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7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2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345篇
内科学   283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191篇
综合类   1063篇
预防医学   254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42篇
  7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16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SNHG7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恶性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对SNHG7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对,并分析SNHG7表达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SNHG7的亚细胞分布;利用转染技术构建SNHG7敲低细胞系,通过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OCK1的表达,采用共转染实验检测SNHG7和ROCK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调控关系。结果 SNHG7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P <0.05),并与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相关(P <0.01)。SNHG7主要位于细胞质;敲低SNHG7后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敲低SNHG7可抑制ROCK1表达(P <0.05);敲低SNHG7引起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可被过表达ROCK1恢复。结论 敲低SNHG7可通过抑制ROCK1表达降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四味止血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四味止血片中益母草、地榆、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层析(HPLC)测定丹参中丹参素钠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SB-C_(18)(4.6×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2%冰乙酸溶液(5∶9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81 nm,柱温25℃。结果薄层鉴别中,供试品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丹参素钠的线性范围0.3980~3.9800μg,r=0.9999(n=7),平均回收率95.31%,RSD为2.17%(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四味止血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3.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非编码核糖核酸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门领域。环状核糖核酸(circRNAs)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可以从不同水平和角度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就circRNAs在成骨及破骨分化中的miRNA海绵作用、成骨分化过程中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中circRNAs的表达谱、以及circRNAs作为骨质疏松症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骨质疏松症诊治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估和分析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术治疗混合型股骨髋臼撞击症(FAI)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至2018年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混合型FAI患者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平均(38±3)岁,均经查体和X线片、CT确诊。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和Cam成形,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1年后每年随访1次。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撞击实验结果、髋关节活动度、α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与末次随访结果比较,撞击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髋关节屈曲活动度(t=-13.58,P<0.01)、屈曲90°内旋范围(t=-13.22,P<0.01)、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t=-23.56,P<0.01)、α角(t=15.08,P<0.01)、VAS疼痛评分(t=17.05,P<0.01)较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髋关节镜Cam成形术治疗混合型FAI近期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提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OAST)不同亚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93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5)和尤瑞克林组(n=98),两组患者在血管评估的基础上均按TOAST分型分为L、S、C、O、U等亚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调脂、改善循环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d-1,共14 d。治疗前后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改良残障水平评定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 d后,尤瑞克林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应亚型相比,尤瑞克林组L、C、O亚型的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而S、U亚型无显著改变(P>0.05)。尤瑞克林组L亚型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最高(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L、C、O型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L亚型脑梗死最有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一线化疗初治后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反应的NSCLC患者,观察组38例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药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客观缓解率(ORR)、临床受益率(CBR)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ORR均为0,CBR分别为63.2%(24/38)和52.6%(20/38)(P=0.712)。观察组及对照组的TTP分别为(2.6±0.4)、(2.0±0.8)个月(P=0.083)。观察组及对照组初治后进展的TTP分别为(1.3±0.4)、(1.6±0.8)个月(P=0.907);不能耐受毒性的TTP分别为(4.7±0.1)、(3.1±0.8)个月(P=0.092)。观察组及对照组经治疗后获疾病稳定患者的TTP分别为(6.2±0.4)、(3.2±0.8)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长(P=0.038)。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治后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反应的NSCLC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可延长多西他赛化疗获益患者的TTP。  相似文献   
97.
比较关节镜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48 h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4月-2018年6月侧卧位下行肩关节镜择期手术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在全身麻醉后肩关节镜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 ml行肩胛上神经阻滞,B组全身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非甾体类止痛药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0.0,1.0)和1(0.0,2.0)分、1(1.0,1.5)和1(1.0,2.0)分、(2.52±1.48)和(3.80±2.60)分、(3.32±1.55)和(4.68±2.30)分、(2.60±1.35)和(3.56±1.39)分、(2.28±0.94)和(2.92±1.96)分;两组术后2、4和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8、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氟比洛芬酯使用量分别为(62.00±38.94)和(92.00±49.3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哌替啶使用率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 h内A组患肢麻木感发生率为0.00%(0/25),B组术后均有麻木感,48 h内麻木感逐渐消失;两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关节镜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与常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前者应用于肩关节镜术后8、12和24 h镇痛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有利于早期康复,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8.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介导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Toll样受体4(TLR4)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TLR4激动后通过诱导核因子κB(NF—κB)激活,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研究观察TLR4/NF—κB激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调节,以及它们在介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脂多糖(LPS,1mg/L)刺激HUVECs 24h。采用RT—PCR方法检测TLR4、LOX-1、ICAM-1、E—selecf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TLR4、LOX-1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蛋白NF—κB p65表达的变化;采用直接计数法观察HUVECs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结果LPS上调TLR4表达,激活NF—κB,上调HUVECs LOX-1、ICAM-1、E—selectin表达,增加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抗LOX-1、ICAM-1、E—selectin抗体均部分抑制LPS介导的单核与内皮细胞黏附率的增加;NF—κB抑制剂一咖啡酸苯乙酯(CAPE)抑制了LPS介导的上述效应。结论TLR4/NF—κB激活上调LOX-1、ICAM-1、E—selectin表达,它们均在LPS介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过程中起部分作用,NF—κB在LPS介导的上述效应中起关键调节作用,干预NF—κB激活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医院门诊处方点评过程中,科学的处方抽样方法。方法:通过引入GB/T 2828.1-2012国家抽样标准,结合随机抽样理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Rv.Normal功能辅助完成抽样过程。结果:结合处方抽样实例,通过科学抽样体系,实践抽样过程,为门诊处方点评工作实现科学抽样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该抽样方法能够提高处方抽样的科学性,使门诊处方点评结果更能体现医院处方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总结首发症状为急慢性胰腺炎的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13例以急慢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术前根据肿瘤部位、进展程度和患者意愿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行病理学检查.通过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7月.结果 1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7例表现为腰背痛.7例患者体质量下降.13例患者均无胰腺癌家族史.13例患者中1例拒绝采血化验,12例患者血清CA19-9值升高(其中11例>1×105 U/L),5例患者血清CEA升高.13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或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MRI检查,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肿瘤位于胰头部9例、胰颈部2例、胰尾部2例.肿瘤大小为1.7 cm×1.7 cm~4.9 cm ×4.8 cm.7例患者见胆总管、肝内胆管、胰管扩张.3例患者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腹腔内淋巴结明显肿大者4例,腹腔积液者3例.CT检查证实胆囊结石2例,MRCP检查证实胆总管结石1例.超声检查均提示胰腺体积增大,其中2例提示主胰管扩张.10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腹腔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证实为胰腺癌晚期.依据影像学进行分期,临床分期为Ⅱ期5例、Ⅳ期8例.2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行放化疗.1例患者行姑息性胆肠吻合+胃空肠吻合术.10例非手术患者中1例施行放疗,2例施行化疗,其余7例患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中、低分化腺癌,瘤体大小分别为4.0 cm ×3.0 cm×2.5 cm和2.5 cm×2.0cm×1.0cm.13例患者中3例失访.慢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生存时间为0.5 ~10.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生存时间为2.0 ~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4例CEA升高的患者,出院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5例CEA未升高的患者出院后平均生存时间为5.4个月.10例随访患者在随访期内均因胰腺肿瘤转移或复发死亡.结论 首发症状为急慢性胰腺炎的胰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联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依据病情变化动态追踪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治疗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