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索符合深圳市社区劳务工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方法:通过现场研究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团队服务、首诊医师负责以及双向转诊"的劳务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通过日常工作记录资料的收集及调查问卷,对社区劳务工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专案管理组的患者药物依从性(90.32%)、血压控制良好率(86.9%)及总体满意度(98.92%)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劳务工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提高高血压筛查数量、管理数量、改善患者的就医行为及提高血压控制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周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46-14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治烧伤瘢痕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烧伤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措施对瘢痕形成的影响和烧伤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烧伤后1个月创面瘢痕痊愈、轻度瘢痕、中度瘢痕、重度瘢痕形成对照组例数(0、10、90、0例)与干预组例数(0、9、91、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8、0.10、0.00,均P〉0.05);烧伤后6个月时瘢痕痊愈、轻度瘢痕、中度瘢痕、重度瘢痕形成对照组例数(0、28、50、22例)与干预组例数(20、60、20、0例)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63、9.56、13.40、8.21,均P〈0.0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良、一般、差对照组例数(20、44、11、25例)与干预组例数(68、26、5、1例)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56、8.67、4.15、10.59,均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是防治烧伤后瘢痕形成、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后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1月来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诊治的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3、6、12个月后的房颤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患者的再住院率和致残率。结果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个月后再次随访,发现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对照组(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再住院率及致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后良好,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阵发性房颤复发,还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及致残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经CTPA诊断的8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CT征像。结果8例经CTPA确诊的PTE病例,共累及86支肺动脉(51.1%)。受累肺动脉位于右肺56支(65.1%),肺段动脉受累58支(67.4%)。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6支,中心充盈缺损18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39支,附壁充盈缺损13支。PTE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和支气管动脉扩张等。结论螺旋CT进行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安全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95.
目的:监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电切术后的结肠黏膜损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变化,观察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运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手术未治疗组、假手术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于术后第4、7、12天取结肠溃疡局部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TGF、EGF-R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组的CTGF和EGF-R阳性染色主要在结肠黏膜层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胞浆,其他各组除此之外,CTGF的阳性染色还出现在黏膜下层的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胞浆中;EGF-R出现在黏膜层杯状细胞的胞浆及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②手术治疗组CTGF和EGF-R的IOD值均在术后第4天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而假手术组和手术未治疗组在术后第12天最高,且手术未治疗组高于假手术组。③手术治疗组的CTGF的IOD值在术后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而EGF-R在术后第12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大鼠结肠黏膜电切术后,机体自身的黏膜修复反应可能在术后第7天内无明显反应,盐酸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可使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的修复时间明显提前,抗菌治疗有助于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在生理方面的特殊性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婴幼儿的解剖生理和麻醉药物使用特点来合理开展在小儿麻醉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科学的小儿麻醉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重大作用。结论:小儿麻醉护理必须全面周到。  相似文献   
97.
目的: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释放动力学,浓度曲线,峰值特点及与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动态变化的比较,以确定cTnI早期诊断AMI及判断溶栓后再通的价值.方法:对102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后血清cTnI的动态检测分析.并与CK、CK-MB做比较.结果:cTnI升高时间比CK、CK-MB早2h,AMI在起病后6 h内,cTnI、CK、CK-M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6%和64%,起病后6h内cTnI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CK-MB(P<0.05):cTnI增高持续时间长达7天以上,显著长于CK、CK-MB(P<0.01):cTnI峰值溶栓再通组明显提前为10~14h,比CK、CK-MB早2h左右,而溶栓失败组明显延长到26~29h,与CK、CK-MB组无区别.结论:cTn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生化指标,动态观察cTnI的变化,对AMI早期或晚期的诊断及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 探讨以miRNA-214为靶点的反义核酸对白血病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工合成miRNA-214的反义核酸序列,硫代修饰,以Lipofectamine 2000为介导转入U937细胞。MTT细胞毒性检测U937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14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反义核酸后24 、48、72 h,U937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下降(0.812 ±0.001、0.770±0.002、0.541±0.001),与随机对照组(1.011±0.002、1.112±0.003、1.111±0.003)、空白对照组(1.112±0.001、1.023±0.001、1.101±0.001)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82、3.659、2.735,P=0.021、0.018、0.036)。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在转染反义核酸48 h后细胞的凋亡水平随时间延长而提高(48、72 h分别为15.12±0.02、19.14±0.01),与随机对照组(2.04±0.02、2.45±0.03)、空白对照组(1.19±0.02、2.02±0.01)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83、3.762,P=0.013、0.015)。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在反义核酸作用后,U937细胞内miRNA-214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31.1±0.2),与随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25.8±0.1、25.6±0.2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miRNA-214为靶点的反义核酸可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明显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的很大的改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比重不断增加,尤其是工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上升较快,因此,社区应该加强对工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就针对工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0.
血脂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脂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病患者血浆进行血脂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poAl、载脂蛋白apoB检测,并与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结果各种肝病患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下降,其中肝硬化、肝癌组的以上6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脏病人进行血脂检测可了解体内脂质代谢状况和肝实质的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