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不同H-B分级与红外线热成像仪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阳白、鱼腰、颧髎、颊车、地仓等穴针刺治疗,同时应用红外热像仪在急性期每2d拍摄1次,急性期后每5d拍摄1次。比较急性期与痊愈后穴位温差以及穴位温差与面神经炎H-B分级评分相关性。结果: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与痊愈后患者健侧与患侧所表现出的红外热辐射强度的差异急性期内均>0.3℃,痊愈后均<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炎患者阳白、鱼腰、颊车、地仓、颧髎在健侧与患侧所表现出的红外热辐射强度的穴位温差与面神经炎患者H-B分级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炎患者患侧与健侧的温差与面神经炎不同H-B分级呈正相关,红外线热成像仪在面神经炎病变程度和指导临床选穴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10月收治的需实施无痛人流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研究组在术前2h嘱咐患者空腹口服规格为0.2mg/片的米索前列醇0.5mg。记录并观察手术时间与宫颈扩张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米索前列醇的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较高,手术时间明显较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临床治疗中,米索前列醇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动态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的不同时序组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脑功能连接的即时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次给予单纯tDCS治疗、单纯FES治疗、tDCS和FES同步治疗、先tDCS后FES时序治疗,每种干预各1次,洗脱期为2天。干预前后进行f NIRS检测,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采用相关分析和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利用NIRS-SPM工具包计算不同干预下氧合血红蛋白的脑激活图。结果:发现单纯FES治疗、tDCS+FES同步治疗、tDCS_FES时序治疗下激活脑区显著于单纯tDCS治疗(P=0.023),而tDCS_FES时序治疗下脑区激活显著于单纯FES治疗和tDCS+FES同步治疗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不同治疗方法下运动区相关皮质FC均较干预前增多,依次为tDCS_FES时序治疗、单纯FES治疗、FES+tDCS同步治疗、单纯tDCS治疗。图论分析显示单纯tDCS或FES治疗在局部/全局网络效率、小世界方面程度相似,tDCS+FES同步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区连接效率优于单纯电刺激治疗,tDCS_FES时序治疗在改善脑区域连接效率方面最明显。结论:tDCS或FES的单纯或联合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增强患者的脑功能连接和效率,提高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但建议临床多采用tDCS_FES时序治疗,有助于促进运动区脑神经功能连接。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后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70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护理Ⅰ组采取下肢骨折的基础护理措施30例,护理Ⅱ组采取特殊护理干预措施40例。结果:护理Ⅱ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康复率均明显优于护理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应用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洪美旋  郭燕鸿  杨淑珠 《吉林医学》2015,(10):2162-2163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49例,在结合临床治疗基础上,通过早期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综合护理等措施,配合医疗并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治疗10 d后听力有显著提高。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2~43岁,病因主要以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工作劳累和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0%,胎儿发生并发症为55.0%,新生儿不良影响37.5%。高于对照组孕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胎儿发生并发症为12.5%;新生儿不良影响1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及新生儿产生多种影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眼科收治的3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应用可以明显的改善控制眼压,提高术后视力恢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背景:趋化因子广泛存在于炎症反应组织当中,起诱导炎症细胞趋向炎症组织参与免疫应答的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骨关节炎致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的:分析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的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表达改变情况,为阐述其在骨关节炎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造模后1,2,4周取右膝关节标本,采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软骨下骨全基因表达,利用差异基因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的方法分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发现一系列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②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在造模后1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2,4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在极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软骨下骨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空心钉板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以股骨近端空心钉板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29例(A组),传统三根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23例(B组).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采用Harv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其中A组优21例(72%),良4例(14%),可3例(10%),差1例(3%);B组优13例(56%),良1例(4%),可4例(17%),差5例(占21%).A组并发骨不愈合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术后内固定松动1例;B组并发骨不愈合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术后退钉3例.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S). A、B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空心钉板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三根钉治疗.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吞咽训练的治疗效果以及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结合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结合组给予针刺结合吞咽训练治疗,参照组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 显示结合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8.00%优于参照组66.00%,且结合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量表和藤岛一郎吞咽评价标准评分优于参照组,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吞咽训练治疗比单独的吞咽训练疗效更好,可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