关性。方法收集352名接受心脏MR(CMR)检查的健康体检者资料,测量其心脏周围脂肪组织(PAT)体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心肌质量(LVM)等,计算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即LVM/LVEDV;同时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血脂比值TC/HDL-C、TG/HDL-C及LDL-C/HDL-C;观察LVRI与血脂比值的相关性。结果LVRI与TC/HDL-C、TG/HDL-C及LDL-C/HDL-C均呈低度正相关(r=0.414、0.441、0.407,P均<0.05)。分别以TC/HDL-C、TG/HDL-C及LDL-C/HDL-C为自变量,以LVRI为因变量,以校正后的年龄、性别、心率、空腹血糖、收缩压及体表面积各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结果显示LVRI与TC/HDL-C、TG/HDL-C及LDL-C/HDL-C均呈正相关(β=0.175、0.161、0.181,P均<0.05);在此基础上加入校正后PAT体积建立模型2,结果显示LVRI与TC/HDL-C、TG/HDL-C及LDL-C/HDL-C均呈正相关(β=0.149、0.137、0.167,P均<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重构与血脂比值呈独立正相关,提示临床需早期防控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