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1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215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例80岁男性患者,因脑梗死及高脂血症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服药20 d后出现胸痛、胸闷、无力,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由130 U/L升至741 U/L,同时出现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第28天,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之后患者CK由741 U/L升至3565 U/L,停用阿托伐他汀钙;莫西沙星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 d后CK逐渐下降至54 U/L,其他血生化检查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分析公众分类法的主要属性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分面组配思想对公众分类法进行改进,按照知识的范畴将标签系统划分为若干分面,使用不同分面的标签组配对信息资源标引。改进后的公众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标签的规范性和质量,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113.
高杨  耿立冬 《中国新药杂志》2012,(24):2861-2869
本文比较了FDA,WHO和EMA各自发布的关于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的指导原则。结果表明它们的基本理念都源于Amidon等提出的BCS理论,因此豁免的基本原则和考虑因素保持一致,但一些重要概念和豁免标准存在较大差异,WHO和EMA拓宽了FDA关于生物豁免应用的范围。文中总结了运用基于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讨论,希望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科学理念并尽快在中国实施。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中对香豆酸和反式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采用InertsilODS-3(2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为310 nm;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结果:对香豆酸在0.003 33~0.099 9μg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21%(n=6);反式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在0.020 9~0.627μg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54%(n=6)。结论:本实验方法可靠,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中对香豆酸和反式6-O-对香豆酰鸡屎藤苷甲酯的含量测定,以控制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5.
目的:MicroRNA正常稳定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并参与到某些特定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此项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评价MicroRNA-1在不稳定心绞痛中是否可以作为血清诊断标志物。方法:采用多聚poly(A)尾反转录后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16个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及11个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iR-1水平。结果:血清miR-1水平在不稳定心绞痛组较健康对照组升高516.4%。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血清miR-1可能是不稳定心绞痛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分析计算机打印病案单项否决项目产生的原因,探讨提高病案质量的有效方法及规范化管理的措施。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的具体要求,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8460份计算机打印病历进行终末质量控制,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单项否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科室病案甲级率(89.88%)明显低于非手术科室(95.48%)(χ2=189.562,P〈0.01),终末病案甲级率的下降有93.8%同单项否决率有关〈^Y(甲级率)=0.995-1.145X(单项否决率),P〈0.01〉。丙级病案1199份,丙级率6.5%。结论单项否决项目的缺陷是造成病案质量下降,尤其是丙级病案产生的主要原因。应查找原因,建立有效的管理方法,减少单项否决项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7.
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forsklin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 血浆样品经叔丁基甲醚萃取后,以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BetaBasic-C18柱分离。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11→375.3(forsklin)和285→193(地西泮)。结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forsklin血浆浓度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000 ng/ml,定量下限为0.5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差 RSD)均小于14.4 %;准确度(相对误差 RE)在-3.5 %和3.8%之间。方法的专属性,绝对回收率,稳定性和基质效应均符合要求。结论 该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forsklin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力德希口服液对儿童高铅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患高铅血症和轻度铅中毒儿童75例,随机分为两组,营养素组(A组)37例给予小儿善存片干预,力德希口服液组(B组)38例给予力德希口服液干预,疗程2个月.结果:临床干预后,A、B两组平均血铅含量和神经行为评分均下降,B组平均血铅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1);B组的IFN-γ升高,IL-4降低,IFN-γ/IL-4明显回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德希口服液能显著降低儿童血铅水平,改善高血铅儿童的神经行为,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9.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门诊就诊的配偶为HBV携带者的孕妇共例61例作为观察对象,22例配偶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其中28例孕妇也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仅1例孕妇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对33例本人未检出HBV抗原的孕妇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对定量较低或阴性的孕妇在孕前或孕期接种国产(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根据定量接种1—2次。对孕妇也为HBV携带者和孕妇在孕末期前检验血中尚未达到高滴定度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者,在孕末期28、32、36w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IU。观察新生儿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及乙肝表面抗体定性,采用酶联免疫法定性测定。结果所有观察新生儿61例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为阴性,以后3、6、12个月复查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未发现阳转者。33例母亲未检出HBV的新生儿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均为阳性,28例母亲也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对配偶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在孕前或孕期接种乙肝疫苗;对孕妇也为HBV携带者或孕妇在孕末期前检验血中尚未达到高滴定度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者,在孕末期肌肉注射较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措施可基本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0.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胆)与多种围产因素的关联性,找出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胆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0例高胆患儿(病例组)与1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的围产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胎膜早破、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或窒息、生后头3d体重下降〉10%、出生体重偏低、母妊娠期严重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严重贫血等)、早产、头皮血肿、母产前使用催产素或镇静剂、剖宫产、高龄初产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产次、脐带绕颈、双胎或多胎等因素未显示出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明确影响。结论积极处理孕期疾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催产比例,加强高危妊娠、高危分娩的监测,积极喂养并及时处理新生儿并发症,可有效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