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247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77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糖尿病足(D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基因型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380例D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足部溃疡基底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根据感染的葡萄球菌为甲氧西林耐药菌或敏感菌,将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患者分为MRSA组25例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78例,记录DF患者病原菌分布的临床特点及SA的耐药特点,同时比较MRSA和MSSA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MRSA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MRSA菌株致病基因白细胞毒素基因(PVL)表达情况。结果 380例DF患者溃疡部位分离出病原菌3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2株占57.88%,其中SA 103株,MRSA 25株,MSSA 78株;革兰阴性菌138株占39.54%,真菌9株占2.58%。MRSA菌株与MSSA菌株在青霉素G、苯唑西林、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福平、呋喃妥因等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6个月抗菌药使用、溃疡病程、溃疡面积、合并高血压和低蛋白血症是DF患者感染MRSA的相关因素(P0.05)。PCR结果显示,25株MRSA均表达mecA耐药基因,且其中4株MRSA携带致病基因PVL。结论 SA是DF溃疡患者常见感染病原菌,且DF患者中MRSA存在多药耐药现象且均表达mecA耐药基因,少数MRSA携带致病基因PVL,临床上应当合理、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2.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被应用于周围神经移植来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又表现出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量效关系研究获取可靠的数据佐证。 目的:从剂量学上观察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与免疫排斥反应的量效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为受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自体神经移植组、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低、中、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病实验室曾令兰教授惠赠。 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从犁状肌下孔0.5cm处整齐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将供体神经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注射剂量为10,20,40μg/只,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注射空质粒。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轴突计数检查。 结果: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计数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显示,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移植神经段效果接近于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迟发性超敏反应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 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减轻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在10~40μg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3.
目的:阿片治疗严重疼痛因其容易出现中枢性副作用而受限。最近提出作用于疼痛源的镇痛新方法,探讨近年来疼痛源镇痛研究和应用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5-12相关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检索词“Pain,therapy,nervesystem”,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疼痛与治疗。②疼痛和神经系统。排除标准: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8篇关于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的文献,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3篇文献对疼痛治疗和神经系统进行评价。资料综合:疼痛源镇痛方法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受体相关镇痛、以外周受损组织中携带阿片肽的免疫细胞为靶点镇痛和在外周损伤部位基因转染增加阿片肽产生的基因镇痛。急性伤害性、炎症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外周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的激活。炎症促进了初级传入神经元中阿片受体的增加,实际上阿片受体正常偶联是发生在轴突还是仅仅发生在神经末梢还不清楚,最后,炎性组织中内源性阿片配体的分泌可能在外周阿片受体中产生相加和协同作用。通过基因治疗来增加损伤组织中阿片肽的合成和释放,被称为外周转阿片肽基因镇痛。结论:疼痛源镇痛是肯定可行的,但其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32只BALB/C雄性小鼠左前肢腋下接种c26小鼠结肠腺癌细胞,随机分为恶病质组、二甲双胍组、奥沙利铂组以及联合组,另外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奥沙利铂组小鼠每周1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注射液0.01 mg/g,同时每日灭菌蒸馏水0.1 m L/g灌胃;二甲双胍组小鼠每日给予二甲双胍0.2 mg/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 L/g;联合组小鼠每日给予二甲双胍0.2 mg/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注射液0.01 mg/g;正常组和恶病质组小鼠每日灭菌蒸馏水0.1 m L/g灌胃,同时每周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 L/g。每日检测小鼠体重、肿瘤大小、自发性活动、精神毛发等。连续给药42 d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解剖分离并称重右下肢腓肠肌组织,ELISA法检测腓肠肌组织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结果:荷瘤小鼠体重、腓肠肌质量、腓肠肌横切面积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奥沙利铂组和联合组小鼠肿瘤重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且联合组减少最为明显(均P0.05),各荷瘤小鼠腓肠肌组织中IL-6及TNF-α水平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其中二甲双胍组及联合组较恶病质组则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奥沙利铂能够抑制肿瘤生长,且能延缓癌性恶液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1)与CD74/CD44在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调控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构建基因STAT1和CD74/CD44真核表达质粒以及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真核表达质粒经转染后,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探讨基因STAT1和CD74/CD44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素酶分析技术分析基因STAT1和CD74/CD44对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是否存在协同激活作用。结果:STAT1可将CD74/CD44沉淀下来,CD74/CD44可将STAT1沉淀下来,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荧光表达质粒与两者共转染比单独转染STAT1或CD74/CD44对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的激活作用更强。结论:STAT1和CD74/CD44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在结肠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6.
作者对72例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及组织学检查发现,胃窦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密切相关(P<0.01);十二指肠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分级密切相关。De-Nol在HP阴转、内镜、病理恢复正常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7.
【摘要】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联合多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参数值对术前幕上单发大脑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脑转移瘤(M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术前常规MRI检查考虑为幕上单发的HGG或MET的住院患者,对其进行1H-MRS及多b值DWI成像,利用后处理软件重建波谱图及各b值对应的ADC图,分别于各肿瘤瘤体区、瘤周区及对应正常脑质的合适层面勾画兴趣区(ROI),分别记录其平均Cho/NAA值、Cho/Cr值、 NAA/Cr值及ADC值,最终满足纳入标准的有4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HGG 24例,MET 25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HGG与MET的诊断效能。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两种技术联合鉴别HGG与MET的预测概率,然后绘制ROC曲线分析MRS、多b值DWI及两种技术联合三种方法鉴别两种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瘤周区平均Cho/Cr值为MRS鉴别两者的最佳参数,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7%。当b=1000s/mm2时相应的瘤周区ADC值为DWI鉴别两者的最佳参数,其AUC为0.863,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8.9%。联合两种技术的最佳鉴别参数,即瘤周区平均Cho/Cr值和b=1000s/mm2时相应的瘤周区ADC值,绘制ROC曲线分析MRS、高b值ADC值及两种技术联合鉴别两者的诊断效能,发现两种技术联合时AUC最大,为0.973,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100%。结论:1H-MRS联合多b值DWI对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其中任一成像技术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8.
39.
背景 高血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血压的发生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而目前对社区人群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与高血压发病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和100例非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达标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n=67)和血压未控制组(n=53)。分析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组和血压未控制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包括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数(pNN50)、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LF/HF及非特异性ST-T改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及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rMSSD、VLF、LF、HF值低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及冠心病病史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MSSD、VLF值降低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血压未控制组联合用药占比高于血压控制组,rMSSD、pNN50、HF、VLF、LF值低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及冠心病病史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MSSD、PNN50、VLF降低和非特异性ST-T改变是高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是社区高血压及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用动态心电图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0.
临终关怀的行为 ,是由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单位与社会各层面所提供的全面生理、心理、社会支持和照护 ,对于老年慢阻肺晚期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具有显著意义 ,可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 ,直至安然故去。这一行为充分体现对患者死亡的尊重 ,并建立起全新的优生优死的医学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