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99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71.
患者女 ,3 2岁。因左前胸壁肿物前来就诊。查体 :左前上胸壁可触及直径约 5 cm大小肿物 ,质中等 ,无压痛 ,外上方可触及数个直径 1 cm同性质结节。超声检查 :左侧胸壁上外侧肌肉层内可探及多个异常回声团紧密相连 ,部分病灶相互融合 ,较大的 2个分别为6.4 cm× 2 .8cm× 4 .9cm  相似文献   
72.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20例新鲜手术切除胃癌及癌旁粘膜,4例正常胃粘膜的神经内分泌(NE)细胞进行观察,并与抗CgA抗体及9种激素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对比观察。电镜下正常胃泌酸区粘膜可见ECL细胞、P细胞,EC细胞、X细胞,偶见D细胞;胃窦粘膜可见G细胞,D细胞,EC细胞,20例胃癌中含NE型癌细胞8例,依据内分泌颗粒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16例癌旁粘膜NE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相似,但数量有明显变  相似文献   
73.
尺神经干中手内肌功能束组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绍光  顾立强  邵岩  孙天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117-119,i0002
目的: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鉴别尺神经内的手内肌功能束组在断面上的分布,为选择性修复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1—12/2002—04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完成。新鲜成年男性尸体上肢标本6具,左右各半,为脑死亡病人捐献遗体。分离尺神经及其分支,墨汁标记方位后在各个分段平面取材,冰冻切片机横断面切片后进行Kax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以区分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根据染色结果,结合显微解剖结果和各分支自神经干分出的先后位置,观察判断手内肌功能束组在断面上的分布情况。 结果:①运动束染色特点:高倍镜下见多数纤维染色呈现中等强度阳性反应,酶染色局限于轴索。髓鞘不染色,低倍镜下见只有少量稀疏的块状酶染区。②感觉束染色特点:高倍镜下所能分辨的有髓纤维.酶反应阴性。但是其间有大量强阳性的群块状酶染区(无髓纤维分布区),低倍镜下呈密集的团块状,均匀分布于神经束内。③混合束染色特点:可见上述两类来源神经纤维酶染色特点。刚开始混合的束内,两类来源的纤维各占一方;而后相互交错,但是神经纤维的两类来源,根据其酶染特征,还是清晰可辩;最后两类纤维充分混合,散布在整个束内,低倍镜下整个束内有较感觉束稀疏的块状酶染区。整个混合过程一般经过一两个节段就会完全混合。④各断面中功能束组分布的判断:在深支汇入平面,深支(手内肌)束组表现为运动束染色特点,浅支束组表现为感觉束染色特点,两束组间间隔明显;到前臂6/16平面,手内肌束组和浅支束组完全混合。从前臂13/16-16/6平面在神经干断面的感觉束是腕背支束组,混合束是包含手内肌神经纤维的混合束组。运动束是前臂屈肌束组,根据位置可以判断出其功能,在前臂15/16腕背支束组与混合束组有了初步的纤维交错,上臂1/8平面腕背支束组、尺侧腕屈肌束组与混合束组完全混合,上臂3/8平面指深屈肌束组与手内肌束组混合,3/8平面以上功能束完全混合。 结论: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显微解剖结果,能够在组织断面上判断出手内肌功能束组的分布位置和范围。在手术中结合应用该方法,将有助于手内肌功能束组的判断和保证选择性修复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根据椎间盘炎患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炎的特征。方法选择1988—06/2000—05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椎间盘炎患者15例。L4-5椎间盘手术12例,L5~S1椎间盘手术3例,其中同时行L4-5和L5-S1两个节段手术2例。发生感染间隙L4-5,12例,L5-S1 3例。于发病后1~7周,14例患者进行血沉和白细胞检测;9例患者进行X射线检杏;7例患者进行CT检查;11例患者MRI检查。结果纳入15例患哲,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14例血沉平均为(38.0&;#177;2.7)mm/h;9例白细胞增高为11.8&;#215;10^9L^-1。②X射线片检查结果:6例无明显变化,3例椎体边缘模糊,终板破坏。③CT检查:5例椎间隙密度减低,2例异常软组织影突入椎管内,起病后45d1例见椎体终板破坏,边缘有硬化骨形成。③MRI检合:11例,T1W像感染椎间隙、临近椎体、硬膜信号明显减低,椎板及附近软组织信号也有减低;1、2W像感染椎间隙及临近椎体、硬膜囊信号明显增强;在横断面上,椎管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椎管内可见软组织影突入,层次分界不清。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又重新出现剧烈腰腿痛,伴不规则低热,血沉升高即应想到椎间盘炎。MRI对早期确诊椎间盘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5.
急性穿壁性左室下壁梗死累及右室的患者 ,其中 75 %可没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证据 [1 ] ,已知早期右胸心电图 ST段抬高对检出右室受累患者有很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价值。但是 ,随着急性右室梗死 (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ARVI)病例的积累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广泛开展 ,人们发现在 ARVI早期可有多种异常心电图表现 ,综述如下。1 右胸心电图导联呈现 ST段压低急性左室下壁、ARVI患者 ,右胸心电图 ST段不仅不抬高 ,反而压低 ,这一反常现象是 Rechavia等[2 ] 报告的。他们连续描记 10 0例首次急性左室下壁梗死患者的早期右…  相似文献   
76.
军队老干部群体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现状,进一步对其现存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方法:以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为模式,采用统一自制调查表对北京军区驻京部队17个休干所和军区机关的在职、离退休师以上干部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该自然人群健康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1781例被调查者以男性为主,占90.85%(1618/1781),年龄主要分布在70~79岁,其次是60~69岁,共占78.77%(1403/l781)。67.76%的人有体质量异常,其中超重占49.0%(861/1781),肥胖占18.75%(332/1781)。高血压占58.34%(456/1781),其中32.91%(575/1781)年最高血压异常,4.38%(78/1781)年平均血压异常,6.9%(123/1781)当日血压异常。41.3%(735/1781)总胆固醇高,32.3%(575/1781)三酰甘油高,7.8%(139/1781)HDL—C低,血脂异常总患病率高达68.1%。24.6%(438/1781)血糖异常,其中明确糖尿病191例(10.7%),空腹血糖异常45例(2.5%),糖耐量减低202例(11.3%)。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一重的占6.68%(117/1781);二重的占16.75%(293/1781);三重的占29.33%(523/1781);四重的占31.10%(544/1781);五重以上的占15.20%(266/1781)。结论:所调查军队干部中老年人群每一个体至少存在两个危险因素,多数人存在三四个以上危险因素,提示该群体是一个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一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7.
背景血压异常与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及其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国内外对血压正常的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的昼夜节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为糖尿病患者早期介入康复干预,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来自于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或住院伴有(40例)和不伴有脑梗死(4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主要观察指标伴有和不伴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及健康人40例的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结果伴有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糖尿病患者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尤以伴有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7.0±1.6)%]最小,与其余两组[对照组(13.2±1.7)%,糖尿病组(8.8±1.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39,P<0.01).结论伴有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且正常血压节律消失可能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79.
兔心肌梗死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时机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组织将经历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等复杂病理过程,在此期间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其分化及存活情况均会受到影响.目的:实验选择兔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通过心脏病变区域组织学变化分析最佳移植时机.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观察,于2005 06/2006-04在东南大学试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青紫蓝兔36只,随机分成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又设立造模后即刻、造模后2周、造模后4周3个亚组,6只/时间点.方法:两组兔均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自双侧髂骨抽取骨髓,FICOLL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5-氮杂胞苷予以诱导,移植前行Brdu标记,分别于造模后即刻、2周、4周在心肌梗死部位与正常心肌交界处分4点注入制各好的骨髓干细胞悬液,细胞总数1.0×107个.模型对照组按同样方式于对应时间点注入等量DMEM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4周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2周、4周细胞移植组均可见Brdu标记细胞,造模后即刻细胞移植组呈阴性.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2周细胞移植组出现心肌样细胞,造模后即刻、4周细胞移植组均呈阴性.模型对照组于各时间点仅观察到瘢痕、纤维组织的出现,未见特异性结构.结论:兔心肌梗死后第2周是比较适宜的移植时机,植入后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可向心肌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80.
血管内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8例老年患者的48段离体颈动脉进行血管内超声和组织学方法的检测比较。结果发现,血管内超声在颈内外动脉显现出内膜、中层和外膜的三层结构,在颈总动脉表现为难分层次的单层结构。血管内超声可以确定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增生或钙化性病变的性质,准确测量血管的壁厚、内径和腔面积,经与组织学比较,两者的相关性良好(1.1±0.4mmvs1.1±0.4mm,r=0.98;4.6±1.1mmvs4.6±1.1mm,r=0.97;19.6±7.0mm2vs18.9±6.8mm2,r=0.96;P均<0.001)。因此,血管内超声是确定动脉血管壁形态及粥样硬化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