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CT定量分析预测20 mm以下磨玻璃结节(GGO)肺腺癌浸润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20 mm)的145例GGO患者术前胸部薄层高分辨CT影像资料,其中微浸润性腺癌(MIA)70例,浸润性腺癌(IAC)75例。通过AI肺结节软件获取GGO的直方图、熵及反映结节大小的CT定量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AC和MIA两组GGO的CT定量参数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AC的独立预测因子,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单因素参数对GGO侵袭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GGO的长径、短径、平均直径、体积、平均CT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标准差、中位数及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显示熵、平均CT值和体积是预测GGO浸润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当其阈值>8.6、>-516 HU、>937.0 mm3时,预测GGO浸润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03%、81.30%、73.67%和74.65%、67.14%、81.71...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抽吸及引流姑息治疗晚期巨块型伴坏死液化灶肝恶性肿瘤患者资料,评价其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巨块型伴大片坏死液化原发性或转移性肝脏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4例.超声导引下,细针穿刺抽吸或置入引流管引流肿瘤坏死液化病灶.比较引流前后病灶大小变化,血象改变,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行经皮穿刺肝肿瘤坏死液化灶抽吸或导管引流成功.含液化坏死的病灶平均直径由(18.9±3.6)cm,下降至(10.4±2.6)cm;平均VAS疼痛评分由6±1.01下降至2.57±1.01,症状好转率达100%;平均白细胞计数由(10.6±3.4)×109/L下降至(8.1±1.8)×109/L,感染征象改善.三组术前及术后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穿刺抽吸及引流肝肿瘤内坏死病灶,可以缓解晚期巨块型伴大片坏死液化肝肿瘤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 CT 和 MRI 对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CL 的 CT 和 MRI 表现。26例行 CT 检查,23例行 MRI 检查,其中11例同时进行了 CT 及 MRI 检查。结果CT 平扫表现为低密度(n=24,92.3%)、稍高密度(n=2,7.7%)。MR T1 WI 呈低信号(n=19,82.6%)或混杂高信号(n=4,17.4%),脂肪抑制后信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T2 WI 病灶为高或稍高信号(n=22,95.7%),1例为等低信号(n=1,4.3%),CT/MR 动态增强后动脉期所有病灶均强化(n=38),门静脉期病灶呈相对低密度(n=35,92.1%)或稍高密度/高信号(n=3,7.9%)。肿瘤内结节状强化共14例。环形包膜样强化26例(26/38,68.4%)。结论PCCCL 既有普通型肝癌“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和包膜样强化的特征,又有自身特点即肿瘤内结节状强化和瘤内脂肪成分。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影像学特征,并参考病理分型,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总结其特征。结果本组病变病理包括透明血管型8例和浆细胞型2例。CT平扫为等密度病灶,4例伴有钙化,1例伴有囊变,CT增强扫描示7例透明血管型病灶有明显持续强化,1例透明血管型病变与2例浆细胞型病灶呈轻度中度强化。5例行MR扫描,4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均为较高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有明显持续强化。结论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以透明血管型居多,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明显持续强化,且钙化常见,而浆细胞型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45.
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在移植肝肝动脉检查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三维成像技术在移植肝肝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移植肝患者肝动脉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检查。评价三维图像中肝动脉显示的分支分级、图像质量水平;评价三维超声造影对移植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维超声造影诊断移植肝血管通畅者20例,三维超声造影可显示肝动脉的树状结构,三维超声造影显示的肝动脉分级及图像质量均优于二维造影(P=0.0000)。三维超声造影正确鉴别诊断了3例移植肝动脉扭曲及2例肝动脉狭窄。结论三维超声造影可更清晰显示移植肝动脉结构,可提供比二维超声造影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6.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介入开窗治疗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9岁 ,因突发腰背部撕裂样疼痛 1周余急诊入院 ,有 2 0余年高血压史。体检 :神志清 ,BP 160 / 90mmHg ,心肺正常 ,腹软 ,脐上有轻压痛 ,腹主动脉、双侧颈动脉、上肢动脉搏动正常 ,股动脉搏动弱。核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和心脏B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分离 (DeBakeyⅠ型 ) ,经保守治疗无效 ,行介入治疗。手术过程 :局麻下左、右股动脉穿刺主动脉造影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右肾动脉开口于真腔 ,平L3处可见有夹层撕裂 ,真腔受压 ,右髂总动脉通畅 ,左髂总动脉明显变细。取右侧腋动脉穿刺插管进入假腔 ,造影示左肾动脉…  相似文献   
47.
肝脏继发淋巴瘤CT表现与病理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继发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继发淋巴瘤病例,7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所有病例术前经CT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肝脏继发淋巴瘤共发现23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叶9个,右叶6个,肝门区5个,尾状叶3例;16个病灶位于门静脉左右支周围,7个位于肝脏周边.病灶呈类圆形17个,地图形6个.病灶密实,密度均匀,坏死少见或坏死范围很小.病灶直径2.7~16.5 cm,平均5.9 cm.动态增强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多数肿瘤强化轻微,少数呈轻至中度强化.各期扫描CT值分别为平扫20.7~31.5 HU(平均25.3 HU),动脉期CT值23.8~48.5 HU(平均31.9 HU),门静脉期35.3~60.2 HU(平均47.8 HU),6个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肝脏固有血管.肝门病灶表现为肝门门静脉周围血管套样软组织影,包绕但不压迫门静脉.结论认识动态增强CT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41岁.体枪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周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外院B超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碱件磷酸酶(ALP):5.1 μmol·s-1/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23 U/L,均升高,余指标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均正常.  相似文献   
49.
空气灌肠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方法 对30例因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大便习惯改变而拟接受光学结肠镜检查者进行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及光学结肠镜检查.以光学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按息肉及癌的大小统计分析MR结肠成像检测结直肠息肉及癌的灵敏度.结果 光学结肠镜共检出76枚结直肠息肉及癌,其中1~5 mm息肉11枚、6~9 mm息肉29枚、≥10 mm息肉及癌36枚.MR结肠成像对1~5 mm息肉、6~9 mm息肉、≥10 mm息肉及癌、≥6 mm息肉及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9%、75.86%、100%及89.23%,总体检测灵敏度为77.63%.结论 空气灌肠三维Fourier变换FSPGR序列MR结肠成像对1~5 mm结直肠息肉检测灵敏度低,但对≥6 mm息肉及癌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并能够检出全部≥10 mm的息肉及癌.  相似文献   
50.
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成人胆管囊肿及其并发症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1个成人胆管囊肿的CT资料,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病因、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胆管囊肿型Ⅰ型19例,Ⅱ型3例,Ⅳ型4例,Ⅴ型5例,胆管囊肿Ⅰ型常见,成人胆管囊肿合并胆管癌7例,胆囊癌2例,胰腺癌1例,合并结石14例,并发胆管炎7例,胰腺炎3例,7个胆管癌病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者3例,胆管壁增厚4例,出现特征性延迟相强化者6例日夜断成人胆管囊肿及并发症的准确性87.09%(27/31)。结论:采用合适的检查技术,诊断成人胆管囊肿及并发症,CT是一种准确的,无损伤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