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中根据空腹血糖(FPG)异常诊断的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肾移植手术的428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根据FPG分析术后PTDM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28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5.65±3.68)年,共有87例(20.3%)发生PTDM,其中57例(占总PTDM的65.5%)发生于术后1年内.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尸体供肾、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术前和术后1周FPG、术前高脂血症、术后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FK506)、术后6个月和1年环孢素A峰浓度与PTDM明显相关(P<0.05).由环孢素A转换为FK506的患者PTDM患病率升高,而由环孢素A转换为雷帕霉素的患者PTDM患病率无明显变化.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FPG、年龄、BMI、HCV感染、尸体供肾是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肾移植患者中有较高的PTDM发生率,应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2.
螺旋CT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简称囊性肾癌)的螺旋CT(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患者的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无特殊,6例偶有腰痛,2例有腹痛,2例发现过肉眼血尿。17例中,9例为体检时B超发现肾脏囊性占位病变,进一步做SCT检查而发现;8例为随访肾囊肿时发现。使用Siemens Somatom plus单层螺旋CT或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先行常规平扫,再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对比剂80—100ml,经前臂静脉用压力注射器给药,注射流率为2—3ml/s。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40s时开始动脉(皮质)期扫描,60-70S时开始静脉(髓质、实质)期扫描,120—180s时再行排泄(肾盂)期扫描。原始扫描数据传送至Siemens Volume Wizard工作站,进行各种图像重建及后处理。结果病灶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12例。病变通常为圆形、类圆形囊性密度肿块,边缘光整;直径2.1—10cm,平均5.7cm。其中病变直径〉5cm者15例,占88.2%。病灶属单房者10例,多房者7例。多房者囊内可见1—5条分隔,SCT显示囊壁和间隔多数厚薄均匀(1—2mm),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其中2例可见附壁小结节。平扫时,囊液CT值近于水或略高,其中1例为均匀血液密度(48HU);增强扫描时,囊液均不强化。本组病例少见侵袭性生长,3例可见局部浸润;未见有淋巴结转移者。仅1例于术后5年死于肺转移癌。结论囊性肾癌生物学行为较好,影像学表现相对有特征性,SCT可作为术前诊断的手段。  相似文献   
73.
74.
C57BL6近交系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C57BL6近交系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在C57BL6近交系小鼠的前列腺左右背外侧叶包膜下接种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2×106个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皮下移植瘤模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的肿瘤转移发生情况及生存期.结果原位模型小鼠全部发生肿瘤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和肺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0/10)、(8/10),对照组仅有肿瘤的局部生长和浸润,无转移发生;原位模型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11.0±2.4)d较对照组(23.0±4.7)d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小鼠的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癌体内的自然生长状况,是观察转移性前列腺癌较为适宜的模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检测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及解除后膀胱功能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分为梗阻组、梗阻解除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梗阻组动物行手术部分结扎膀胱颈部,建立pBOO动物模型。随后进行膀胱容量、膀胱重量测试,并提取兔逼尿肌组织,于透射电镜下对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并于多种缓冲液中对逼尿肌束进行肌肉收缩力检测。结果 对照组膀胱重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在除无Ca2+液以外溶液中对照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收缩速度及最大张力都明显大于梗阻解除组,而梗阻组与梗阻解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梗阻组较对照组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水肿明显,且相对密度下降。讨论梗阻2周后兔逼尿肌内质网与线粒体均发生形态学改变且未能恢复正常,此变化可能同逼尿肌膀胱功能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76.
中国人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人前列腺模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的编码区cDNA片段。方法 从前列腺癌组织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人PSMA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至pcDNA3.1载体中,并行序列测定。结果 序列测定表明,克隆获得的2253bp片段与文献报道的人PSMA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一致。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 PSMA的生物学性能和用于前列腺癌诊断治疗的可能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覆盆舒癃颗粒治疗肾气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117例诊断为肾气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给予覆盆舒癃颗粒,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各6周。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主要疗效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指数(QoL)、前列腺体积(V)、膀胱残余尿量(PVR)、中医证候积分为次要疗效指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QoL、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Qmax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84.7%(50/59),对照组总有效率87.9%(51/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覆盆舒癃颗粒治疗肾气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8.
三聚氰胺所致婴幼儿尿路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三聚氰胺所致婴幼儿尿路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三聚氰胺所致尿路结石患儿资料.男23例,女13例.年龄8~36个月,平均15个月.患儿均有受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史,喂养时间为6~12个月.上尿路结石左侧11例、右侧6例、双侧18例,合并尿道结石4例,单纯膀胱结石1例.分别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MPCNL)5例、输尿管镜下碎石14例,输尿管支架管置入17例治疗. 结果 3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大出血、穿孔或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3~10 d.患儿随访1~12个月,结石无复发,肾盂、输尿管积水消失或减轻,生长发育良好. 结论 微创内镜外科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三聚氰胺所致婴幼儿尿路结石,尤其适用于引起尿路梗阻的结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表达及纯化人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因子(secreted form TNF-related activation-in-duced cytokine,sTRANCE)蛋白。方法 将sTRANCE结构基因重组到含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 经IPTG诱导表达出的MBP-sTRANCE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0,并经Western blot分析证实。用直链淀粉琼脂糖凝胶(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电泳均一的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地获得sTRANCE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性能和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能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对免疫应答具有负性调节功能的一类T细胞,在机体自身免疫、移植器官排斥反应、宿主抵御感染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机体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 Toll 样受体( Toll-like receptor , TLR)能够识别病原体的特定结构,介导宿主对入侵病原体产生固有免疫应答并激发适应性免疫应答。最新研究表明, TLR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调节Treg抑制免疫应答的功能。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TLR对Treg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