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1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45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7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输入输出轮动提升模式在心内科护士急救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输入输出轮动提升模式应用前(2016年7~12月)和应用后(2017年1~6月)在本院心内科工作的2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该培训模式应用前后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考核成绩与对技能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后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心肺复苏、基础抢救、电除颤、人工气道建立与呼吸气囊使用四大项目考核分别为(96.36±2.71)分、(95.20±2.66)分、(95.64±2.63)分和(95.36±2.69)分,显著高于应用前的(85.96±5.78)分、(85.88±6.09)分、(89.00±4.81)分和(85.00±3.85)分,应用后主动学习意识之激发、提升培训参与度、提高团队合作度、增进护理职业认可度、获取学习享受感、技能培训效果等急救技能培训方式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4±0.83)分、(9.20±0.71)分、(9.16±1.03)分、(9.32±0.85)分、(9.36±0.70)分和(9.36±0.70)分,显著高于应用前的(6.40±1.38)分、(6.28±1.17)分、(6.08±1.35)分、(6.36±1.80)分、(6.84±1.86)分和(6.08±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入输出轮动提升模式对心内科护理工作者实施急救护理培训,可显著提升该护理单元护士的专科急救技能水平,是一种深受心内科护士欢迎与认可的技能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具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的CCF病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TOF-MRA)及3D-CE-MRA,其中7例为外伤性,3例为自发性,男性6例,女性4例,均经临床及DSA确诊,比较分析3D-TOFMRA与3D-CE-MRA在CCF的显示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3D-TOF-MRA可见6例显示海绵窦扩张,9例可见眼上静脉扩张,2例岩上窦、2例岩下窦引流,海绵间窦扩张2例,瘘口显示2例;3D-CE-MRA可见全部10例患侧海绵窦扩大,3例为两侧海绵窦显影并扩大,可见海绵间窦扩张,眼上静脉扩张10例,岩上窦引流5例,岩下窦7例,瘘口显示6例。结论 3D-CE-MRA较3D-TOF-MRA在CCF诊断对海绵窦扩大及瘘口显示、静脉回流等细节显示更清楚,但对双侧海绵窦同时显影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征象鉴别。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利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某区二甲综合医院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主要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的200份病案,从主导词的选择到疾病诊断编码进行分析。结果医生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编码K92.2的200份病案中,肠癌和肠炎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占了大比例,其次是息肉、肛门疾病及其他原因。结论疾病编码要按分类原则,当查到病因时要按病因编码。编码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掌握编码知识,还应仔细阅读病案,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做到编码准确,更好的服务于医疗、教学及科研。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1例,根据训练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下肢肌张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平衡及步行能力,并有效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铂类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均经病理学诊断的不能手术的或术后复发转移曾接受过化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治疗,两组同时联合铂类化疗4程。比较分析两组用药后疗效(PR+SD)、毒副作用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无CR病例、PR 8例(20%)、SD 20例(50%)、PD 12例(30%)、(CR+PR/40)8例(20%)、DCR(CR+PR+SD/40)28例(70%),KPS评分提高10分24例(60%),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未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对照组:无CR病例、PR 18例(45%)、SD 14例(35%)、PD 8例(20%)、(CR+PR/40)18例(45%),DCR(CR+PR+SD/40)32例(80%),KPS评分提高10分26例(6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3级,有1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两组比较除毒副反应P<0.05(χ2=-2.082,P=0.037),其余均P>0.05(χ2=-0.799,P=0.4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铂类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同时能提高生存质量,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产后证实的34例胎盘植入患者超声诊断过程,分析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声像学特点,比较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本组34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或产后临床证实,超声诊断确诊21例,诊断符合率为61.76%。其中:超声发现完全植入性胎盘14例,诊断符合率为78.57%;粘连性胎盘18例,诊断符合率为50.00%;穿透性胎盘2例,诊断符合率50.00%。结论在完全植入性胎盘诊断中超声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但是在粘连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的诊断中,超声符合率较低。对于疑似粘连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还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手段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G-CSF联合地榆升白片干预升白治疗在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地榆升白片治疗,结合血常规,早期预防性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白治疗;对照组在化疗后出现Ⅱ度以上骨髓抑制才给予升白治疗,疗程6程。比较分析两组白细胞减少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12例(20%),Kps评分下降8例(12.5%),提高50例(83.33%),56例(93.33%)按期完成化疗;对照组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33例(55%),Kps评分下降23例(38.33%),提高30例(50%),45例(75%)按期完成化疗,有2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止化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指导下早期应用G-CSF联合地榆升白片干预升白治疗能显著减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保障化疗进行,提高生存质量,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9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质地良好。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8例老年NHL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口服,每3个月接受影像学检查(CT/MRI),骨髓涂片及活检,评价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7例(18.4%),部分缓解(PR)16例(42.1%),总有效率(CR+PR)为6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可耐受的Ⅰ~Ⅱ度骨髓抑制、嗜睡、皮疹和脱发。结论:沙利度胺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NHL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CT和MRI表现、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表现,15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单发19例(发生于胃12例,小肠4例,直肠1例,肠系膜2例);多发1例(发生于乙状结肠系膜和空肠)。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物,边界清晰,向腔外、腔内或跨壁生长的肿物,长径约2-10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多有坏死、囊变,可见Torri-celli-Bernoulli征;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物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延迟强化。漏诊2例,均位于充盈不佳的胃体部。误诊3例,2例误诊为囊腺癌;1例误诊为直肠癌。结论胃肠间质瘤发生部位多变,充分的肠道准备和掌握其CT和MRI的表现,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