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85篇
预防医学   1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7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女贞叶乙醇提取物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方法。方法 通过系统地考察温度、pH值、甲醇-乙腈混合有机相中甲醇的量对齐墩果酸、熊果酸保留时间和分离度的影响,最终确定HPLC色谱条件为大连依利特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甲醇-乙腈-10 mmol/L乙酸铵(55∶27∶18)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柱温20 ℃。结果 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分别在0.300~300 μg、0.692~6.92 μg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0.2%(n=9)。结论 低温、中性pH、甲醇-乙腈混合有机相有利于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分离。优化后的色谱方法分离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女贞叶乙醇提取物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92.
医院感染30%以上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其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而多耐药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在全球范围有增加流行的态势。该文针对此类细菌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和尿路感染,综合新近文献资料,提供一套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抗感染用药方案,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93.
2008年1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以翁沥通胶囊联合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及前列腺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耳鼻咽喉科教学中PBL法与LBL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采用部分PBL法与单纯LBL法教学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35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BL+LBL法;对照组采用单纯LBL法。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并评估。结果:大多学生认为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等方面PBL+LBL法都优于单纯LBL法;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部分PBL法的整体教学效果要优于单纯的LBL法,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应用椎管内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行脐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老年患者,取屈式位15°在L2~3脊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于20~30s内向蛛网膜下间隙注入0.5%的布比卡因-葡萄糖液2.0~2.5ml,观测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麻醉起效时间、无痛时间和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48.72±2.20)s、(3.93±0.10)min和(8.03±0.22)min;麻醉消退开始时间、麻醉完全消退时间分别为(158.20±7.32)min和(240.00±6.79)min。(2)麻醉前后患者的HR、SBP、DBP、MAP和Sp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麻醉中出现低血压4例经予麻黄素15mg后好转,出现恶心2例;麻醉后出现低压性头痛2例。(4)平均每脊神经节段应用0.5%布比卡因-葡萄糖液为(0.6±0.1)ml。结论:椎管内复合麻醉能安全的应用于行脐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6.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静脉诱导、气管插管、门诊手术和诊断性检查的临床麻醉以及ICU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在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采用双频脑电图指数(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同时结合Miller液体复苏指南进行快速补液却报道较少。本文的目的在于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容量复苏与麻醉深度监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杨仕林  李小刚  谢云 《中国药房》2012,(24):2289-2290
目的:建立天王补心丸中梓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ZORBX S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V/V)=1:99,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40℃。结果:梓醇检测浓度在2.004~20.046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2.2%(n=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天王补心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强噪声能否诱导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C)的凋亡,及观察凋亡蛋白酶Caspase-12、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Bip/Grp78和CHOP/Gadd153在强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SGC中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在强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SGC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白色豚鼠20只,将实验组豚鼠暴露在4 kHz窄带噪声120 dB SPL噪声环境中4h,噪声刺激停止后1,4,14d组及对照组在处死前测ABR(每组各5只).通过透射电镜和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GC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12、Bip/Grp78,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SGC出现了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实验组SGC的TUNEL染色明显增强,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Bip/Grp78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在1,4,14d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Caspase-12、CHOP/Gadd153蛋白含量在噪声刺激后迅速增高,1d和4d达到高峰,14d减少.结论:强噪声可以诱导SGC凋亡,Caspase-12活化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通道是此过程的信号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腔内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对于肛瘘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该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该院入院治疗的100例肛瘘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测,对照组患者采用肛管内超声检测,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测肛瘘位置诊断准确率为100%,肛瘘内口判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对应的准确率为70%和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方法对肛瘘患者进行手术前检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快速、无损伤,好于腔内超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彭秋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18-119
目的探讨负压静脉穿刺法用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效果,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60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试验组采用负压技术穿刺。结果在肥胖、脱水、休克、静脉显示不佳、血管细的患者中,试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穿刺部位(小儿头皮静脉、胸腹部表浅静脉、手足背细小静脉)的患者,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可显著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