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64篇
内科学   11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782篇
预防医学   30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22篇
  4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1.
美国“2+2”教师评估法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估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理论上讲教师评估是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工作表现、工作绩效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它应具有诊断、鉴定、激励、改进、导向等功能。但常规的一些教师评估由于其操作程序复杂、耗时费力并以鉴定为主要目的以及对教师构成监督、威胁的压力等问题的存在,遭到教师的怀疑、否定甚至抵制,不能真正发挥功  相似文献   
12.
大鼠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胰腺细胞凋亡的变化过程。方法  6 5只SD大鼠随机分成 7组 :假手术组 ,冷缺血 2h组 ,冷缺血 2h再灌注 1、3、6、9、12h组。通过HE染色后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的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 ;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的分布及计数。结果 胰腺移植后早期即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典型改变 ,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发生凋亡的高峰期为再灌注后 3h[AI为 (9.4 6± 2 .91) % ,P <0 .0 1) ,再灌注 6h较 3小时细胞凋亡有所减少 [AI为 (5 .74± 1.6 6 ) % ,P <0 .0 1],再灌注 9h及 12h细胞凋亡进一步减少 [AI分别为 (3.6 0± 1.6 4 ) %及 (3.2 6± 1.35 ) %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是胰腺移植后的早期事件 ,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早期主要的死亡方式是凋亡 ;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的凋亡高峰发生在再灌注后 3h。  相似文献   
13.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观察组45例用阿奇霉素加炎琥宁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肺部干湿口罗音消失时间,肺部影像学异常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用阿奇霉素疗效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特定体位照影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裂孔疝主要是食管腹部、胃贲门部或胃底部经由薄弱的膈肌食管裂孔突入胸腔所致。它可以分为可复性和不可复性二种,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分为短食管型、食管旁型及混合型,这种类型当病人口服硫酸钡剂后常规立位X线照影及胃镜易于查出,而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又称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简称滑疝)常规立位X线照影及胃镜检查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OX-2、p53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COX-2与p53和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胃癌标本84例,采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两步法检测COX-2、p53、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①胃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66.7%(56/84),且COX-2的表达与癌灶大小、淋巴结转移、癌浸润深度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或0.01)。②胃癌标本中p53、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50/84)和61.9%(52/84),其表达与癌灶大小、淋巴结转移、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③COX-2阳性胃癌组织p53阳性率(67.86%,38/56)显著高于COX-2阴性者(42.86%,12/28);VEGF表达率在COX-2阳性者为75.00%(42/56),在COX-2阴性者为35.71%(10/2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53、VEGF均与COX-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癌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COX-2表达与p53、VEGF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桥式血管吻合的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毁损性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12例,小腿5例,大腿2例,前臂3例,上臂2例,均为肢端无血运且合并软组织大块缺损,根据创伤部位、创面大小均选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皮瓣面积最小为10cm×7cm,最大为17cm×12cm,急诊行桥式吻合修复肢体主干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12例断肢及12块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好,断肢功能及感觉恢复较满意.结论 对于四肢严重毁损性离断伤,应用该术式进行保肢,急诊修复主干血管缺损的同时修复了皮肤软组织的缺损,操作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纯中药制剂增加肠动力的方法治疗便秘 2 0 0例 ,疗效满意。该方法的临床应用 ,有效的避免了患者滥用泻药而至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且有清除体内垃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0例CHF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比较CHF组与对照组、CHF组不同心衰级别及不同病因亚组间的血浆瘦素水平。结果:CHF组患者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1);CHF不同病因亚组间血浆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升高,并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引起心衰的病因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病例临床与病原学特征,分析其可能的感染来源,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防控与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间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哨点医院儿童腹泻标本、调查及回访问卷;对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菌株进行生物分型、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 结果 2010—2020年共监测11 377例,分离到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3株,包括61株O:3血清型、2株O:9血清型菌株,5岁以下腹泻儿童感染率0.55%(63/11 377)。不同性别儿童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感染率高于≤1岁病例(χ2=44.836,P<0.05),感染患儿中1~5岁发热比例高于≤1岁(χ2=11.508 ,P<0.05),随访病例未发现后遗症。我国儿童感染O:3血清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PFGE带型存在多样性,优势带型为K6GN11C30021、K6GN11C30012。 结论 我国5岁以下儿童感染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血清型以3/O:3为主,偶有4/O:3与2/O:9。根据患儿感染特点与高发季节推测食源为主要感染来源,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放疗分割模式即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HFRT)和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radiotherapy, CFRT)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HFRT,n = 20)与对照组(CFRT,n = 20),比较2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eripheral lymphocyte count,PLC)变化。结果 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的基线PLC无统计学差异(1.53 ± 0.54 vs 1.64 ± 0.56;P > 0.05)。2组的PLC在放疗过程中稳定下降,大分割组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常规分割组(32.5% vs 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分割组的最低点PLC高于常规分割组(0.91 ± 0.28 vs 0.55 ± 0.22;P < 0.001)。大分割组治疗期间的最低PLC与基线阶段的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0.64 ± 0.24 vs 0.38 ± 0.21,P < 0.05)。结论 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相比,乳腺癌患者接受大分割放疗发生放射诱导淋巴细胞减少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