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黄侣新 《实用新医学》2007,8(12):1120-112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致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3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胆囊切除致肝外胆管损伤30例临床资料。结果胆囊切除时calot三角解剖不清17例(57%),解剖变异2例(6.7%),麻醉不完全,术野显露不清或术者原因5例(16.7%),切口及术式选择不当6例(20%),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懒于术中仔细检查,术后临床表现、体征、腹腔穿刺和影像检查。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年,效果优良率达89%,其中两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术中良好的暴露,在确认三管关系后切断胆囊管,胆囊切除后再辨清胆总管肝总管,检查切除胆囊有无异常管道,是预防发现医源性胆道损伤关键,根据损伤类型再决定手术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改良法喂奶在减少早产儿呕吐及窒息的概率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3~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0例需鼻饲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乙2组。甲组5例采用改良法喂奶(将20ml注射器与鼻胃管连接后悬挂于暖箱顶部的通气孔,用另一注射器抽取所需的奶量推注至悬挂的注射器内,将无菌盘内的针栓取出,插入悬挂的注射器轻轻推动针栓后,拔出针栓,使奶液缓慢匀速流入患儿胃内),乙组5例则采用常规注射器推注法。结果采用改良法喂奶可使患儿胃内残留量减少,进奶量增加,思儿体重增加明显。结论改良法喂奶能更好的控制奶液的速度,节省护理人员时间。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实验挖掘地锦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以及文献检索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Cytoscape 3.8.0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AutoDockVina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15个主要活性成分和38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3个分子功能条目,主要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糖核酸聚合酶II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受体配体活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KEGG 通路富集分析得到 89条信号通路,主要包含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发现槲皮素、山奈酚、4'',5-二羟基黄酮与关键抗类风湿关节炎靶点蛋白结合较好,4'',5-二羟基黄酮与AR靶点形成最佳结合。结论 地锦草主要通过PTGS1、AR、DPP4、HSP90AA1、RELA等靶基因对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及相关功能进行调节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田玉宝 《陕西中医》2002,23(12):1133-1134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其具有活血补气 ,疏通经络的功效。主治气虚而血不行的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以及外伤性伤性截瘫。笔者根据此方的功效性能 ,运用此方在治疗伤科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佳效。现介绍如下。   1 脊柱外所致的不全瘫 张某 ,男 ,49岁。患者于是 2 0 0 0年 6月 9日伐树时不慎被砸伤腰背部 ,致腰痛不能站立行走 1 h而急诊送入我院。入院时患者诉腰背部剧痛 ,,腰以下不能活动。查 :一般情况可 ,被动体位 ,右肺无呼吸者 ,叩诊呈实音 ;左肺呼吸音粗 ,有哮鸣音 ;腰 2…  相似文献   
25.
田继香 《当代医学》2009,15(36):42-42
目的探讨非脱垂型子宫阴式切除术的可行性,以及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9月期间我院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25例(观察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患者术后平均肠道通排气时间1.3(1~2)天,术后发热少,最高体温37.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7)天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术比腹式子宫切除手术效果好,创伤小,康复快,在基层医院也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采用CRRT治疗方案,为观察组;30例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对比观察治疗后1周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5例,临床有效率为74.3%;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7例,临床有效率为56.7%。结论 CRRT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内固定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在手术复位减压同时采用植骨或钛网及前路颈椎钛板固定,解决创伤后颈椎不稳、防止植骨块移位或塌陷、维持颈椎高度与生理前凸和序列关系,以及提高融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自2007年以来,笔者采用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或钛网及前路颈椎钛板固定治疗25例下颈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重点施术,针刺加激素治疗面瘫与单纯行针刺治疗面瘫以及单纯行药物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针刺加激素组41例,单纯行针刺组40例,单纯行药物治疗组40例.三组患者随就诊年龄、性别、病程的不同,但接受治疗的疗程观察具有可比性.结果 三组治疗1个疗程后针刺结合激素疗法疗效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针刺结合激素疗法治疗面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07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经阴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子宫切除术患者与经腹组术中、术后情况,对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经阴组为(76±22)min,经腹组为(108±28)min;术中出血量经阴组为(130±90)ml,经腹组为(200±12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经阴组为(25±6)h,经腹组为(49±6)h;术后住院天数经阴组为(6±1)d,经腹组为(8±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子宫切除术比经腹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进食早,住院时间短,且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建议推广此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