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334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698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33篇
  3篇
中国医学   274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1.
我们科主要收治对象是药物中毒的患者,所以了解药物中毒尤其是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要点,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护理的体会. 百草枯(paraquat),俗称灭草剂,为联吡啶类化合物,白色粉末,不易挥发,易溶于水,稍溶于丙酮和乙醇.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它除草效果极佳.又因该药接触泥土后迅速失活,在土壤中无残留,因其高效环保而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但该类药物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随着世界农业的发展,百草枯作为节力方便的新兴的除草用品,它的应用也随之增加.但伴随而来的百草枯中毒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大多数是由于误服或自杀口服引起中毒,也可经皮肤和呼吸吸收中毒而致死且致死量很小,有报道[1]称人口服百草枯致死量为30~ 40 mg/kg,根据卫生部统计,全国死亡率高的疾病中,中毒位居第五位,而百草枯中毒占农药中毒死亡率首位.所以百草枯自1962年应用来,以其高死亡率[2]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和分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闭塞性支气管患者,观察和比较其临床症状,肺部X线片以及肺功能检查等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6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气促;查体可见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以及喘鸣音.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出现了过度通气,经高分辨CT检查可见出现斑片影的患儿有10例,出现马赛克灌注的患儿有16例,支气管壁增厚的患儿有6例.病理学检查可见存在较多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少数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静脉应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或者改为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同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改善支气管的闭塞作用.必要时可给予便携式氧浓缩机进行氧疗,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经积极治疗后,30例患儿泼尼松加回原量后,病情较为稳定,偶尔会出现气促、肺部喘鸣音.16例患儿病情无明显改善,仍然出现咳嗽、气喘、肺部喘鸣音等情况.结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慢性咳嗽、肺部出现喘鸣音为特点.X线检查以及支气管镜检均无明显的特异性.肺功能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对于临床上诊断闭塞性支气管炎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表现、肺部高分辨率的CT检查以及肺部功能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5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配合麻醉技术,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MECT虽减少了因抽搐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但仍存在头痛、肌肉疼痛、认知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本文报告了1例MECT治疗后谵妄(PECTD)的案例,并对PECTD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考虑发作时间过长、双侧电极片放置是本例发生PECTD的可能原因。提示临床工作者加强对PECTD的预防、识别。  相似文献   
54.
杜纪鸣老师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其常见发病原因有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与人体的代谢及生理功能失调关系紧密。心脉痹阻为本病主要病机,一方面因虚致实,另一方面因实致虚。气虚、血瘀两种病理产物贯穿本病始终。临证时,杜老师遵循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治疗大法,把辨脏腑、辨主症、辨兼症等辨证方法融汇其中,同时不忘借鉴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完善方药。杜老师提出,对有易感因素的中青年易患人群,一定要早预防,通过早期调补脾肾、调理内分泌、代谢紊乱等,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55.
正肌原纤维肌病(MFMs)是以缓慢进展的近端和远端无力为特点的一组遗传骨骼肌疾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研究发现8种经典致病基因与MFMs有关,分别编码结蛋白(DES)、肌收缩蛋白(MYOT)、Z带选择性接合PDZ蛋白(ZASP)、α-B晶体蛋白(CRYAB)、细丝蛋白C(FLNC)、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3(BAG3)~([1])。DES位于2q35,含有9个外显子,其突变所致的结蛋白病是MFMs的一种亚型。结蛋白是存在于横纹肌及平滑肌内的高度保守的中间纤维,具有维持细胞结构稳定的作用~([2])。现报道1例DES基因突变所致的MFMs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基因突变情况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6.
邵卫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2,(2):163-163,165
我国传统的中医科学博大精深,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在骨科方面。骨科一直都是医院中的一个大科,每天看诊的病人络绎不绝,而且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小到一岁多刚会跑的孩子,大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中医骨科也是一直受人们青睐的一门学科,它以传承千年的独特手法和技巧为这些受病痛折磨的人服务,力图减轻他们的伤痛。现在,我们不仅提倡要有高超的技术可以帮助病人,也要做到良好的护理服务,让病人从心里感到舒服,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本文要讲的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7.
陈喆 《现代保健》2014,(5):110-112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原因及临床治疗探析。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并对人院后病例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并探析其治疗方法。结果:发现糖尿病、导尿管拔管时问、是否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与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有密切关系。结论:影响心胸外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有糖尿病史、导尿管拔管时间、是否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针对上述因素探析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8.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它由瘤细胞和间质构成。间质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和血管组成,它构成了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对瘤细胞起支持、提供营养成分和带走代谢产物或拮抗等作用。目前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是肿瘤研究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5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术时实施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该类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治疗的综合性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50例患者手术顺利,阻塞段血管通畅,血液流动,均未发生肺栓塞及滤器移位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对预防肺栓塞并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简单、方便、安全的方法,并且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GD患者131I、甲巯咪唑治疗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初诊的GD患者31例采用131I治疗,30例采用甲巯咪唑(MMI)治疗,分别在治疗前(T0)及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3)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29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水平。结果:2种治疗方案T0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31I治疗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在T0、T1、T3组中水平逐渐下降,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MI治疗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Th17细胞比例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58,P0.05),且两者与甲状腺相关抗体呈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IL-17在初发GD中高表达,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GD的发病过程。另外,放射性131I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及IL-17起到治疗GD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