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8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1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MMP-9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TNF-α、MMP-9水平为(26.95±6.02)ng/L、(23.79±4.67)mg/L,显著高于SAP组的(23.64±5.87)ng/L和(19.56±4.51)mg/L(P<0.05),两组TNF-α、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53±5.45)ng/L、(15.45±4.28)mg/L(P<0.05)]。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浆TNF-α与MMP-9对预测冠心病心绞痛存在和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0例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例ACS患者经冠脉介入及IABP治疗后,35例存活患者主动脉内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升高,分别由术前(82.54±5.35)mmHg、(50.34±3.57)mmHg上升至术后(95.11±6.87)mmHg、(80.39±4.86)mmHg(P均〈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患者36例,其中30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4例曾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USL)失败后转腹腔镜手术。结果患者结石均一次取净,术后3~6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无漏尿;术后住院时间6~8d,术后4周拔除双J管;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12个月,所有随访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无结石复发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效果确切,损伤少,术后恢复快,具有一次取净结石的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活动期多发性硬化(active multiple sclerosis,AMS)血清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方法:AMS台疗前、静滴(1g·d~(-1))3 d后即刻、24、96 h留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2、IL-4和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orsis factor-a,TNF-a)、IL-10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结果:治疗前,AMS血清IL-1β、IL-2及IL-10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05,P=0.001,P=0.012),IL-4浓度和正常对照组相似。治疗后,血清IL-1β、IL-2、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01),并有逐渐减低的趋势,IL-10浓度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MP可能通过调节AMS细胞因子网络中前炎性(TH1)和抗炎性(TH2)细胞因子来抑制TH1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测定入院时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imer) 和C-反应蛋白(CRP), 行常规治疗并记录30d内急性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 的发生情况。将三种血清标记物升高的患者称为A组, 任意两种血清标记物升高的患者称为B组, 仅cTnI单项升高的患者称为C组, 分别比较各组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0d内共有34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脏事件, 其中A组共6例(75. 00% ); B组共10例(55 .56% ); C组18例(56 .25% ), 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9 52, P<0. 05)。结论 应用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 对ACS患者进行短期预后评价是较优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在重症手足口病(HFMD)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寻找重症HFMD患儿病情进展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以304例重症HFMD患儿及19例因HFMD死亡患儿(共3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分为3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及死亡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在其病程急性期测定血清NE水平,同时行血常规、血糖、心肌酶及病原学等常规检查。应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HFMD≤3岁患儿288例,占89.2%。318例(98.5%)患儿有发热症状,322例(99.7%)患儿有不同部位的皮疹,1例无皮疹者为死亡病例。3组血清N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随病情进展NE有增高趋势;随病情进展呼吸、心率逐渐增快,血压逐渐增高,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血糖、白细胞、脑脊液蛋白、CK-MB随病情进展亦有增高趋势,死亡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0.05);107例患儿实验室病原学检查阳性,其中EV71感染患儿75例(70.1%)。结论血清NE水平增高、EV71病原学阳性、脑脊液蛋白及血中CK-MB增高,均是重症HFMD病例的早期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7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成为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血脂异常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或(和)TG水平升高,近年研究认识到血浆中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异常。我国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类型以高TG、低HDL血症为主。冠心病发病与血中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随着LDL-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及绝对危险上升的趋势及程度与TC相似。血清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血清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制定活血溶栓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丹参、甘草、川芎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各品种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202~0.20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94%(n=6);甘草酸进样量在0.4907~5.889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为0.24%(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因子受体-1(sTREM-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TREM-1及其sTREM-1在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80例为R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74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X线分期差异.结果 RA组血清sTREM-1水平为(3.19±1.28)ng/mL,健康对照组为(2.55±1.41)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5);两组按性别划分的血清sTRE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TREM-1和RA患者的关节肿胀数、X线分期、ESR、RF和抗CCP抗体呈正相关,而与病程、年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超敏CRP和关节功能状态不相关;在RA患者中,稳定期组和活动期组的血清sTRE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REM-1与RA患者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类RF、X线分期正相关.sTREM-1与RA患者发病年龄、晨僵时间、病程长短、压痛关节数、超敏CRP和关节功能状态无明显关系.病程的不同阶段,血清中sTREM-1水平亦不同.  相似文献   
80.
Auer小体也称奥氏小体,是由于在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中酶合成或装配紊乱,产生了过多的酶,使其堆积于颗粒中或由A颗粒融合而成.它的出现在形态学上标志该细胞是起源于白血病细胞克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具有高度特异性,是临床上医生鉴别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标志.AML患者化疗完全后骨髓涂片中没有Auer小体的存在,而临床上Auer小体出现在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病例更是十分少见.本文将河北省曲阳仁济医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Auer小体的2例病例情况进行报道,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