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3 毫秒
61.
为探讨液态甲醛致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和DNA损伤效应,以HepG2细胞作为试验材料,甲醛染毒浓度分别为0(对照)、200、400、800、1600μmol/L。采用MTT试验检测甲醛暴露24h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IC50)。采用彗星试验检测甲醛暴露12h对HepG2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结果显示,200、400、800、1600μmol/L甲醛染毒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8.03%,46.01%,50.28%,73.65%,具剂量依赖性,IC50为484.59μmol/L。彗星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00、400、800μmol/L甲醛染毒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甲醛染毒剂量的增高,彗星细胞率及彗星细胞尾长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400μmol/L甲醛染毒组达到峰值。此外,1600μmol/L甲醛染毒组彗星细胞率和尾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甲醛暴露对HepG2细胞的抑制具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甲醛主要引起细胞DNA分子断裂,高浓度甲醛主要引起细胞DNA发生交联。  相似文献   
62.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伤害影响因素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武汉某高校1201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筛选出病例112人进行1∶1配对,应用SPSS16.0软件和χ2检验分析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9.45%;其中性别、伤害史及A型行为性格是大学生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男生的A型行为性格(31.65%)高于女生(18.18%);理工科学生的伤害史检出率(46.15%)高于文科(12.50%)和医科(44.62%)。结论应针对大学生心理和性格特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大学生伤害特别是重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湖北省2010-2012年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湖北省2010-2012年间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为病例组,共63例;按照1∶3的比例随机在湖北省抽取189例同期监测录入的非死亡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发病后就诊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使用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初次诊断为手足口病和出疹为保护因素;年龄<1岁、现居住地为农村、母乳喂养、初诊医院为村级和乡级医疗机构、使用激素类药物、使用抗生素类药物、EV71阳性均为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初诊诊断为手足口病(OR=0.276,95%CI:0.082~0.937)为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保护性因素;年龄<1岁(OR=8.222,95%CI:1.875~36.046)、现居住地为农村(OR=3.459,95%CI:1.051~11.388)、母乳喂养(OR=2.451,95%CI:1.013~5.928)及EV71阳性(OR=7.964,95%CI:2.504~25.330)为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论 防范手足口病患儿发展为死亡,应提高医疗机构的早期诊断能力并且开展病原分子检测,加强农村区域相关知识宣教,同时对低龄、EV71感染的患儿给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4.
P2X受体在痛觉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不仅是细胞内最莺要的能量分子,也是各种组织细胞最普遍应用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嘌呤受体可分为P1(腺苷)和P2(ATP/ADP)受体,其中P2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种组织和系统中,根据其分子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的不同分为P2X和P2Y受体.  相似文献   
65.
目的总结PEX6基因变异致Zellweger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2例因PEX6基因变异致Zellweger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学检测结果。并分别以"Zellweger综合征""Zellweger谱系障碍""PEX6基因"或"Zellweger syndrome""Zellweger spectrum disorder""PEX6 gene"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的中英文文献。对PEX6基因变异致Zellweger谱系障碍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基因型特点进行描述和总结。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 均为新生儿, 均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前囟增大、高腭弓等临床表现, 实验室结果均提示胆汁酸升高, 颅脑彩色超声检查均提示双侧脑室增宽、室管膜下囊肿。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2例患儿均为PEX6基因变异, 分别为复合杂合变异(c.315G>A和c.2095-3T>G)、纯合变...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5-2015年百日咳的流行特征及近年来湖北省百日咳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百日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的百日咳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湖北省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65例,无死亡病例。2005-2009年报告发病率从0.163/105降至0.047/105,2010-2013年维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处于0.028/105~0.056/105,2014年开始上升,至2015年发病率为0.217/105。全年均有发病,主要发病高峰在3~9月份,占病例总数的83.4%,病例主要集中在婴幼儿,62.7%的病例集中在1岁以下儿童,以散居儿童为主(85.5%)。结论 应完善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百日咳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比例,并通过主动监测估计发病率,加强全程免疫,以有效防控百日咳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分析2001 - 2015年湖北省监测资料,了解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 - 2015年湖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年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HFRS病例资料及哨点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 - 2015年湖北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4 943例,死亡139例,平均发病率0.5642/10万,平均病死率3.04%。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病死率在2005年和2013年出现2个高峰,近2年呈下降趋势。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比例总体虽偏低(21.07%),但2011 - 2015年有明显增加(49.30%)。病例主要分布在我省中部的农村地区,地貌主要为平原和丘陵。全省每年发病呈明显的春夏季(4 - 7月)和秋冬季(10月至翌年1月)2个季节高峰,两峰总体差异不大,近2年差异逐渐缩小。男女性别比为2.85∶1,40~59岁年龄组病例最多(49. 75%);在2004 - 2015年报告病例中,职业以农民最多(75.87%)。宿主动物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平均鼠密度居民区高于野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1.345,P<0.001);秋季高于春季,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972,P<0.001);全省平均发病率与鼠带毒率之间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r = 0.985);病原学监测黑线姬鼠检出以汉滩病毒为主,褐家鼠为汉城病毒。结论 发病率与鼠带毒率密切相关。湖北省为HFRS混合型疫区,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特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通过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肝损伤模型小鼠肝功能指标及有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消退素RyE1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RvE1)共3组,每组10只,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损伤模型.感染5周后,模型对照组小鼠每天每只单次尾静脉注射N.S.,治疗组小鼠每天每只单次尾静脉注射100 ng RyE1,上述各组均连续给药至感染第10周末.感染10周后,观察其肝脏组织形态,测定肝脏系数,ELISA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采用Real-Time PCR或Western Blot检测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感染10周后,模型组中小鼠的肝脏系数、血清ALT和AST活性分别为(84.9±10.3) mg/g, (331.60±49.21) U/L, (368.74±72.76) U/L,与模型对照组比较,RvE1治疗组对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能降低日本血吸虫病所致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68.6±5.1)、血清ALT (97.82±21.66) U/L和AST (156.19±38.81) U/L活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yE1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促炎介质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降低.结论 给予外源性RvE1可以通过抗炎作用,有较好的保肝作用,拮抗日本血吸虫病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对青春前期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方法将32只健康21日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玉米油)组和250、500、1 000 mg/kg DEHP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4周。采用CASA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子活力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 0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活动精子密度、最大侧摆幅度、直线运动的精子密度及A级精子百分率均较低,而D级精子百分率较高;250 mg/kg DEHP染毒组平均直线运动速度、精子运动的向前性均较低;500、1 000 mg/kg DEHP染毒组直线运动的精子个数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DEHP染毒组B、C级精子比例和平均曲线运动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平均侧摆幅度、平均鞭打频率、运动的直线性、运动的摆动性、平均移动角度、直线运动精子活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DEHP对青春前期雄性大鼠精子活力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从而影响雄性的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miRNA-381 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系AGS、MGC-803、Hs746T 及BSG823 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RGM-1 中miRNA-381 的表达;将AGS 细胞系分成两组,阴性对照组和miRNA-381 模拟物组,采用Lipofectamine TM 2000 分别转染miRNA-381 scramble 及mimics,采用CCK-8、Transwell 实验测定两组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两组细胞肝受体类似物1(LRH-1)和扭曲相关蛋白1(Twist1)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细胞系AGS、MGC-803、Hs746T 及BSG823 中miRNA-381 相对表达量较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RGM-1 为低。miRNA-381 模拟物组在转染后72 和96 h OD 450 nm 值低于阴性对照组(P <0.05);阴性对照组侵袭细胞数为(79.6±7.2)个,miRNA-381 模拟物组侵袭细胞数为(31.70±4.2)个,miRNA-381 模拟物组侵袭细胞数少于阴性对照组(P <0.01);miRNA-381 模拟物组LRH-1 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9±0.04),阴性对照组为1.0,miRNA-381 模拟物组LRH-1 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 <0.01);miRNA-381 模拟物组Twis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1±0.05),阴性对照组为1.0,miRNA-381 模拟物组Twist 1 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 <0.01)。结论 miRNA-381 低表达于胃癌细胞系,miRNA-381 过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RH-1 和Twist1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