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白虎人参汤加减方治疗胃热炽盛 ,气阴亏虚证型的 2型糖尿病患者 5 4例 ,4周后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糖、FIns、ISI、血脂以及BMI的变化。结果显示 ,治疗前后FPG、2hPG、Fins、ISI、TC、TG、BMI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P <0 . 0 1) ,提示白虎人参汤加减方能有效地改善胃热炽盛 ,气阴亏虚证型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同时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以及减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康IV号对脂肪肝大鼠肝组织SOD、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康IV号抗脂肪肝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效果,为临床治疗脂肪肝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采用高脂饮食和白酒复合因数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用肝康IV号低、中、高剂量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于第8周末处死动物取血查肝功能,取肝脏制备10%的肝匀浆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肝康IV号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提高肝组织SOD含量,降低肝组织MDA的水平,明显优于东宝肝泰治疗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肝康IV号可以提高肝脏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能力,阻止脂肪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诊 ,对脾胃病学术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意义 ,对后世脾胃病的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近 10年来 ,已广泛开展临床研究 ,扩大仲景方的应用范围 ,以探讨其规律性。现将其近 10年以来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 脾胃病症分类研究脾胃病首载于《黄帝内经》 ,以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和发展 ,但以张仲景的《伤寒论》内容较丰富。近10年来通过深入研究文献 ,反复临床实践 ,对脾胃病症分类进一步深化。以搜集的资料看 ,多数学者认为《伤寒论》中脾胃病症分类主要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生地茅根汤治疗肾炎血尿3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滋阴、凉血类中药配伍治疗肾炎血尿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方生地茅根汤 (侧柏叶、旱莲草、女贞子、生地、白茅根、茜草、炒槐米、大小蓟、甘草 )治疗肾炎血尿 36例。结果 :总有效率 91 .7%。提示本方标本同治 ,有滋阴益肾、清热凉血止血之效。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乃仲景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专书 ,其中桂枝用药之频繁 ,功用之多 ,是其他药所无法相比的。而含附子的方剂仅 2 0首。笔者比较了两者在《伤寒论》方剂中的配伍 ,认为其功用大致相同。1 《伤寒论》首先可见桂枝与附子同用方剂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相似文献   
16.
脂溢性脱发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前额尤其是两颞部的发迹线逐渐上移和头顶部的头发稀疏,以至脱落。此病亦见于女性,仅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纤细。近年来,中医学者对脂溢性脱发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不同时间段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针刺预处理组、模型组和针刺预处理模型组,每组40只。针刺预处理:对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针刺;造模: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术后/针后分0.5h、3h、6h、24h、48h5个时间段眼球取血,制备血清,比色法检测皮质酮含量。结果针刺预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h血清皮质酮出现短暂升高(P〈0.05),之后快速回落至正常水平;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在再灌注0.5h急剧升高,再灌注6h达高峰(P〈0.05),24h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其它各组相应时间段(P〈0.05);针刺预处理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段均降低,尤以6h最为显著(P〈0.05)。结论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皮质酮异常波动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分为糜烂性和非糜烂性两类。糜烂性GERD是指患者食管黏膜有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变者,也即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GERD则指内镜下未发现食管黏膜破损,但相关检查证实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又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自2005年7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ERD 3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特点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尤其是年长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陆权认为,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微生物的病原学地位。日益为儿科临床所认识。非典型微生物还可能与细菌、病毒等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建议社区在治疗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ARTIs)时,应考虑抗菌药物能覆盖非典型微生物,为此推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用球囊牵伸血管壁的弹性成分,并撕裂血管壁和斑块的非弹性成分,从而造成局灶的血管壁夹层,以达到增大管腔的目的[1].自1977年Gruentzig实施第一例手术以来,PTCA挽救了许多冠心病病人的生命.然而随着对PTCA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术后半年有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2],支架术后仍有20%~30%的狭窄率.如何防止再狭窄的发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