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4篇
  免费   1002篇
  国内免费   1743篇
耳鼻咽喉   402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589篇
口腔科学   253篇
临床医学   2690篇
内科学   641篇
皮肤病学   131篇
神经病学   910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科学   1434篇
综合类   5824篇
预防医学   1969篇
眼科学   179篇
药学   657篇
  6篇
中国医学   700篇
肿瘤学   3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898篇
  2010年   1044篇
  2009年   1104篇
  2008年   1170篇
  2007年   1398篇
  2006年   1337篇
  2005年   1361篇
  2004年   1290篇
  2003年   1127篇
  2002年   1051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36例,按照WHO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均在MR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Siemens Sonat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多体素扫描,点分辨表面线圈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 脑胶质瘤的^1H—MRS表现:肌酸(Cr)轻度下降,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显著下降。胆碱(Cho)显著增高。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相关,其中NAA/Cho和Cho/cr比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分别为-0.663,-0.851),Cho/Cr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为0.858)。结论 ^1H—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可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反映脑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冲微波治疗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前列腺炎病人532例。用南京亿高ECO—100型电脑微波前列腺炎治疗仪,经肛门途径发射脉冲微波,前列腺部位温度控制在41℃~42℃,每次持续45~60min,共七次。以显效、有效为判断疗效标准。结果17~25岁组显效47.93%,有效52.07%,26~45岁组显效52.06%,有效47.94%,两组有效率100%。结论脉冲微波经肛门途径治疗前列腺炎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善唯达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毒副作用及护理特点.方法32例ANLL患者采用善唯这联合阿糖胞苷化疗.结果32例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7.5%,无效占12.5%.主要毒副反应为强烈的骨髓抑制及心脏、肝脏损害.结论善唯达治疗ANLL缓解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其副作用骨髓抑制严重,针对其副反应特点,加强护理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残存神经元中Lewy小体形成。5-10%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虽然,大部分帕金森病病例为散发型,但阐明家族性帕金森病的分子机理对于整个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已经明确的帕金森病相关蛋白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一、α-synucleinSCNA(PAPK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有关的基因,其编码蛋白α-synuclein。α-synuelei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高度耐热,为小分子酸性蛋白质,含有140个氨基酸。α-synuclein的序列可以分为三个结构域高度保守的氨基端包含11个氨基酸不完全的6拷贝重复,中间部分是被称为非口-淀粉样蛋白(NAC)的疏水结构域,羧基端没有固定的结构原件。α-synuclein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特别是突触前膜)丰富表达,定位于核周。它是一种可溶的,天然伸展的蛋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手术时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评价应用乌司他丁(UTI)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U组:UTI治疗组,在手术前和术后第1、2、3天给予UTI20万U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肝肾功能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肌酐(Cr)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U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5),第5天两组ALT、AST和Cr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毕、术后第1、3天C组肿瘤坏死因子(TNT-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U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乌司他丁对腹腔镜手术时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41岁。自2004年4月无明显诱因渐起写字不灵活,右侧肢体持续性麻木乏力,行腰穿未见异常,MRI示左丘脑异常信号和两侧脑室前角旁小片状陈旧病灶,考虑多发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和10例肠系膜动脉标本(对照组),采用RT-PCR测定ABCA1 mRNA和视黄酸X受体α(RXRα)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BCA1及RXRα的蛋白表达水平.2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按病理分级,比较病理组织为Ⅲ级和Ⅰ级动脉粥样硬化组织间ABCA1 mRNA、RXRα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ABCA1 mRNA(0.79±0.04)和RXRα mRNA(0.73±0.04)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A1 mRNA与RXRα mRNA增加水平相关(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ABCA1蛋白表达(0.22±0.03)下调水平与对照组(0.53±0.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和Ⅰ级动脉硬化斑块ABCA1mRNA、RXR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A1及RXRα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是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先证者 男,4岁,因反复惊厥发作4个月于2000年7月11日入院。患儿3岁9个月时出现两次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无发热,就诊于外院,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无效,脑电图显示全面性阵发性尖波,改用丙戊酸后发作频率增加,并出现3~9次/d的失神发作和失张力性发作,再改用苯妥英加氯硝西泮,发作无减少,每次发作持续约1~2min,转至本院。患儿2岁10个月时曾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1次,伴高热,未予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平阳霉素术前化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早期判断平阳霉素对口腔鳞癌的效果 ,为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对本院近 3年来接受平阳霉素 (总量为 80mg)化疗的 4 3例口腔癌患者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 ,观察化疗期间体温改变、发热持续时间、胃肠道反应时间及WBC改变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①接受平阳霉素化疗有效的患者多在第 3~ 6天出现局部反应 ;②发热的程度及胃肠道反应与化疗效果密切相关 (P<0 .0 5 )。结论 :化疗早期出现的发热、胃肠道症状及局部反应可以作为早期判断预期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甲醛对小鼠精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通过对雄性昆明种小鼠经腹腔注射甲醛(Formaldehyde)后,观察动物的一般中毒情况;研究甲醛对精子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昆明种成年鼠,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染毒的甲醛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20mg/kg,2.00mg/kg和20.00mg/kg,每天1次,连续7d,第8天处死。显微镜下观察精子数及精子头畸形。结果:甲醛导致小鼠睾丸组织以生殖细胞变性为主的病理改变,引起精子数减少,精子畸形率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甲醛能导致小鼠精子数的减少及精子头畸形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