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63篇
  免费   6321篇
  国内免费   4533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623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3749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23419篇
内科学   47690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616篇
特种医学   30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371篇
综合类   40024篇
预防医学   5453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16086篇
  461篇
中国医学   4079篇
肿瘤学   673篇
  2024年   447篇
  2023年   2017篇
  2022年   1392篇
  2021年   2392篇
  2020年   2478篇
  2019年   3638篇
  2018年   3006篇
  2017年   2676篇
  2016年   3061篇
  2015年   3720篇
  2014年   6271篇
  2013年   6827篇
  2012年   8215篇
  2011年   9101篇
  2010年   8580篇
  2009年   8892篇
  2008年   8493篇
  2007年   9050篇
  2006年   8421篇
  2005年   7654篇
  2004年   6696篇
  2003年   6057篇
  2002年   5220篇
  2001年   4766篇
  2000年   3872篇
  1999年   2920篇
  1998年   2192篇
  1997年   1864篇
  1996年   1659篇
  1995年   1429篇
  1994年   1164篇
  1993年   917篇
  1992年   647篇
  1991年   502篇
  1990年   366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251篇
  1987年   165篇
  1986年   103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30例,在IVUS指导下行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及主支单支架横跨支架置入术,12月内完成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完成IVUS复查。结果术后一年内,2例发作心绞痛,加强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靶血管病变,并完成血运重建。2例因心力衰竭发作需住院治疗。IVUS复查主支和边支两组血管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主支单支架越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普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给予普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疗效安全有效,在降血压、改善心电图情况上具有显著效果,且此种治疗方式无毒、无其他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在心脏病学领域提出了多种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和肽素为一种新的内源性应激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释放,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学指标之一,也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现就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DCM并发RHF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米力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脑钠肽等心功能指标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水平高于A组,脑钠肽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A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力农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DCM并发RHF临床疗效较好,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还可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5.
46.
<正>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肢端改变等。并发症中以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偶见关节肿痛或肿胀、腹泻、腹痛、胆囊积液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诊断应在下述6条主要临床表现中至少满足5项才能确定:(1)不明原因发热持续5 d或更久;(2)双侧结膜充血;(3)口腔及咽部黏膜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他危险因素对于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方法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23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中位随访4.9年,根据随访事件中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复发组(312例)与未复发组(131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危险因素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复发组年龄、空腹血糖、Lg Hcy的水平,以及糖尿病、房颤的患病率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糖尿病、房颤、年龄≥60岁、空腹血糖≥7.0 mmol/L、Hcy≥15 μmol/L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升高(Log-rank检验,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龄、Lg Hcy水平升高,以及房颤、糖尿病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g Hcy分别与糖尿病、空腹血糖、年龄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既是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又通过与糖尿病、高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8.
以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比单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7例,根据是否患有HF,分为非HF组(16例)和HF组(71例)。HF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组39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组10例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组22例。收集年龄、性别、合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情况、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小球滤过率(eGFR)、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Vaspin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结果:四组间比较,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血浆Vaspin浓度均低于非HF组(P<0.05),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组血浆...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