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各县达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至2008年或2009)的疫情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其疫情变化情况及达标后疫情回升因素。结果达传控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5±3年。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分别在达标后第7年和第12年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10%以上,水网型流行区钉螺面积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感染性钉螺密度的回升时间与活螺密度的回升高峰基本一致;湖沼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2年居民感染率即回升至〉10%。达传阻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7±4年。达传阻后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在达传阻后的3~6年先后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以上,而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则在钉螺面积回升的当年或随后2~3年相继出现回升。结论受生物、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控和传阻达标地区疫情回升主要表现为螺情回升。建议修订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流行区的螺情变化规律、钉螺面积或感染性钉螺密度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传控和传阻地区应建立敏感而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达标后的疫情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62.
鄱阳湖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观察其防治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新和村和光辉村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和人居环境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连续4年定期监测人群血吸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水体危险性、虫卵对环境污染状况变化。结果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原属一类疫区的爱国村由试点前2004年的11.35%下降至2008年的0.18%,下降幅度为98.41%;二类疫区的新和村和三类疫区的光辉村均下降至0。人群血吸虫感染度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群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27.57%和61.98%下降至2008年的3.82%和7.47%。虫卵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轻。试点区草洲感染螺点数2004年为49个,2008年无感染螺点;感染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螺点数和水体危险性均大幅度下降。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取得净化草洲、有效防制人群再感染的效果,亦有利于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并减轻其他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63.
胡飞  宁安  高祖禄 《江西医药》2010,45(3):249-249,266
莲湖大桥工地位于江西省鄱阳湖东岸,鄱阳县莲湖乡境内。大桥主桥全长约500m,于2005年11月开工,在2007年年底竣工,大桥上游与工地周边为有螺洲滩和血吸虫易感水域。2007年8月上旬鄱阳湖水位受长江水倒灌影响而上涨,  相似文献   
64.
11例脑血吸虫病临床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脑型血吸虫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所临床部2005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11例脑型血吸虫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诊断为慢性脑型血吸虫病,1例诊断为急性脑型血吸虫病。全部病例均行内科治疗,10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脑型血吸虫病以慢性型多见,采用吡喹酮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5.
目的进一步评价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107~121 k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AELISA)试剂盒的近期(治愈后2、4个月)疗效考核价值.方法非感染季节现场筛选粪阳病人61例,分别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做加藤氏法粪检和FA-ELISA、SEA-ELISA,配对比较不同感染度病人阴转率.结果治疗前FA ELISA的检出率为93.44%,SEA-ELISA为98.36%;治愈后2个月和4个月病人FA-ELISA的阴转率分别为40.35%和54.38%,SEA-ELISA则为1.67%和3.33%,两种方法间差异非常显著.FA-ELISA对重感染病人(EPG>100)的阴转率分别为22.2%(2/9)和33.3%(3/9),显著低于轻感染者.结论FA ELISA短程抗体诊断试剂盒对治愈后2个月、4个月者同样有较高疗效考核价值,而病人的感染度似可影响阴转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调查江西省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方法以水系为线索抽查会昌等8个县(市、区)的1个行政村内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宿主及其感染情况。结果会昌县、信丰县、瑞金市、章贡区、青原区和进贤县鼠粪阳性率分别为3.23%、6.49%、2.30%、2.44%、2.99%和1.43%,泰和县、贵溪市未发现阳性鼠粪。除进贤县外,其余7个县均有福寿螺自然生长,其中会昌县、信丰县、泰和县和青原区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15.52%、12.07%、1.87%和2.59%,章贡区、瑞金市和贵溪市未检及阳性。调查了6个县的蛞蝓,4个县发现蛞蝓阳性,青原区最高为11.32%,进贤和贵溪为阴性。调查5个县青蛙,阳性率进贤最高达10.91%,贵溪为0。结论江西省的东南部地区有福寿螺自然生长繁殖,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而江西居民有吃福寿螺的习惯,应做好健教和监测,以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67.
急性血吸虫病是一种临床病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人数是评估一个地区血吸虫病疫情态势和防治效果的敏感指标,也是判定“突发疫情”、评价是否达到疫情控制或传播控制标准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对我国既定血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病特征及其发生原因,并就今后做好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环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点2010-2019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及南湖区和北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结果 2010-2019年,鄱阳湖区设立了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其中南湖区8个、北湖区4个).监测点本地居民、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2010年的0.79%、0.15%下降至2019年的0,本地居民及钉螺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Z居民=168.427,Z钉螺=47.394,P均=0.000);其中南湖区和北湖区居民血检阳性率、感染率随年间变化均呈逐年下降趋势(Z南湖区血检阳性率=530.304,Z北湖区血检阳性率=240.496;Z南湖区感染率=103.404,Z北湖区感染率=89.938,P均=0.000).进一步分析显示,北湖区的居民血检阳性率和感染率总体均高于南湖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血检阳性率2=42.776,P<0.01;χ 感染率2=5.403,P<0.05);南湖区和北湖区的家畜粪检阳性率分别为2.92%~3.66%和1.45%~10.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05);北湖区总的查出有螺面积比、平均有螺框出现率、平均活螺密度分别为69.32%、15.98%和0.76只/0.1 m2,南湖区分别为42.08%、3.31%和0.05只/0.1 m2,均以北湖区为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有螺面积比=-2.497,P<0.05;Z有螺框出现率=-2.497,P<0.05;Z活螺密度=-2.803,P<0.01).结论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且北湖区的流行水平高于南湖区.今后应继续加强该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特征的监测,为精准防控血吸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我国疟疾经过40年的防治,1989年已有2576个县、市9.85亿人口地区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尤其以中华按蚊为媒介地区,疫情继续稳定下降,流行态势发生明显改变。但常规监测措施费用多、工作量大、难以长期坚持。为此,1991~  相似文献   
70.
在鄱阳湖重疫区,成年妇女每年血吸虫再感染率高达15%以上,严重损害她们的健康。本文旨在查清成年妇女血吸虫再感染的原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应用健康教育预防该组人群血吸虫再感染的效果及其推广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1研究程序研究分H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2年,第1年基线调查,第2年健康教育。第一阶段研究结束后,将此阶段的健康教育方法扩大应用到第二阶段的研究现场,以验证前期研究的结果。1.2研究现场第一阶段选择都阳湖西南岸新建县饭湖(A村)和板山(A'村)两个村为研究现场,整群随机将A村分为实验组,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